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编写:
【学习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掌握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背景及功绩。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自主学习】
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① ,成为当时世界
上的强国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
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时间:从② 年到③ 年,郑和④ 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⑤
明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
朝 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而且开创了⑥ 与印度洋之
的 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对
外 时间:明朝中期,倭患严重
关 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誉为⑦
系 戚继光抗倭 概况:1561年,⑧ 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
后,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将领共同抗倭
结果: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海波自此平
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⑨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⑩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广东澳门
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
活动一:郑和为什么能实现远航,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影响?
活动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什么意思?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明朝的对外关系》当堂达标检测
(限时3分钟,共计100分)
选择题(每题10分)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印度尼西亚有个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与这些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奘西行 B. 郑和下西洋 C. 鉴真东渡 D. 戚继光抗倭
3.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他七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换取海外的奇珍
C.开拓海外贸易 D.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4.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5.郑和下西洋能够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B.造船技术的高超和指南针的应用
C.郑和本人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 D.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7.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
A.台州 B.温州 C.福州 D.泉州
8.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9.1553年,摄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葡萄牙 D.英国
10.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些故事,她要为这组故事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①张骞通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案
课题
明朝的对外关系
单位:
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识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戚继光抗倭图》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分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史料,视频,图片营造课堂氛围,层层深入,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
如何引导分析郑和、戚继光的精神品质。
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七年级学生.
1、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经过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知识的一定储备: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
2、从心理特点上看,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3、从个性特点上看,七年级学生喜欢彰显自我,表现自己,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问题情境法
教具
一体机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走入历史课堂,出示老师寄语:
读书:圈点标注,边读边画。
听课:专心致志,边听边想。
交流:小组互助,边说边写。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小组成员回答一问题由小组长记一分,最后统计,评比最佳小组。
【导入新课】
历史影院,播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片段。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等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领略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板块展示】
异域扬帆显国威
抵御外侮靖海患
狼子野心施诡计
放飞希望又起航
【讲授新课】
一、异域扬帆显国威
1.初识郑和
2.郑和为何下西洋?
3.西洋在哪里?
4.重走郑和路
5.发挥你的想象
合作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合作探究二: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二、抵御外侮靖海患
谈抗倭背景
知历史人物
看救国壮举
思胜利原因
提出问题: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品民族精神
三、狼子野心施诡计
【本课小结】
【当堂达标】
【评比最佳小组】
四、放飞希望又起航
教师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课堂。
教师明确本节课对学生的上课要求及加分方法,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积极性。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导入新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国家郑重推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重新启动海上丝绸之路。600多年前就有一位航海家走出海洋,大家知道是谁吗?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明朝,一起去领略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看明朝的对外关系。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
激励学生前三名完成的小组可以加分。
引导学生进行校对、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展示板块名称
并引导学生齐读板块名称。
教师过渡:郑和在异国扬起航帆,彰显了明朝的国家实力,让我们走进第一篇章:
异域扬帆显国威
教师找学生读郑和简介,初识郑和
教师过渡: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展示史料,让学生齐读关键句,让学生结合材料,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教师过渡:西洋到底在哪里呢?
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西洋的位置,并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
教师过渡:郑和从刘家港出发,一路向西航行,让我们结合视频,重走郑和路。
老师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做好笔记。
出示马虎笔记,检查学生观看视频效果
马虎笔记:展示一个同学的错误笔记,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并纠正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小组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中西航海家的对比表中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结合图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概括郑和西洋的影响。
教师过渡导入第二篇章:郑和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使者,郑和说到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上。出示明朝报告书,让学生认识到明朝中后期倭患严重,戚继光坚决抗倭,让我们走进第二篇章:抵御外侮靖海患
教师展示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思考:
“倭寇”指的是什么?“倭寇”给东南沿海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过渡:戚继光临危受命抗击倭寇,我们先来认识戚继光,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小组讨论建构戚继光人物档案。
展示戚继光图片,要求学生填写人物资料:姓名、生活朝代、民族、称谓、军队、事迹。
展示戚家军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
利用《戚继光抗倭形势图》,引导学生明确台州的位置,并了解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教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要求学生结合史料,小组讨论完成。
教师过渡:戚继光不仅是一位抗倭将领,也是一位诗人,他留下许多诗句,最著名的就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指导学生分析戚继光的民族精神,教师强调戚继光不愧为一名民族英雄。
教师过渡:展示明朝国防报告书,除了倭寇之外,明朝又遭受葡萄牙的侵扰,让我们走进第三篇章: 狼子野心施诡计
呈现《七子之歌》歌词,展现澳门的景观图片,同时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提出问题:“妈港”是哪儿?为什么会“离开”?什么时候“回来”的?
教师强调澳门被侵占的时间,侵略者及回归的时间。引导学生认识澳门的回归中国综合实力提高的表现。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总结,让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为和平交往的手段,戚继光抗倭与葡萄牙侵占澳门为暴力冲突,从和平交往到冲突,展示明朝国力的由强到弱,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中国已经由盛转衰了。
教师结合图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统治者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使学生认识到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当堂达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校对及批改。
教师安排小组长把本节课小组的成员的表现分及得100分的人员个数相加,教师根据学生上报的分评比最佳小组。
老师给最佳小组颁发奖状。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追随着大海的风帆,了解了明朝的对外关系,可以看出中国这艘巨轮,承载着荣耀、遇到过危机,也经历过耻辱,历史已经过去,60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抓住机遇,放飞希望又起航。
展示十九大的重要内容:建设海洋强国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音乐响起,图片滚动播出)辽宁舰、习近平视察辽宁舰、一带一路的相关图片,放飞希望,梦想已经起航。
结束语:近些年来,我国加快海洋建设,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显示了中国军事新力量,习总书记的阅兵展现中国海军的新面貌,就在昨天,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这是中国军史的里程碑事件,“一带一路”的提出,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一带一路承载文明交往的夙愿,展现共同发展的追求,共享、共建、共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扬帆起航,共筑中国梦。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历史课堂,小组长明确了本节课的加分任务。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填写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完成后,各小组相互校对纠错。
小组代表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同学纠错。
学生齐读目标,认识本节课重难点。
学生齐读。
学生在老师的过渡中走进第一篇章。
学生读郑和简介,介绍郑和。
学生齐读材料中的关键句。
并结合课本说出郑和下下西洋的目的。
学生结合地图认识西洋的位置,并找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做好笔记。
学生迅速找出错误并改正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学生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归纳原因,小组代表展示。
学生对比表格得出认识。
学生分析图片材料,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入第二篇章
学生结合图片、史料与课本说出什么是倭寇,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课本完成人物资料,总结归纳戚继光的抗倭事迹。
学生结合图品,了解戚家军。
学生结合图片了解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小组讨论总结出戚继光抗倭取得的胜利的原因
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分析其精神品质:淡泊名利、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
学生读歌词,观看图片,听《七子之歌》音乐。
听完歌曲,学生回答问题。
了解1553年,葡萄牙侵占澳门及
澳门回归的时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并在老师的总结中认识到明朝的由盛到衰,认识到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答案。
小组间相互批改,打分。
小组长加分,把分数上报给老师。
学生上台领奖
学生聆听教师的总结语。
。
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历史课堂,明确上课要求与加分方法,有利于高效的小组合作。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带一路”古今结合,紧密结合时政。
自主先学,
发挥班级小组合作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重难点。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所学的知识。
自然过渡,走进第一篇章。
使学生初步认识郑和。
引用材料,论从史出,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配合图片简单讲解,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训练了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运用改错题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知识点,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发挥学生想象,活跃课堂氛围。
引用史料,提高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小组合作完成,发挥集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自然过渡,进入第二篇章。
通过图片、材料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图片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试图能力,结合图片,加深知识的了解。
小组合作,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通过戚继光诗句使学生深入理解戚继光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向戚继光学习,为国做贡献的情感。
运用图片和歌曲的结合,使学生简单了解歌曲中相关的历史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有助于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所学,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升华。
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巩固所学,把每次练习都当成一次考试,提高学生答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分制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及时奖励,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升华课堂,点燃学生激情,实现情感的共鸣,从而产生课已结束,而余味悠长的效果。
板
书
设
计
明 郑和下西洋
朝
的
对 戚继光抗倭
外
关
系 葡萄牙侵占澳门
《明朝的对外关系》当堂达标检测
(限时3分钟,共计100分)
选择题(每题10分)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印度尼西亚有个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刻雕像。与这些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奘西行 B. 郑和下西洋
C. 鉴真东渡 D. 戚继光抗倭
3.郑和率领的船队,就其性质而言,并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他七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换取海外的奇珍
C.开拓海外贸易
D.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4.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5.郑和下西洋能够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B.造船技术的高超和指南针的应用
C.郑和本人吃苦耐劳的探索精神
D.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7.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
A.台州 B.温州 C.福州 D.泉州
8.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9.1553年,摄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葡萄牙 D.英国
10.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些故事,她要为这组故事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①张骞通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达标检测题,做完之后找同学分组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互批互改,得分。
学生3分钟时间完成。
学生分小组展示答案。
题目设计有梯度,当堂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巩固所学,把每次练习都当成一次考试,提高学生答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完成15课同步学习
教后反思
本课设计思路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当堂评测”为流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思考与练习的设计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落实不到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还不到位,教学方法不是很灵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提高,改进。
课件36张PPT。走进历史课堂 读书:圈点标注,边读边画。
听课:专心致志,边听边想。
交流:小组互助,边说边写。老师寄语: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小组成员回答一问题由小组长记一分,最后统计,评比最佳小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影院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等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领略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wō抵御外侮靖海患放飞希望又起航狼子野心施诡计异域扬帆显国威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wǔ第一篇章异域扬帆显国威郑和(1371—1433)初识郑和异域扬帆显国威 郑和,云南回族人,本姓马(小名三保),后入宫为宦(huàn)官,明成祖赐姓郑,世称三宝太监。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慨。由于郑和“有智谋,知兵学战”,明成祖让他率领舰队七下西洋。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明成祖
朱棣异域扬帆显国威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的富强。郑和为何下西洋?异域扬帆显国威西洋在哪里?文莱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再现历史盛况欣赏视频,注意——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及最远到达的范围。异域扬帆显国威重走郑和路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1433年,明太祖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先后5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1405年明成祖红海异域扬帆显国威7次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天气2、缺少淡水、食物等物资3、可能遇到来自海盗的攻击异域扬帆显国威发挥你的想象郑和下西洋会遇到哪些困难?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异域扬帆显国威合作探究一: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异域扬帆显国威郑和下西洋意义 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郑和受到非洲黑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居民并把长颈鹿赠送给了郑和。郑和到了阿拉伯,把我们国家的丝绸和瓷器送给了当地的人民,传达了我们的友谊。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异域扬帆显国威合作探究二: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欲中国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洋,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郑和异域扬帆显国威倭寇戚继光抗倭 第二篇章抵御外侮靖海患1、倭寇指什么?
2、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东南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抵御外侮靖海患“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谈抗倭背景姓名:
生活朝代:
民族:
称谓:
军队:
主要事迹:
今山东蓬莱人戚继光明朝汉族民族英雄在台州九战九捷,后进入福建、广东作战,平息东南倭患。抵御外侮靖海患知历史人物戚家军鸳鸯阵作战勇敢
纪律严明看救国壮举看救国壮举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抵御外侮靖海患台(tāi)州九捷福建、广东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根据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个人军队人民1、军队纪律严明,战斗英勇。
2、反侵略的正义之举,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3、戚继光的军事谋略,指挥才能。思胜利原因抵御外侮靖海患 淡泊名利,忧国忧民,是当之无愧的 诗句反映了戚继光怎样的高贵品质?抵御外侮靖海患品民族精神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倭寇戚继光抗倭1553攫取澳门居住权 第三篇章狼子野心施诡计《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 Macau 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思考:
1、 Macau指哪里?
2、 Macau是怎么离开母亲的?
3、“妈港”回来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狼子野心施诡计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趁火打劫侵占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中国 澳门1999年12月20日狼子野心施诡计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
已经由强盛开始走向衰落。友好
交 往战争
冲 突强盛衰落国力本课小结海禁闭关 第四篇章放飞希望又起航新时代新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