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诺言》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诺言》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11 18: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诺言》同步练习
我很抱歉,不能告诉你们,那个小家伙叫什么名字,他住在哪儿,他的爸爸妈妈是谁。在黑暗中我甚至没有看清他的面貌。我只记得他的鼻子上有雀斑,他的短裤很短,不用腰带,而用背带,背带的扣子在肚子的前面。
在夏季的一天,我坐在一个公园里看书。我坐了很久,看得出了神,没发觉天色已经黑了。
当我觉得两眼发花,实在很难读下去了的时候,就合上书本,站起身来,朝出口处走去。
公园已经空无一人,街上万家灯火,看园人的铃声在树丛那头丁铃铃地响着。
我怕公园关门,就加快脚步。突然我站住了,仿佛听到矮树丛那边有人在哭。
我弯进一条小路——那边有一所白色的小石屋孤零零地立在黑暗中。房子的墙旁站着一个很小的男孩子,七八岁模样,低下了头,哭得又响又伤心。
我走近去,招呼他说:“嗳,你怎么了,孩子?”
他马上像听到命令一般,停止了哭泣,抬起头来,朝我望望,说:“没什么。”
“怎么没什么,是谁欺负你了?”
“谁也没有欺负我。”
“那你为什么哭呢?”
他还没有咽下所有的眼泪,还在呜咽、打噎、吸鼻子,说话还很困难。
“走吧。”我对他说,“你瞧,时候已经不早了,公园要关门了。”我一面说,一面想拉住孩子的手。但是他连忙甩开了我的手,说:“我不能。”
“不能什么?”
“我不能走。”
“怎么?为什么?你怎么了?”
“没什么。”孩子说。
“你怎么,——不舒服吗?”
“不,”他说,“我身体好着呢。”
“那你为什么不能走呢?”
“我是哨兵。”他说。
“怎么是哨兵?什么哨兵?”
“嗨,你怎么不明白呢?我们正在做游戏。”
“那你跟谁在做游戏呀?”
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我不知道。”
老实说,当时我心里想,这个孩子一定有病,他的头脑准有问题。
“你倒说说看,”我对他说,“你在讲什么呀?这是怎么一回事?你在玩,但不知道跟谁?”
“是的,”孩子说,“我不知道。我本来坐在凳子上,可是来了几个大孩子,他们说:‘你是中士。’其中一个大孩子——他是元帅……他把我拉到这儿来,还说:‘这里是我们的火药库——这座小石亭子。你做哨兵……你站在这儿,一直等到我来叫你换班。’我说:‘好的。’他又说:‘你答应一声,你不走开。’”
“后来呢?”
“后来,我就说:‘我答应——我不走开。’”
“还有呢?”
“还有就是这样,我站着,站着,他们却不来了。”
“噢,”我笑着说,“他们叫你站在这儿好久了吗?”
“那时天还亮得很。”
“那么他们在哪儿呢?”
孩子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想他们走了。”
“怎么走了?”
“他们忘记了。”
“那你干嘛还站在这儿呢?”
“我答应过了……”
我几乎要笑出来,但接着马上省悟过来,觉得一点也不可笑,那孩子是完全对的。既然他答应过了,就只好站着,——哪怕天崩地裂。至于是游戏或者不是游戏,——还不是一样。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对他说,“现在你怎么办呢?”
“我不知道。”孩子一面说,一面又哭了起来。
我很想帮他一点忙。但我能做什么呢?那些蠢孩子派他放哨,取得了他的诺言,而自己却跑回家去了,我去把他们找来吗?但此刻叫我到哪能儿去找他们呢,这些孩子们?……
他们恐怕已经吃过晚饭睡觉了,恐怕已经做到第十个梦了吧。
而人家却在站岗,在黑暗中。而且还饿着肚子呢……
“你大概要吃些东西吧?”我问他。
“是的。”他说,“要吃。”
“好吧,”我想了想说,“你快跑回家去吃晚饭,我暂时来替你站岗。”
“嗯,”孩子说,“难道这样行吗?”
“为什么不行?”
“您又不是军人。”
我搔搔后脑,说:“不错。一点办法也没有。我连叫你下班都不成。这只有军人,只有长官才能这样做……”
这时我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想,既然军人能够解除孩子的诺言,叫他离开岗位,那有什么难处呢?只要去找一个军人来就行了。
我对这孩子只说了一句:“你等一等。”立刻就朝出口处跑去……
公园的大门还没有关上,看园人还在公园最远的角落里走着,摇着铃。
我站在门口,看有没有什么军人走过,不论是一个红军中尉或者普通兵士。可是,倒霉,街上连一个军人也看不到。
忽然街道的另一边闪过几件黑色的制服大衣,我高兴极了,以为那是海军,我穿过街道,才看出不是海军,而是工艺学校的学生。接着又走过了一个高个子的铁路员工,他穿着一件有绿色领章的漂亮制服大衣。但就连这个穿讲究大衣的铁路员工,对我也毫无用处。
我怅怅地正想回到花园里去,忽然看到街角的电车站上有一顶指挥员的保护色军帽,上面有一条骑兵的蓝色帽图。有生以来我恐怕没有像这分钟那么快乐过。我一口气朝电车站跑去。还没有跑到,忽然看见:有一辆电车开近车站,那个指挥员,年轻的骑兵少校,跟别的乘客一起正预备挤上车去。
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他的跟前,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臂,叫道:“少校同志!等一等!等一等!少校同志!”
他回过头来,惊奇地朝我望望,说:“什么事?”
“是这么一回事,”我说,“那边,公园里,在石亭子旁有个男孩子在站岗……他不能走,他答应过了……他很小……他在哭。”
指挥员翻着白眼,吃惊地朝我望望。大概他也以为我这个人有病,我的头脑有问题是吧。
“那关我什么事?”他说。
那辆车开走了,他气冲冲地望着我。
不过,等我比较详细地给他解释是怎么一回事以后,他就不加考虑地马上说:“走吧,走吧。当然应该。您为什么不立刻对我说呢?”
当我们走到公园的时候,看园人正巧在锁大门。我请求他再等几分钟,我说我有一个孩子留在公园里。我跟少校就跑到了公园深处。
在黑暗中,我们好容易找到那座白亭子。孩子仍旧站在老地方。仍旧在哭,不过哭得很轻。我叫了他一声。他快乐极了,快乐得甚至叫出声来。我说:“你睢,我把长官带来了。”
一看到指挥员,孩子马上立正,挺起胸膛,个子像是高了几公分。
“哨兵同志,”指挥员对他说,“您是哪一级的?”
“我是中士。”孩子说。
“中士同志,我命令您离开岗位。”
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吸了吸鼻子说:“那您是什么级呢?我看不清您有几颗星……”
“我是少校。”指挥员说。
于是孩子就把一只手举到浅灰色帽子的宽帽沿旁,说:“是,少校同志。遵命离开岗位。”
他说得那么响亮,那么老练,我们两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孩子也轻松快乐地笑了起来。
我们三人一走出公园,大门就随着我们关上,看园人在锁孔里转动了几下钥匙。
少校伸出手来给孩子。
“了不起,中士同志!”他说,“你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再见。”
孩子嘟哝了一下,说:“再见。”
少校向我们两个敬了一个礼。看到又来了一辆电车,就开步向电车站跑去。
我也准备跟孩子告别,我握了握他的手。
“也许,要送你回去吧?”我问他。
可我看了看他那个长有雀斑的小鼻子,心里想,他是什么也不怕的。一个孩子具有那么坚强的意志,那么信守自己的诺言,他决不会害怕黑暗,决不会害怕坏蛋,也决不会害怕更可怕的东西。
等到他长大了……还不知道他长大之后是一个做什么的人,但不管他做什么,我敢保证,他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想到这里,我觉得能认识这个孩子很高兴。
于是,我再次紧紧地、快乐地握了握他的手。
1.文中的这位小“中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
2.文中“我”对孩子的认识有着怎样的过程?
3.文中那位少校认为“他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对此你同意吗?
4.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想。
5.为什么“我”相信“他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你认为真正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6.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那你干嘛还站在这儿呢?”
“我答应过了……”
这一问一答充分表明小男孩是一个遵守诺言的人。
2.由开始以为孩子脑子有毛病,到意识到孩子的守信是值得赞扬的,再到对孩子的尊敬,以致最后从孩子身上看到了他的未来。
3.同意。因为小男孩不但守信,而且坚强勇敢,这正是一个将军所具备的品质。
4.言之成理即可。
5.因为男孩子的诚实,守信和坚强勇敢感动了我。有顽强的意志和诚实的品格。
一诺千金
秦文君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惶惶忽忽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旱桥帮菜家推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1.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请简要概括其特点。
2.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 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目的:
写作手法:
3.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句子,请摘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4.假如你是文中“我”的女友,看到此文后,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描写出来(40字左右)。
5.文中“我”对女友失约持什么态度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示例]借钱男生:信守承诺,孝敬母亲。两个少年:坚守承诺,不畏困难。我的女友:不守诺言,畏惧困难。
2.目的:(1)突出诚信的主题。(2)含蓄地批评成人的失信,不守诺言。(3)赞扬孩子的真诚守信。写作手法:对比(或衬托,或映衬)
3.示例:(1)[摘抄]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借钱男生兑现承诺后的喜悦、欣慰之情。(2)[摘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正理解这句话赞扬了借钱男生诚信守诺的品德,也写出了他的品德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巨大震撼。
4.略。
5.[态度]责备(或批评,或不满,或埋怨)[看法]认同作者的态度(或否定作者的态度,或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态度)[理由](1)认同作者的态度。人应该信守承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2)否定作者的态度。应宽容地对待别人,不要过于苛责别人。(3)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态度。自己应信守诺言,但不必对别人求全责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