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5 08:1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

请用一个恰当的字概括他们的抗争和探索:
林则徐说:我
洪秀全说:我
李鸿章说:我
康有为说:我

孙中山说:




面对近代以来西方侵略,他们如何应对?




1866--1925


历史链接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它反映了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一、中山先生多烦忧
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国难未已,医病不如医人,医人不如医国。 若欲救国救人,非锄去此恶劣政府必不可。 ——孙中山
思考:

⑴左侧材料中提到的“此恶劣政府”指的是哪个政府?

⑵结合材料,归纳孙中山的主张。

清政府
孙中山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以救国救民。”
一、中山先生多烦忧
安庆绍兴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广西起义

null
二、革命志士不停休
孙中山的革命思路: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
领导者


地点
过程


结果

影响


1906年冬
1907年夏
1907年夏
1911年4月
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
光复会徐锡麟
孙中山
黄兴
孙中山
黄兴
赵声
江西湖南交界萍乡等地
安庆
镇南关
广州黄花岗
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失败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军与清军激战四小时
孙中山亲赴河内,袭取镇南关
黄兴率军攻入总府衙门,进行巷战,苦战一昼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声望大增
革命党人的精神和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革命志士不停休
二、革命志士不停休
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1884-1906年)
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徐锡麟(1873-1907年)
孙中山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二、革命志士不停休
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女侠秋瑾
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宋庆龄为兴秋瑾纪念馆题词
徐锡麟起义失败后,她拒绝逃走,被逮捕后,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喻培伦“一人当先,抛掷炸弹,防勇为之披靡,后失手遇害”;
李文甫“先攻督署时,非常猛烈,既出,伤其足,后为虏俘,从容谈笑以死”;
朱执信“攻督署时,奋勇当先,迥非平日文弱之态”;
林文、林觉民等福建同志“多在东毕业专门学校者,年少俊才,伤心俱烬”。
----《黄兴集·与胡汉民致谭德栋等书》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革命志士的认识。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孙中山



革命志士的奋斗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革命志士的认识。



革命志士的奋斗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绝笔于此,不胜系恋。”同一天他给梅培臣等人的信也说“书此以当绝笔”。
----黄兴《绝命书》
1.谈一谈:革命志士有着怎样的革命精神?
反映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文,谈谈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和作用。



革命志士的奋斗
材料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使其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另一方面,极大地鼓舞了人心,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狭义:
广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思考:为什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会发动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呢?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对外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辛亥革命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材料二:“百日维新”的失败清楚的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

时代背景
思考:
为什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会发动
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呢?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材料三:“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甚至是同盟会领导的早期武装起义都因缺乏明确而完备的计划,更没有严密的组织,先后都失败了,但是这些至少为革命党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
早期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
材料四: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

根因: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武昌等地革命基础较好,新军大多接受革命思想

可能性
思考:
为什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会发动
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呢?
①时代背景:
②经济基础:
③阶级基础:
④思想基础:
⑤组织基础:

⑥军事基础:
⑦有利时机:
辛亥革命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
早期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武昌等地新军大都接受革命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
   1911年,帝国主义国家指使清政府宣布了一条“铁路国有”的法令,将本来已经交由中国民间商办的铁路的建筑权收回转交给外国人。这一出卖国家利益的法令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四川人民为了保住当时正在修建中的川汉铁路的建筑权而掀起激烈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强硬镇压“保路运动”,激起四川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清政府急忙抽调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去帮助镇压,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湖北守备空虚。湖北的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策划在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4.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5.经过
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形势图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2.领导
共进会、文学社
3.背景
孙武等制造炸弹,其已计划泄露,形势紧张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6.发展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三、武昌起义谱春秋





武昌起义
合作探究
为什么武昌起义能得到各省的响应?
材料 辛亥鼎沸,识者已知清之必亡。盖(总)督、(巡)抚什九弃城遁。以身殉节者,闽督松寿、晋抚陆钟琦、赣抚冯汝骙三人而已。
----陈刚一《甘移随笔》
合作探究


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
①汉口资本主义发展较早;
②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
③中国同盟会帮助
④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四、推翻帝制功不朽
材料一: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给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剪辫子
劝禁缠足
服饰变革
材料三: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影响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制度结束的标志
(1)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是以辛亥革命中清帝退位为标志的。
(2)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封建的经济制度、封建的土地制度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等。封建制度的终结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标志的。
1、国家变了:中华帝国
2、政体变了:君主专制度
3、民众的地位变了:臣民
4、治国理念变了:人治




民主共和、责任
内阁制度
中华民国
公民
法治
思考:根据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推翻帝制功不朽
辛亥革命的结局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甲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乙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各抒己见

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
成功了: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影响: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这次革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2. 民国14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请问这一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A.1924
B.1925
C.1926
D.1927


1912 + 民国纪年 - 1 = 公元纪年
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地点是在:
A.檀香山
B.长沙
C.上海
D.东京


4.1912年9月,中华民国政府将十月十日定为“国庆日”。 是为了纪念武昌起义,那么武昌起义是爆发在:
A.1911年10月10日
B.1895年10月10日
C.1905年10月10日
D.1910年10月10日


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革命家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6.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C.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封建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