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火之谜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识字,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练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整体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5.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难点: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读书、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内容并进行质疑,在交流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读写相结合的小练笔活动,落实学生学习语言的运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运用。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火”字引出“天火”
教师出示图片象形字“火”字: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图片,能想到什么?谁来用简练的语言形容这一个画面?
预设:我想到了“熊熊烈火”这个词语,好像看到了大森林里燃起熊熊烈火,烧死、烧伤无数棵树木,消防员叔叔在救火的过程中受伤,那场面非常可怕。
你们看到这个图片想到的是有关火灾的画面,而老师想到的是另外一个词语,那就是“天火”。(板书:天火)
(2)设疑:你们看到这个词语会有何问题呢?
预设:“天火”是什么东西?
是呀,天火对你们来说,这是个疑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天火之谜”。教师随即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设疑:天火之谜究竟是一个什么谜?这个谜是怎样解开的?
((看图发挥空间想象,鼓励学生交流积累的语言,描述对火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森林火灾”这种自然现象产生可怕之感,“火”字引出“天火”并进行设疑,主要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的认识及书写情况
(1)课件出示学生预习单中有关书写生字的练习。
出示词语:
雷暴??颜色??爆炸??冷嘲热讽??钥匙
揭开??拴住??颠簸??普通风筝??劈成两半
指名检查,注意把握能否读正确,重点突出学生读错的字音,结合字形再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交流其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要注意一些词语要结合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进行理解)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错的地方纠正,读得不流利的地方指导读。
2.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哪些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着力推进默读训练,关注学生读书的认真程度,关注学生默读速度,调度学生一段一段的读,把每一段所写的内容读明白,这样初步建立了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2)指名读每一个自然段,交流写了什么内容?提出不明白得词句,交流理解。
(3)再次默读课文,解决设疑问题。
思考:“天火”到底指的是什么?“天火之谜”究竟是一个什么谜?这个谜是谁解开的?
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会引出富兰克林,师生共同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富兰克林的资料。)
教师出示课件作补充: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和音乐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4)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部分的方法划分段落。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学生很快的就会找到相关的自然段,把课文分为三大段。
(3)解决课后第4题:
默读课文,独自思考课后第4题。
小组交流,交流后选一名代表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要提醒学生抓住最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概括段意。)(这是整体把握内容,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在静中思考,产生自己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交流:人人害怕的雷暴,而富兰克林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做风筝实验,最后发明了避雷针,对此,你认为富兰克林这个人怎么样?(学生只要能说出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便可。)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第一部分,体会雷暴的“可怕”
1.抓住“击倒、劈成两半、怒火、雷神”体会雷暴的特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第一小节,用“——”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用“。。。”标出重点词语,在一旁用简单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交流内容:我从(?????)这个句子中的(????)词语可以体会到(???????)。
(3)班内交流。
预设(一):
我从(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这个句子中的(每年、几十亿、击倒、劈成两半)等词语可以体会到(雷暴发生的频繁及巨大的威力)。
预设二:
我从(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 “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这两句话中的(怒火、一直、可怕)等词语体会到(雷暴的可怕)。
分别交流后,先让学生用读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再有重点的指导读。
2.带着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理念,推进情感朗读,进一步体会当时人们对雷暴存有的那种可怕的心情,同时落实学生语言学习运用的训练。)
(三)写字练习:用硬笔书写生字词语
1.读一读书中课后的生字,并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书写生字。教师不仅要巡视学生的书写认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督促学生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