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课件[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复习课件[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1-08 17:16:00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高一化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化学基本概念第一学期 期中 复习第一课时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王风利化学基本概念化学中常用计量—物质的量
各基本概念之间网络关系: 例1、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mol NH4Cl、16mol KCl和24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
解析:先求出需配制营养液中所需NH4+、K+、Cl-、SO42-物质的量,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选项中所提供的物质中所含NH4+、K+、Cl-、SO42-物质的量。若与题干中的数值一致,即为选项。如题干中NH4+:50mol;K+:16+24×2=64(mol);Cl-:50+16=66(mol);SO42-:24mol。选项B, NH4+:2+24×2=50(mol);K+:64mol;Cl-:64+2=66(mol);SO42-:24mol,与题干相符,选项B正确.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大小在10-9-10-7 m 之间
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例2、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_______,若换成硫酸铜溶液,是否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
解答:血液是胶体,FeCl3是电解质,可使血液发生凝聚。不能用硫酸铜,因为铜盐有毒,虽然也能使血液凝聚,但不能使用。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指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指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起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难电离物生成。这里的复分解反应主要指的是离子交换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例3、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H4HCO3=NH3↑+CO2↑+H2O
B、Na2CO3+2HCl=2NaCl+CO2↑+H2O
C、4HCl+MnO2=MnCl2+Cl2↑+H2O
D、2Cu(NO3)2=2CuO+4NO2↑+O2↑
分析:判断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依据是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选项A、B反应中均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因此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D项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C项中Mn从+4价降为+2价,部分Cl从-1价升高为0价,D项中N从+5价降为+4价,部分氧从-2价升高为0价,因此C、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C、D。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联系 例4、下列变化过程中,在常温下加入还原剂就能实现的是
A、Ag+→Ag B、CuO→ Cu C、SO2→SO3 D、CO→CO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反应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已知物质只能作氧化剂,它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是降低的。对于A选项,Ag+→Ag化合价降低要实现此变化必须要加入还原剂,如在AgNO3溶液中加入Cu片,则可发生2AgNO3+Cu=Cu(NO3)2+2Ag的反应,A项符合题意,B项CuO→Cu,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必然也要加入还原剂,如H2、CO、C等,但它们反应条件都必须是高温一般情况常温下几乎没有物质可使CuO变为Cu;C、D选项中,元素化合价是升高的,要实现此变化,要加入的是氧化剂,不符合题意。选A。
(1)电解质的概念。凡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上述两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这里注意强调是化合物,象金属单质、石墨、溶液等都不在此范围。能否电离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而对于电解质来讲,电离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2)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包括两大类:①复分解反应,需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一般情况下,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②氧化还原反应。
例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二氧化硫与硫化氢作用生成硫和水
B.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亚硫酸钠
C.硫化氢通入氯化铁溶液中生成硫、氯化亚铁和盐酸
D.Zn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分析:
A、C、D化合价均发生变化,所以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但只有C、D中有离子参加,所以选C、D。
例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K+,I-,NO3- B.Cu2+,H+,Br-,S2-
C.Mg2+,H+、Cl-,SO42- D.K+,H+,S2-,SO42-
分析:
解这类题的思路是:不同的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离子相互结合成难溶(微溶)物质或气体;②离子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物质;③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本题中A项,Ag+与I-结合成AgI沉淀,所以不能共存。B项中,Cu2+与S2-结合成CuS沉淀,所以也不能共存。C项中的4种离子均能共存。D项中,H+和S2-可以结合成难电离物质,所以也不能共存。答案:C。
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1)一般离子反应多发生在溶液中,故不是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离子方程式中,只有可溶性强电解质方可拆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均以化学式表示。如:单质、氧化物(包括H2O)、难溶物(CaCO3、BaSO4等)、气体、难电离(CH3COOH、HF、NH3·H2O等)都不能改写成离子形式。
(3)单质、氧化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4)关于微溶物: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写化学式;反应物里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时,可写成离子符号(如:澄清的石灰水,可写成Ca2+ 和OH- ),反应物里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化学式[如:石灰乳,应用Ca(OH)2表示].
(5)以反应为依据,尊重客观事实。
例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片投入AgNO3溶液中Cu+Ag+=Cu2++Ag
B.少量氯气通入KI溶液中Cl2+I-=Cl-+I2
C.Ba(OH)2溶液中滴入稀H2SO4
Ba2++OH-+H++SO42-=BaSO4↓+H2O
D.Fe+2H+=Fe2+ +H2↑
分析:A.电荷不守恒,B.质量不守恒,C.中Ba2+与OH-、H+与SO42-的系数比不等于反应物的组成比。正确。解题方法为筛选法。常见错解为A或C。答案:D
例8、(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说明NaHSO4和Ba(OH)2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
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同样可得(2)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BaSO4↓
离子反应是否发生,只要观察反应中某种离子浓度是否发生改变,只要有一种离子浓度改变,该反应即可发生。
答案:(1)2H++SO42-+Ba2++2OH-=BaSO4↓+2H2O (2)SO42-+Ba2+=BaSO4↓
作业:
1:课后整理
2:课堂练习同学们 再见课件14张PPT。高一化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一学期 期中 复习第二课时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王风利液体的过滤: 一贴:滤纸折迭时要紧贴漏斗壁,用水沾湿,排去纸和壁间的空气。
二低: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时,所倒入的过滤液应稍低于滤纸的边缘,以免过滤液溢流。
三碰:倾倒过滤液时,盛过滤液的烧杯嘴倾斜与玻璃棒中间相碰,使过滤液沿玻璃棒流入漏斗;此玻璃棒的下端与滤纸的三折迭层部分相碰,不致使滤纸破漏;漏斗下端的玻璃斜管口与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紧碰,使滤液沿烧杯内壁顺流而下。
四洗:如果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沉淀,要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物3~4次,洗涤沉淀不宜搅动。
例1、(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2)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关于沉淀、过滤的实验基本操作,重点考查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答案为:(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2)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蒸发是把溶液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可得晶体,但溶液中含可溶性杂质时,仅用简单的蒸发方法无法得到纯净的晶体,故蒸发多用于浓缩溶液。
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可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可用蒸发方法使其成为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结晶加以分离;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以将溶剂加热蒸发,使溶液浓缩结晶。
如果某物质溶液里含有的杂质较多,可采用重结晶?即多次结晶?的方法。
蒸发、结晶、重结晶:例2、已知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K2SO4杂质,为了除去K2SO4杂质,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KCl样品溶于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2)向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至不再产白色沉淀;
(3)向溶液中滴入K2CO3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时;(4)过滤,将白色沉淀滤出;
(5)向滤液中滴加稀HCl,边滴加边振荡至不再产生气体;(6)将滤液蒸干,得到晶体;
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为: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物质提纯是化学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本题重点考查利用离子反应除去杂质。除杂质时应当做到:①所选用的试剂不能跟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反应。②所加试剂必须过量,以保证把杂质除净。③由过量试剂所带入的新杂质,也必须完全除净。④加入试剂的顺序,应以便于过量试剂的处理为准。
本题除杂质时主要利用沉淀法和生成气体法。操作顺序为:先将试样配成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以便使SO42-全部转化为BaSO4沉淀;再加入过量K2CO3溶液,以便使过量的BaCl2带入的多余Ba2+全部转化为BaCO3沉淀;过滤后再滴加HCl,以便使过量的K2CO3带入的多余CO32-全部转化为CO2气体除去;再蒸干即可得纯KCl晶体。
答案:正确的操作程序为:(1)、(3)、(2)、(4)、(5)、(6)。有关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CO32-+ Ba2+=BaCO3↓;CO32-+2H+=H2O+CO2↑
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利用蒸馏可以把混在液体里的难挥发的物质去掉,例如蒸馏水。实验室里进行蒸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蒸馏瓶中所盛液体,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加热时不得将液体全部蒸干;
② 需提纯的物质,若受热易分解,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而采用水浴、沙浴或油浴等方法加热。若这种物质达到沸点时就分解,应采用减压分馏。
③ 测量蒸馏瓶沸点的温度计,其水银球应置于蒸气出口以下?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④ 冷凝管中用作冷却的水流方向,应与蒸气流向相反?逆流?,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
⑤ 液体暴沸,需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小块洁净沸石或碎玻璃。
例3、石油分馏实验中,需用到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_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到________ ,冷凝管中的冷凝水的流向是__________ 。
解答:
蒸馏烧瓶,烧瓶支管口,由下往上。
①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③ 要易于挥发。
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
例4、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 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铁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怀接收溶液;  (F)将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的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A→G→____→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
(1)C→/B→D→A→G→H→E→F???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3)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 
解答(1)仪器:仪器: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或天平?带砝码?、药匙、试剂瓶。
? (2)过程:①准备工作:检漏 ②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例5、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mL溶液
 分析: 500mL容量瓶只能配500mL溶液,因而配0.1mol·L-1 CuSO4溶液500mL时,需纯CuSO4 0.1×0.5×160=8g,或CuSO4 5H2O 0.1×0.5×250=12.5g,加水配成500mL溶液。
例6、(1)用18mol/L的硫酸配制100mL 1.0mol/L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1)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cm~3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cm~3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分析 : (1)用18mol/LH2SO4配制1.0mol/LH2SO4,实际是稀释问题的计算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操作.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可计算18mol/L浓H2SO4的体积,V1=c2V2/c1=1.0mol/L×100mL(18mol/L)=5.6mL.该体积的液体用10mL量筒量取比用100mL量筒量取误差要小,故应选E,不能选A.答案为:G、E、C、H、F或E、G、C、H、F.
(2)主要涉及的是容量瓶使用方法.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这样会使内壁附着溶质,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不正确;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由于热效应会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的容量发生改变,所配溶液浓度有误差,C、D不正确。答案为B、C、D。
作业:
1:课后整理
2:课堂练习同学们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