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
1.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2.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对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认真观察记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难点: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开有孔的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来实施这些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都有哪些。(板书课题《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大家已经结合自己的三种猜测,制订了各自的实验方案。提问:你们打算做哪一种实验呢?(学生交流)
2.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哪些器材?学生观察,知道本节课依然可以采用上节课的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
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必须先要讨论实验方案。(利用展示台展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老师介绍:这个小组选择的课题是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根据生活经验,他们推测:如果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小;如果没有植物覆盖,土地受侵蚀的程度大。这个小组采用的是对比实验,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提问:实验中要控制什么条件?不控制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两组的地形应是一样的;喷水器的高度是一样的;喷水的量要相同;喷水的时间要相同……唯一控制的是实验组的土壤上无草皮,对照组的土壤上有草皮。)
4.提问:实验中,我们通过哪些现象来判断土地侵蚀的程度大小?
(师生一起交流得出:通过观察实验盒中土地的变化和用容器接住的径流的浑浊程度来判断。)
5.各小组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修改时要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完善实验方案,老师巡视指导)。
6.集体交流。请两个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师生进行补充,尤其要明确实验中变量与不变量的问题。
7.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有那些要注意的问题呢?(老师利用课件,对实验中的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强调。)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各小组根据研究方案,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准备实验。
2.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实验时间相对预留充分一些)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降雨量大、无植物覆盖、土地的坡度大)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以上因素有关。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回答。
2. 教师出示“黄河浊浪”、“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等相关图片和录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3.我们通过哪些措施可以减少侵蚀?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板书:(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4.总结:
①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感受
② 师述,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们人类都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美好!
板书设计:
3.6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降雨量大
无植物覆盖
土地的坡度大
保护森林 退耕还林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即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学生对这三个对比实验十分感兴趣,他们先制定研究计划,然后设计对比实验。讨论哪些条件是不变的,需要改变哪个条件。在实验中进行观察记录,最后根据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本课既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脑的观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对“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