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0 16:20: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是为了共同抗击(

A.大月氏
B.大秦
C.匈奴
D.乌孙
2、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
汉武帝
B.
董仲舒
C.
卫青
D.
张骞
3、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4、“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修筑万里长城
5、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中亚土库曼斯坦总统赠送的一匹汗血马。汉武帝时,曾花重金向西域的
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从西域沿古代丝绸之路送汗血马到汉朝,应走的路线是(

A.西域——玉门关——河西走廊——长安
B.西域——河西走廊——阳关——洛阳
C.西域——河西走廊——玉门关——长安
D.西域——长安——阳关——河西走廊
6、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许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请判断新疆地区使用中原丝织品,最早可能是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7、西汉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A.印度半岛南端
B.马来半岛
C.孟加拉湾
D.马六甲海峡
8、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A.
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
B.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
C.
唐朝设立北庭都护府
D.
清朝时设立伊犁将军
9、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帮助西域各族人民摆脱匈奴的统治
B.恢复东汉政府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C.建立同大秦的直接联系
D.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北匈奴
10、“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是(

A.
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B.
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
C.
南北经济交流的通道
D.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的航路
11、某导演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该场面中不应摆放的道具是(

A.铁剑
B.丝绸
C.陶器
D.葡萄
12、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候。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
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④大败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题
13、材料分析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材料分析
材料一 下图是陕西省城固县建成的再现张骞出使西域艰难历程的大型雕塑。雕塑工程……以三个部分展现了张骞受汉武帝指派,十几年内两次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
材料二 在一次公祭张骞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网友汇聚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在身着汉朝服装的司仪主持下,所有人员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活动的发起人“楚汉”(网名)恭读祭文……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民众的觉悟,“复兴张骞精神,重振奋发民风”。
材料三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
(1)城固县正在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根据材料一,如果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网友们为什么“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 假如你是“楚汉”,你将如何在祭文中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4)“复兴张骞精神”,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B
A
A
B
A
A
B
B
D
B
二、材料分析题
13、
(1)长安;南海。
(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4、
(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100多人,一路历经艰辛,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13年后张骞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大量牛羊和丝绸,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13年才回到长安。
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惠商旅。
(3)丝绸之路的开辟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旅游热线,许多中外游客沿着这条道路,进行观光、探索、研究。
(4)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他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立、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重点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由视频《丝绸之路》导入古代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开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今天一块来学习丝绸之路开辟的内容
看视频,思考问题
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张骞通西域思考:西域在今天是指什么地方呢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1、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大月氏
2、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军事任务,但开通了西域与中原的道路。张骞把在西域的各国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武帝进行了汇报,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结果: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往来。读材料,分析问题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起程,向西行进。一路上爬山过河,穿过沙漠,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时,就被匈奴骑兵发现,一行人全部被俘。单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拉拢软化,张骞始终坚贞不屈,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整整过了十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逃走,继续向西行进。奔波了好多天,饿了就打飞鸟、野兽,渴了就喝禽兽的血。终于到达了大月氏……
根据材料,请同学们找出张骞通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1.自然环境恶劣2.被匈奴俘虏3.食物匮乏想一想: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报效祖国,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张骞通西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①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②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二、丝绸之路
1、让我们重走丝绸之路,看看中国的丝绸是如何传到古代欧洲去的?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西亚
欧洲2、交流概况从中原传到西丝绸、漆器、金属工具,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从西域传入中原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胡(核)桃、胡(黄)瓜、胡萝卜、大蒜、蚕豆、芝麻等植物,琵琶等乐器,歌舞、魔术……
丝绸之路: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路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再转运到欧洲。在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能够开辟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政治上,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3)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有商品输出的需求。(4)军事上,汉武帝时期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5)秦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丝绸为主的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三、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的设置(都护府设在乌垒城)时间:公元前60年职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班超经营西域时间:公元73年原因: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结果: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西域和中原的联系更加密切。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出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此行虽未到达大秦,但是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学生根据课本总结学生思考学生根据材料思考学生讨论总结学生勾画相关内容学生思考总结学生讨论思考学生根据课本勾画相关内容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培养总结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小结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更不是它的翻版,而是一次伟大的超越。它汲取的是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精髓,传承的是古代丝路文明的精神,致力于打造的是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承载的是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板书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3、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二、丝绸之路(路线、作用)长安—河西走廊
—西域—中、西亚
—欧洲三、海上丝绸之路广东—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意义:
合作探究
投笔从戎的故事你知道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部编版
七年级上
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
新知导入
古代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开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今天一块来学习丝绸之路开辟的内容
新知讲解
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在今天是指什么地方呢
玉门关
阳关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1、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大月氏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结果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军事任务,但开通了西域与中原的道路。张骞把在西域的各国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武帝进行了汇报,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往来。
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起程,向西行进。一路上爬山过河,穿过沙漠,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时,就被匈奴骑兵发现,一行人全部被俘。单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拉拢软化,张骞始终坚贞不屈,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整整过了十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逃走,继续向西行进。奔波了好多天,饿了就打飞鸟、野兽,渴了就喝禽兽的血。终于到达了大月氏……
根据材料,请同学们找出张骞通西域遇到了哪些困难?
1.自然环境恶劣
2.被匈奴俘虏
3.食物匮乏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
想一想:
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
探索和开拓的精神。报效祖
国,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
安危。
张骞通西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②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二、丝绸之路
1、让我们重走丝绸之路,看看中国的丝绸是如何传到古代欧洲去的?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西亚
欧洲
(古罗马)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西亚
欧洲
2、交流概况
从中原传到西域
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胡(核)桃、胡(黄)瓜、胡萝卜、
大蒜、蚕豆、芝麻等植物,琵琶等乐器,歌舞、魔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从西域传入中原
丝绸之路: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路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
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斯里兰卡
印度半岛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再转运到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
合作探究
在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能够开辟沟通
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3)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有商品输出的需求。
(4)军事上,汉武帝时期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5)秦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丝绸为主的极富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三、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的设置(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时间:
职责:
意义:
公元前60年
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投笔从戎的故事你知道吗?
投笔从戎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
原因:
结果:
公元73年
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
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西域和中原的联系更加密切。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出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此行虽未到达大秦,但是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我们在歌曲《丝绸之路》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课堂练习
1、《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
2.
D
B
3、古书记载:“骞始开通西域之道也。”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是( )
 ①促进了西域同汉朝经济文化交流
 ②促进了中国与西域、欧洲的友好往来
 ③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④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4、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管辖,成为我国领土的组成部分的标志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西域都护府设立  D.丝绸之路开辟
C
5.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氏
 ③恢复西域与汉朝联系 
 ④大败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1)张骞出使西域。
(2)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3)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课堂总结
“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更不是它的翻版,而是一次伟大的超越。它汲取的是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精髓,传承的是古代丝路文明的精神,致力于打造的是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未来,承载的是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板书设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前60年
二、丝绸之路(路线、作用)
长安—河西走廊
—西域—中、西亚
—欧洲
三、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作业布置
记忆本课相关内容,
继往开来,传承优秀文化
谈一谈: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