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为什么同一个实物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4、合作学习、游戏法
组织学习分组合作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通过游戏,增强学习学习兴趣。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播放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喜欢看动画片、听故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二)探求新知
1、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物体
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物体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2.全面观察。
在小组内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小组内说一说,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按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单向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3、小组汇报,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4、找一找:老师给物体的每一面都拍了照片,自己找出你所在位置上的照片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在自己位置上看到的样子)
基础练习
1、三幅图都是谁拍的
2、连线游戏。
3、找出四幅图是从那个角度拍的。
4、讲盲人摸象的故事,进一步激起学习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总结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