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教案+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5 17:26:47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单元
学科
年级
学习
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义,
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意义。
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义,
难点
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讲的是什么故事?(韩愈上《论佛骨表》反对供奉佛骨,触怒唐宪宗,从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其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司马迁、屈原……怎样才能使劝谏奏效?战国时期的邹忌却成功地劝说齐威王从谏如流,今天我们学习 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讲授新课
一.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1)简介作品:《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例为国别体,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
(2)作者链接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3)认识邹忌: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侯。邹忌不仅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
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4)认识齐威王 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2.解题: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 委婉地规劝。这里指邹忌用自身事例设喻类比,规劝齐王。
纳:接受
谏: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二.听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1.读准字音:
昳 yì    窥 kuī  
间进 jiàn
期年 jī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 cháo
2.划分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积累词义、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译 
要求:结合书下的注释和手头资料,试着去翻译课文,然后 用笔圈出
难解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组长提交小组。
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体解决。
(1).经过疏通文意, 你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请你提出来,小组讨论
一下。
(2).小组讨论交流,疏通文意,你认为还有那些重要的句子不会翻译,
提出来考考你的同桌吧!
积累词义、疏通文意。
(一).了解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徐公孰美?
这是比较高下的文言句式,其中(1)是(2)的倒装。
2.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
——能谤讥【于市朝】 (能【于市朝】谤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D.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5.省略句
(邹忌)与(客)坐谈。
(二)教师点拨归纳重点词义
.通假字1. 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 2.受:通“授”,给予、付予。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早晨)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蒙蔽,此处指所受的蒙蔽。)
(四).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
今:诽谤,嘲讽 2.窥镜而自视 古:照,看。
今:偷看 3.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4.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5.谤讥于市朝  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
6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
今:自私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8. 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
今:不,不要
9.修: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10.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
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11.朝服衣冠 古:穿戴。今:衣服
(五)一字多义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5.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8.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9.臣之妻私臣(的)
10.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独立性)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12.数月之后(语气助词,不译)
13、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朝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
3.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4.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于 1.欲有求于我也;(对)
2.客欲有求于臣(向)
3.能谤讥于市朝(在) 4.皆以美于徐公(比)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四.整体感知,研读共品
邹忌比美、威王受蔽、威王除蔽、除蔽结果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用反问句式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齐国是一个大国,齐威王位高权重;
(2).齐威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威王;
(3).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威王有所求。所以根本听不到真心话。
4 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
五.文本深探究
1. .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①邹忌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②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邹忌: 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 勇于进谏忠君爱国的谋士。 齐威王: 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 勇于改革、重贤明理的开明君主。
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喜欢邹忌——(1).面对别人的称赞,不被表面言辞所蒙蔽,能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
(2).头脑冷静,深入思考,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3).他推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是一个忠于职守、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
(4).他有高超的劝谏艺术,是一个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善于进谏、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
喜欢齐威王
(1).他胸怀宽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有治国之才。
4.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 有什么好处?
(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2)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六课堂练习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七.拓展提高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甲】王曰: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g):堵塞。
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时时面间进(?? ) ⑵期年之后(??? )
⑶厉王虐(?? ) ⑷国人谤王(????? )
【答案】(1)偶尔? (2)满一年? (3)暴虐(残暴) (4)指责
2.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能谤讥于市朝/受任于败军之际
B.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乃不敢言/?若无兴德之言
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
答案:A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⑵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都的人没有感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词义
2.整理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练习本上。
课堂小结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板书
生活小事-类比推理-国家大事
(设喻类比、委婉劝谏)
课件42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部编版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讲的是什么故事?
(韩愈上《论佛骨表》反对供奉佛骨,触怒唐宪宗,从刑部侍郎
被贬为潮州刺史)。其实,历史上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司马迁、
屈原……怎样才能使劝谏奏效?战国时期的邹忌却成功地劝说
齐威王从谏如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新知讲解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并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义,
了解特殊句式的特点。
2.体会设喻说理的妙处,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对今天的意义。

简介作品新知讲解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其体例为国别体,
由西汉刘向编订,反映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
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我们学过一篇
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也出自《战国策》。新知讲解
作者链接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
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文学家。
认识邹忌: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
进谏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
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
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
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侯。
邹忌不仅是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
关心国家的政治家。新知讲解
齐威王 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新知讲解解题:邹 忌 讽 齐 王 纳 谏 讽谏,用含蓄的话 委婉地规劝。这里指邹忌用自身事例设喻类比,规劝齐王。接受。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讽:纳:谏:新知讲解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 朱 熹听读课文新知讲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朗诵践离 视频蓑衣孤客_标清.mp4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一)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新知讲解
(二)划分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新知讲解
积累词义、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译 
要求:结合书下的注释和手头资料,试着去翻译课文,然后 用笔圈出
难解的字、词、句。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组长提交小组。
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体解决。
1.经过疏通文意, 你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请你提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2.小组讨论交流,疏通文意,你认为还有那些重要的句子不会翻译,
提出来考考你的同桌吧!
新知讲解

解释红色字的词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修】长,这里指身高。【服】穿戴。【及】赶上,比得上。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新知讲解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新知讲解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旦日】第二天。
【之】代指这件事。【若】如,及。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
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
“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明日】次日,第二天。【孰】同“熟”,仔细。【暮】在晚上。
【而】连词,表修饰。【之】主谓之间取独,无义。【美】认为……美,
【私】偏爱。
译文: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远不如徐公,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新知讲解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 蔽甚矣!”
【诚】确实,实在。【以】认为。【于】比。【莫】没有谁。
【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新知讲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刺】指责。【过】过失,过错。【闻】使……听到。【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虽】即使
译文: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的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新知讲解1.固定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徐公孰美?
这是比较高下的文言句式,其中(1)是(2)的倒装。
2.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3.状语后置
能谤讥【于市朝】 (能【于市朝】谤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4.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5.省略句 (邹忌)与(客)坐谈。新知讲解
了解特殊句式教师点拨归纳重点词义通假字 1. 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 2.受:通“授”,给予、付予。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早晨)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蒙蔽,此处指所受的蒙蔽。)新知讲解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
今:诽谤,嘲讽 2.窥镜而自视 古:照,看。今:偷看 3.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4.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5.谤讥于市朝  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
讥,古:谏;今:讽刺 新知讲解
6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8. 莫: 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9.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10.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11.朝服衣冠 古:穿戴。今:衣服新知讲解
一字多义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5.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8.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9.臣之妻私臣(的)
10.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独立性)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12.数月之后(语气助词,不译)
13、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新知讲解
朝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
3.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4.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于 1.欲有求于我也;(对)
2.客欲有求于臣(向)
3.能谤讥于市朝(在) 4.皆以美于徐公(比)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构
研读共品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
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
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用反问句式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
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
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
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
新知讲解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齐国是一个大国,齐威王位高权重;
(2).齐威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威王;
(3).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威王有所求。所以根本听不到真心话。
新知讲解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
“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文本深探究
1.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4.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
有什么好处?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1)邹忌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
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2)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2.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邹忌: 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忠君爱国的谋士。
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重贤明理的开明君主。
3. 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喜欢齐威王,理由:
(1)他胸怀宽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有治国之才。喜欢邹忌,理由:
(1)面对别人的称赞,不被表面言辞所蒙蔽,能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
(2)头脑冷静,深入思考,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3)他推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是一个忠于职守、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
(4)他有高超的劝谏艺术,是一个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善于进谏、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新知讲解
4.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2)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
是什么?
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
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
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
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
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课堂练习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
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
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
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拓展提高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甲】王曰: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
“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弗听,于是国人
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g):堵塞。
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拓展提高⑴时时面间进(?? ) ⑵期年之后(??? )
⑶厉王虐(?? ) ⑷国人谤王(????? )
【答案】(1)偶尔? (2)满一年? (3)暴虐(残暴) (4)指责
2.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能谤讥于市朝/受任于败军之际 B.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乃不敢言/?若无兴德之言 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
答案:A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⑵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答案:(1)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2)国都的人没有感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拓展提高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2分)
答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2分)
答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
?
课堂总结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兴利
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
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板书设计生活小事-类比推理-国家大事
(设喻类比、委婉劝谏)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积累词义
2.整理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练习本上。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