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
2.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
3.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
【教学难点】
?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
■教学方法
?
【教法】
?
创设情景法、激趣设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
【学法】
?
情景感受法、图画图话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
■教学课时
?
1课时。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导入1:地球与水球的争议
?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导入2:老师递出地球仪给第一位学生,学生接住地球仪记住左手大拇指按的是陆地还是海洋,然后再递出地球仪给第二位学生,同样方式共传递十位学生进行统计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谢谢!
?
导入3:用袋鼠妈妈和宝宝的对话导入。
?
?
讲授新课
?
一、地球?水球?(图片展示,问题探究,归纳提升)
?
(一)展示图片
?
?
(二)提出问题
?
1.观察我们的地球,比较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差异。你感觉谁的面积大?
?
(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
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无论是在东半球还是在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我们知道经度相差180°的两条经线可以将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但是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2.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请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
?
(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
这是因为古时候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而且大部分的人都居住在内陆,无法认识到地球的全貌,加之古代科技不发达,航海技术落后,根本就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古人给地球起名字不叫水球而叫地球。
?
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没必要再改为“水球”。这说明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
(三)归纳提升
?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
2.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
?
3.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
?
4.无论怎样划分出的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
?
承转: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那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
?
海洋彼此相连,而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陆块。
?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图画图话,理清概念,归纳提升)
?
(一)陆地与海洋的基本概念
?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下面两幅地图,小组讨论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念:大陆、岛屿、大洲、半岛、海峡、海、大洋。
?
?
?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
?
(二)大洲和大洋
?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下面几幅地图,小组讨论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大小及其相对位置。
?
1.判断图中各大洲的名称
?
?
2.认识四大洋
?
?
3.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
?
?
?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特别是引导学生掌握大洲的分界线相关知识。
?
1.图示大洲分界线
?
?
?
?
2.表格归纳大洲分界线
?
?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
1.大洲分界线
?
?
?
?
?
?
?
2.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
?
3.正在裂开的洋──大西洋
?
?
4.热带的洋──印度洋
?
?
5.纬度最高的洋──北冰洋
?
?
■练习反馈,实战演练
?
?
?
■??课后作业
?
1.从牛身上你能找到七大洲、四大洋吗?
?
?
2.填表:对比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
?
?
■??教学反思
?
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课标教学和方法教学的思想。新课标对海陆分布的要求: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本节教学通过图画图话、小组合作、老师适时归纳提升、拓展延伸、实战演练等过程,很好地完成了方法和过程教学,学习在方法体验的过程中自然地收获到了知识,很好地落实了课标的要求,完成了课时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