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同学们好!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3. 会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
4.了解电离平衡常数一、教学重点:
1、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2、电离平衡常数
二、教学难点:
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复习]化合物电解质据一定条件
下是否电离电离不电离非电解质据电离
程度 全部
电离部分
电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复习:离子化合物大部分的盐强 碱共价化合物强 酸弱 碱弱 酸 水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极少数盐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复习:溶液导电性强弱由什么决定?练习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凡是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B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D 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A2、下列事实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 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 氯化氢不易分解
D 氯化氢在水中可以电离B练习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 ,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特点动 动态平衡 定 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变 改变条件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等 V电离=V分子化= 0复习:电离平衡定义:vP42 思考与交流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粒子 浓度是如何变化的?P42 思考与交流
写弱酸、弱碱的电离方程式
HA
BOHH++A-B++OH -P42 HA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不变不变 不变达到电离平衡时逐渐
减小逐渐
增大逐渐
增大达到电离平衡前最大00HA初溶于水时C(HA)C(A-)C(H+)P42 BOH电离过程中体系各粒子浓度的变化:不变不变 不变达到电离平衡时逐渐
增大逐渐
减小逐渐
减小达到电离平衡前0最大最大 等体积等浓度的B+ OH-溶液相混合时C(BOH)C(OH-)C(B+)v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电离平衡的移动:当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影响电离平衡有哪些因素?三、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
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2、浓度
a、稀释溶液,不利于离子结合成分子,平衡向右移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或直接加入弱电解质b、同离子效应c、化学反应四、电离平衡的移动0.1mol/L的醋酸中存在以下平衡
CH3COOH CH3COO- +H+ ,
下列几种情况能否引起电离平衡的移动?
①加水稀释 ②加CH3COOH
③加0.1mol/L醋酸 ④加CH3COONa
⑤加HCl ⑥加少量NaOH固体
⑦加少量Zn粒 ⑧加热不变不变不移动不变加入变化 1、在盐酸中加少量 NaCl固体,在醋酸溶液中加少量 NaAc固体(同离子效应),将分别对两种酸的电离有怎样的影响?
2、强电解质溶液中有无可能存在电离平衡?讨论:前者不影响,后者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有存在,溶液中的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本身不存在电离平衡。 问题:怎样定量的比较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程度相对大小怎么比较?
五、电离平衡常数(K)
定义: P42P42 实验 3-2
实验现象:
推测三种弱酸的相对强弱为
与电离常数大小的关系为:
P42 醋酸与Na2O3H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而硼酸不能。醋酸>碳酸 >硼酸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AB A+ + B--C(A+ ) C(B--)C(AB)K=强调1、K表示一个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相对强弱,
K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2、 K值只随温度变化。
3、可用K比较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相对大小的参数一
电离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通常是:P43多元弱酸的酸性,通常只考虑第一步电离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K1 》 K2 》 K3 (一般要相差105)试根据P43 表3-1 “几种多元弱酸的电离常数”比较它们酸性的相对强弱。酸性:草酸> 磷酸>柠檬酸 >碳酸小结:1.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2. 判断电离平衡移动的方向
3.了解电离平衡常数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