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呼风唤雨的世纪路甬祥学会12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读写“依赖”“农耕”“潜入”“船舶”等词语。学习目标12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作者介绍路甬祥,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2004年2月,路甬祥获得“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和“学校、文化和艺术功勋证书”,表彰他为促进意中两国科技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节选)
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一下是书中介绍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背景资料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冰箱: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
激光:1958年美国人肖洛和汤斯发现激光。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棵自然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他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为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知识链接伯特兰·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
1950年,伯特兰·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会认的字生字学习船舶 会写的字
多音字
便biàn:方便 轻便
pián:便宜 大腹便便hé:原子核 核桃
hú:梨核儿 桃核儿核大腹便便桃核儿 形近字
纪(jì)世纪 纪念
记(jì)日记 记忆
概(ɡài)概括 大概
溉(ɡài)灌溉
控(kònɡ)控制 掌控
腔(qiānɡ)口腔 腔调
灌溉赖(lài)赖皮 耍赖
懒(lǎn)懒惰 偷懒
幻(huàn)幻想 幻觉
幼(yòu)幼小 年幼
驾(jià)驾驶 腾云驾雾
骂(mà)骂人 破口大骂
核(hé)核心 原子核
该(ɡāi)应该 腾云驾雾词语学习出乎意料:(成语)超出人们考虑的范围之外。
造句:平时一向准时到校的小明今天居然迟到了,真是出乎意料。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造句:他不喜欢依赖别人,自己的事总是自己做。
腾云驾雾:(成语)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造句:登上黄山,我望着前面无尽的云海,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词语理解洞察:很清楚地观察。
造句:老师能随时洞察学生的问题。
归根到底:(成语)归结到根本上。
造句:这个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你的错。
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
运用:我们要努力改善现在的生存状况。多义词:幻想
①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造句:小明幻想成为月球上的公民。
②指幻想出的情景。
造句:世外桃源只是人们一个美好的幻想。 近义词改变—( 转变)
依赖—( 依靠)
奥秘—( 奥妙)宇宙奥秘 反义词依赖—( 独立)
幻想—( 现实)
紧密—( 疏松) 词语辨析发现 发明
相同点:两者都有找到新事物的意思。
不同点:“发现”指经过探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是一种认识性活动;“发明”则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运用示例:
1.火药是中国最早( )的。
2.科学家( )了新的基本粒子。发明发现整体读出振奋、喜悦的心情。前面设问的地方注意疑问语气的前后转化,在对20世纪前后人类生活的描述中,要读出现代科学技术带来变化时的激情、昂扬,使人感受到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惊人而令人喜悦的变化。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吗?整体感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你是怎么理解“呼风唤雨”的?“呼风唤雨”在词典中的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在课文中,是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1.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找出文中的原句进行回答。课文解读当然是人类。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2.文中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设问。即自问自答。A.设问 B.疑问 C.反问(1)小明,你今年多大了?( )
(2)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自然界的奇观吗?
( )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3.下列几句话中问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请选出正确的序号。BCA 4.在靠科学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之前,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 依赖自然;慢吞吞、静悄悄、一入夜就黑暗无光的世界。人们只能通过神话中的东西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5.课文中作者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20世纪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成就的?人类登月火箭升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宇宙飞船、核潜艇、电视、火车等发明,说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6.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今天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说说你的想法。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出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工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使得“地球村”渐渐形成。今天的我们也在享受着科技给予我们的便利,例如教室里正在使用的多媒体展示,例如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等等。7.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段引用伯特兰·罗素的话对前文做了一个总结,说明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这个时代,呼应题目。同时回望历史(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展望未来(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科技世界的美好期望。 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点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银机,也没有汽车。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佳句积累(排比)(比喻、指代)(引用、过渡句)作比较
课文第3、4段中,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20世纪之前,没有科学技术,人们只能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20世纪,人类拥有了科学技术,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通过20世纪前后人类生活的对比,说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写法借鉴 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我们应该注意:
(1)用来作比较的事物必须与被比较的事物有共同点。
(2)用来作比较的事物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这样才能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得具体生动。1.形容变化巨大的成语。
面目全非 日新月异
焕(huàn)然一新 恍(huǎnɡ)如隔世
沧海桑田 千变万化
风云变幻 脱胎换骨拓展延伸 2.“X风X雨”式的成语呼风唤雨 凄风苦雨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和风细雨 栉(zhì)风沐雨 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尽管我们并未生活在20世纪,没有切身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变化,但我们今天依然可以体会到科技的强大力量。科学推动着我们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丰富,它并不需要我们敬畏它。21世纪是属于我们的,也许某一天,我们也能成为利用科学、改善生活的一份子。课堂小结结构图示呼风唤雨
的世纪总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分述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举例说明科技让人类生活发生的变化总结: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爱科学
学科学
探索科学 回顾全文,在21世纪,科学技术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课后习题我感到,现在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现代化促进了人们生活的现代化,电脑、家庭影院、移动电话、数码相机、小汽车等已经悄然走进千家万户。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定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