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能与电能[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10-05 10: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泰州市高一化学新教材优课评比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张昌恒 蒋郸骥
一、教学目标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模拟科学家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及实验设计、评价、调控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构成条件,模拟科学家探究原电池的原理
三、教学用具:锌片.铝条.铝片.铜片.石墨棒.玻璃棒.电流计.导线.酒精.硫酸铁固体.稀硫酸.稀盐酸.西红柿.音乐贺卡等
四、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对电流的产生有所了解,并知晓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能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结论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突出探究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从美国大停电事件导入,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电的重要性”及“火力发电厂的利与弊”,以此切入课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能源危机和环保意识,并建立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模式。
其次,师生共同模拟发明家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实验设计、反思、评价调控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感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奇妙,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最后,让学生从给定的材料着手讨论设计出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在实验后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略
八、布置作业
   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执教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蒋郸骥
一、学习目标:
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初步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验。
2、模拟科学家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及实验设计、评价、调控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构成条件
三、学习难点:模拟科学家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过程与知识: 
 
       模块一: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思考1.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那么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吗?
思考2.电从何而来?火力发电中的能量如何转化?请评价一下火力发电的利弊各是什么?(阅读课本p34)
1、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
思考3:有没有更清洁的.更简洁实用的装置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呢?
        模块二:模拟科学家探究电池工作原理
探究实验一:请你模拟发明家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研制一个小电池.
      
思考4:电池工作原理 ( file: / / / D:\\化学素材\\高二\\几种重要的金属\\Flash\\原电池.swf" \t "_parent )是什么呢 电子如何转移?能量如何转化?
多媒体flash动画显示,交流总结
2、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电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电池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电池工作原理:还原剂在一极上__________电子,氧化剂从另一极__________电
子,____在导线上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5)电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_______极,发生_____反应.
电子流入的一极为______极,发生____反应.
(6)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思考5:依据我们刚才探究的思路作为样例,你能否设计出其它组合的原电池吗?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模块三:自主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活动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积极探索的方法。
探究活动的组织:
1、根据实验用品,如Zn、Cu、石墨棒、玻璃棒、稀H2SO4、乙醇、Fe2(SO4)3固体、导线、西红柿、电流计等自己设计对比实验。
方案设计表
选用电极A 选用电极B 选用介质 预测结果
2、学生设计表格分组实验,整理实验信息然后将化学事实用化学式表达出来。
3、活动总结汇报。
本组实验:
电极A 电极B 介质 预测结果 实验现象 电流计(或音乐贺卡) 电极 电极反应式 总电极反应式
结论:
其它组:

电极A 电极B 介质 预测结果 实验现象 电流计 电极 电极反应式 总电极反应式
结论:

电极A 电极B 介质 预测结果 实验现象 电流计 电极 电极反应式 总电极反应式
结论:

电极A 电极B 介质 预测结果 实验现象 电流计 电极 电极反应式 总电极反应式
结论:
总结:(1)原电池构成条件是
A本质条件 。B客观条件
 
(2)电极判断法

五、课后作业
了解目前市场上不同种类的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以及电池引起的环境问题。(上网、查资料,请教专业人士、做社会调查等)
提供资料搜索站
人教网中学化学 http///huaxue/index.htm
中国电池在线 http//www.
中国公众科技网 http///




















电的来源
美国大停电
创设情境
模块一: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交流讨论
火力发电厂
电池及其发明史
提出问题
电池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其工作原理如何?
模块二:师生共同模拟科学家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
师生合作搜集信息材料实施实验
发明小电池
评价交流
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音乐贺卡实践
成功体验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提出问题
模块三:学生自主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实践
验证假设
在经验基础上假设实验结果
提出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