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云衢中学 刘新忠一. 说教材、教法教材地位及特点
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品德目标
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初步运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学生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学习为方法。
二. 说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本环节约2分钟)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肯定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在质量上有什么关系呢?生成物与反应物相比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呢?
二. 说教学过程作出假设(本环节约4分钟)
假设1: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变小。
假设2: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变大。
假设3:化学反应后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之和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相比,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有的相等,不能确定。
假设4:化学反应后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之和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相等。
二. 说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方案(本环节约4分钟)
学生讨论,总结出探究实验方案要注意以下的几方面的问题。
要用实验事实来验证,检验假设。
要判断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因此要使用天平作为主要工具。
要多选几种现象不同的化学反应作为实例。
因为是要比较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有变化。所有实验都必须设计在密闭容器中完成。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二. 说教学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四种实验现象,设计出四种不同的实验,然后分成四个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
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燃烧反应;
有颜色变化的反应。 二. 说教学过程实验探究(本环节约15分钟)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完成四组实验现象不同的实验并将所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二. 说教学过程探究实验一: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二. 说教学过程 探究实验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 二. 说教学过程探究实验三:燃烧反应二. 说教学过程 探究实验四:有颜色变化的反应二. 说教学过程得出结论(本环节约5分钟)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二. 说教学过程解析结论(本环节约5分钟)
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举例:A 班有30人,B班有20人,根据学校要求把A班与B 班合并为一个C班, C班有多少人?(50人)
即:A+B= C (AB)
同理:A’物质有m个原子,B’物质有n个原子,A’ 与B’完全反应后得到C’ 物质,C’有m + n个原子。
即:A’+B’= C’ (A’B’)
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二. 说教学过程探究教学效果检验(本环节约10分钟)
基础类
选择题
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前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是因为_______
反应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反应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
元素的种类
原子的个数
分子的组成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判断题
水冷却成冰,总质量没有改变,由此说明:此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前后质量不便,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
填空题
已知反应2A+B=2C,当12gA和B完全反应生成18gC时,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g,物质A, B, C的质量比为________。 二. 说教学过程提高类(科学探究)
1. 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质量变化,探究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步骤3的质量比步骤1的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要提醒学生:空气中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会飘散到空气中。)
二. 说教学过程2. 探究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二. 说教学过程作业:课本P94——1、2、3题 谢谢!
云衢中学 刘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