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
2、了解北魏的建立、统一北方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了解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
二、【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86-89,用笔划出关键词 )
1、请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
2、请概括北魏的建立统一和孝文帝改革的史实(时间、原因、措施、影响)?
3、概括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内容(表现、特点、出现时期、影响)?
四、【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五、【当堂训练】
1.成语“草木皆兵”源于(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2.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
A.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
3.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 B.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
4.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D.三国中的蜀汉政权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7.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8.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打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9.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11、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民族交融的趋势,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交融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孝文帝改革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民族交融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
③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鲜卑族的旧俗,毅然进行改革,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北方各族交融、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堂训练】
1.C 2.D 3.B 4.C 5.B 6.B 7.D 8.B 9.D 10.D
11. 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北方地区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课题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
2、了解北魏的建立、统一北方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了解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
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刺勒歌》这首古诗词
2、师: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刺勒人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政权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吗?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诗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展示前秦和东晋的地理形势图
师: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那么经常说“一山不能容二虎” ,他们之间肯定会发生战争,战争是哪一方先发动的?过程如何?
2、思考: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战败,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点拨:前秦战败的原因:①骄傲轻敌。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战胜的原因:①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③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过渡: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介绍鲜卑族的由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师: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
师:那么北魏是如何发现起来的?
提示: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以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苦难重重。
2、知识拓展——北魏孝文帝
3、过程
师: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那么他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呢?
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
点拨: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
师:谁来概括一下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内容?(缩字游戏)
点拨: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还有采用汉族历法、官职,学习孔子等等
4、影响:
师: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5、合作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介绍“民族交融”的含义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2、主要表现
利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归纳相关知识(从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和民族心理几个方面出发)
再展示相关的图片,例如饮食、民族服饰、生活用具、音乐舞蹈等等
3、影响
师:民族之间的交融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微分学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知识归纳
把整本书四个单元的重要历程进行归纳
学生分析图表,阅读课本:
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最后失败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生:公元386年,鲜卑族拓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读图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孝文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虽然,今天的56个民族中虽已经看不到鲜卑的滴滴点点,但鲜卑却用自己的自信和坚韧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背景
2、经过:东晋以少胜多
3、对北方的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2、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3、影响: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2、影响
课件30张PPT。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历史部编版 九年级上导入刺勒歌?
刺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道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了解北魏的建立、统一北方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重点、难点)了解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学习目标请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01请概括北魏的建立统一和孝文帝改革的史实(时间、原因、措施、影响)?02概括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内容(表现、特点、出现时期、影响)?03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86-89,用笔划出关键词背景:经过: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对北方的影响:表现:影响:原因:措施: 意义: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公元383年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有困难重重迁都洛阳、改革汉化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经济习俗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民族心理方面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淝水之战背景: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南下,荡平江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前秦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地点: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双方军力对比:前秦—80多万 东晋—8万多投鞭断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战败,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前秦淝水之战东晋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鲜卑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支,它发源于大鲜卑山(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北段)为黄帝后裔。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知识拓展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孝文帝从小就由汉人冯太后抚养,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加倾向于汉化改革。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孝文帝登基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视频: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以汉服代替鲜卑服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鲜卑姓为汉姓措施——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还有采用汉族历法、官职,学习孔子等等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合作探究①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民族交融的趋势,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交融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孝文帝改革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民族交融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发展趋势。
③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鲜卑族的旧俗,毅然进行改革,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北方各族交融、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生产生活相互学习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民族交融领域民族交融表现社会习俗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视频:北魏石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主要表现: 一种可以折叠坐具,因胡床携带方便、使用舒适,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流传。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胡 床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魏晋时期, 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西域的乐器也大量传入——云冈石窟乐舞石雕北魏盛乐乐舞俑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民展。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微分学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影响: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
单元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东周汉秦汉时期知识归纳课堂小结: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背景经过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迁都、汉化措施促进民族融合北方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