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第六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能初步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简单应用
第六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猜想:
A.质量增加 B.质量减少
C.质量不变 D.不一定怎么变
一、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
请注意观察以下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
(1)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2)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
(3)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1、演示实验: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
冒白烟,放热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相等
(一)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1小结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步骤]:
硫酸铜溶液
①
铁钉
②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
观察天平是否仍然保持平衡
③
直到铁钉上出现红色物质
学
生
分
组
实
验
要求:每小组一人读步骤,一人动手做实验,两人观察并记录
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的平衡情况:
分析: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
[分析与交流]
仍平衡
与你所猜想的一致吗?
演示实验2小结
硫酸铜 +铁 → 硫酸亚铁 + 铜
M1 =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
质量守恒定律
阅读课本100页并探究
实验6-1
演示实验3小结
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讨论
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演示实验4小结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在密闭容器中
实验中托盘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想一想
浮力!
[步骤]:
①
将镁带和石棉网放在天平上,称量
②
用坩埚钳夹持镁带,在酒精灯上引燃
③将燃烧后的物质与石棉网放在天平上,观察指针是否偏转
石棉网
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每小组一人读步骤,一人动手做实验,两人观察并记录
[分析与交流]
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的平衡情况: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物质
反应表达式:
Mg+O2
点燃
MgO
理论上应该是增重还是减轻?
镁带的燃烧实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增加了什么物质?
观察与思考?
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完成101页 讨论
在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时,99页的方案严密吗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微观解释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元素种类变了吗?
元素质量变了吗?
元素的化合价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不变
改变
可能改变
分子数目变了吗?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观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元素的化合价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2、 将24.5 g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质量14.9 g,则产生气体____g。
3、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3
9.6
0.48
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C、H
O
B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进行有关的计算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内容
内容
原因
原因
应用
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观察下列反应式
P+O2
点燃
P2O5
能不能体现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4P+5O2——
点燃
2P2O5
———
作业:
1、课后复习本节内容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完成教材104页练习题2、3(共26张PPT)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原子的种类没有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
⑵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
反应前后
练习一:
充分加热15.8g高锰酸钾,得到14.2g剩余固体,求生成氧气的质量。
【解】残余固体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因此,氧气的质量为:
15.8g-14.2g=1.6g。
完全燃烧4.6g酒精,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别是8.8g和5.4g,试确定酒精的元素组成。
练习二:
【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如果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相等,就说明酒精中不含氧元素;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说明酒精中含有氧元素。先求出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再分别求出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8.8g+5.4g-4.6g=9.6g
8.8gCO2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8g×(32/44)=6.4g
5.4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4g×(16/18)=4.8g
CO2和H2O中氧元素的质量总和为:6.4g+4.8g=11.2g
∵11.2g>9.6g
∴酒精中含有氧元素。即酒精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反应是“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变”是指生成新物质;“不变”是指质量守恒。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不仅麻烦、不便交流,还不能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特点。用什么方法可以全面地体现出化学反应的特点呢?
二.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C+O2 CO2
点燃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O2 CO2
点燃
读作: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表示“和”,——表示“生成”,点燃表示“反应条件”
2.表明了反应中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C+O2 CO2
点燃
1 : 1 : 1
读作: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表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C+O2 CO2
点燃
12:32 : 44
读作: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请说明此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H2O2 2H2O + O2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2H2O2 2H2O + O2
二氧化锰
每2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2个水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
2H2O2 2H2O + O2
二氧化锰
2 : 2 : 1
每68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36份质量的水和32份质量的氧气。
2H2O2 2H2O + O2
二氧化锰
68 : 36 : 3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g氧气与32g碳充分燃烧能生成64g二氧化碳”这句话对不对?说明理由。
32份质量的氧气只需要12份质量的碳就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32g氧气只能消耗12g的碳、生成44g二氧化碳,还有20g碳没有参加反应。因此,这种说法不对。
C+O2 CO2
点燃
12:32 : 44
讨论:教材102页“讨论”
阅读:103页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明了反应中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3.表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课后完成
作业 P104 2、3
思考:“Al+O2→Al2O3”是不是化学方程式?如果不是,如何使之成为化学方程式?
在A+B=C+D中80克A和2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0克D,则生成C___克.
A物质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则A物质含元素有___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AB+B2=2C则C的化学式为___
在C2H8N2+4O2=N2+2X+4H2O中,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