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七律 ? 长征?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原因:
长征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
失败
时间 国民党
兵力 红军兵力 领导人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4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左倾冒险
主力决战
005
1、冲破封锁,渡过湘江
1934.10,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博古、李德
毛泽东
湘西
贵州
敌人已布下重兵,
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敌人力量薄弱
005
1、冲破封锁,渡过湘江
1934.10,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005
1、冲破封锁渡过湘江
2、强渡乌江
3、遵义会议
1934.10,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1935.1,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贵州遵义
地点:
时间:
内容: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前:遵义会议前由于博古等人的
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如果任由他们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
遵义会议后: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的
指挥,开始扭转战局,走向胜利。
005
1、冲破封锁渡过湘江
2、强渡乌江
3、攻克遵义,遵义会议
4、四渡赤水
5、渡过金沙江
6、强渡大渡河
7、飞夺泸定桥
8、翻雪山、过草地
9、突破腊子口
1934.10,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10.1935.10,吴起镇会师
1936.10月,
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路线?
1934.10
1935.1
1935.10
1936.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突破腊子口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请设计出正确的长征路线。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爬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等。
“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名人看长征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 ——周恩来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长征胜利的意义?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精神?(即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