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6 10:3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是在( )
A. 1934年10月 B. 1935年1月 C. 1935年10月 D. 1936年10月
2.中国海军网2012年9月25日上午发布消息称,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历经战争硝烟的八一军旗在“辽宁”号上更是猎猎生风。八一军旗的产生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长征 D. 新中国成立
3.“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 遵义会议
4.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转危为安的战斗,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力量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是( )
A. 遵义会议 B. 四渡赤水 C. 渡过金沙江 D. 挺进大别山
5.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描述的是( )
A. 北伐军进军湖南 B. 八一南昌起义 C.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6.一名军人是在1928年底在井冈山参军入伍的,当年他参加的部队应该是( )
A. 国民革命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新四军 D. 解放军
7.“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的旗面为红地,左上角缀着一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两字,它与下面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武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南昌起义
8.在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指出对内要把军阀打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让全世界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联络一致,互相扶助,都得到解放。这次会议是( )
A. 国民党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一大 D. 国民党二大
9.“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 准备北上抗日 B. 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 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 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0.秋收起义的领导人( )
A. 周恩来 B. 朱德 C. 叶挺 D. 毛泽东
11.下列理论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础的是( )
A. 师夷长技 B. 维新变法 C. 马克思主义 D. 新三民主义
12.鲁迅曾说:“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一炮指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北伐战争 D. 辛亥革命
13.小轩去某纪念馆参观,看见镌刻在纪念馆门柱上的对联,“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据此判断该纪念馆应该是( )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南昌起义纪念馆 C. 红军长征纪念馆 D. 淮海战役纪念馆
14.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其社会背景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C.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D. 长征的胜利
15.标语是历史事件的缩影。“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一标语反映哪一事件( )
A. 长征 B. 土地改革 C. 文革 D. 抗美援朝
16.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军阀( )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7.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中,有四位曾就读于黄埔军校,他们当时称呼蒋介石为 ( )
A. 校长 B. 主任 C. 司令 D. 总理
18.下图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被誉为“天下第一枪”。这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昌起义
19.历史学家杨天石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读到蒋介石日记的学者,他研究蒋介石日记长达27年。下图是他的著作《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封面。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

A. 国内各阶级的利益 B. 工人阶级的利益
C. 农民阶级的利益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0.下表中毛泽东的一系列活动的背景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 北伐战争开展 D. 革命根据地创建
21.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要走( )
A. 城市中心的道路 B. 国共合作的道路
C. 统一战线的道路 D.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2.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北上抗日 B. 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3.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一大特色。以下某旅行社起草的景点介绍正确的是( )
A. 遵义——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吴起镇——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 南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 井冈山——党的诞生地
24.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 遵义会议 B. 彝海结盟 C. 会宁会师 D. 吴起镇会师
25.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
①聘请外国教官,采用西式练兵方法
②以培养陆军军官为主,兼及海军军官
③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针对巴黎和会,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材料二: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最终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三中图片“敬告同胞,毋忘国耻”,从中你可以得出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寻找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第二段内容写的是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阶级对强国道路的探索?
(2)简要概括材料二中第一段内容的“救国”主张。第二段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探索?
(3)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指什么?
2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体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材料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三: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说明康有为为什么主张“近采日本”?
(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功绩?什么政治势力的统治“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4)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0.材料: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指出毛泽东诗句中红军所经历的大山、大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途中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是什么?“三军”最后在哪里会师?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D。
2.【答案】A
【解析】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所以“八一”建军节与南昌起义有关,故选A。
3.【答案】C
【解析】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我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故选C。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遵义会议后,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本题选D。
5.【答案】C
【解析】毛泽东的诗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描述的是秋收起义,故选C。
6.【答案】B
【解析】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两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故选B。
7.【答案】D
【解析】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军旗”由此诞生,故选D。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依据题文的“让全世界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联络一致,互相扶助,都得到解放。”可知A符合题意;BC和孙中山无关,不符合题意;国民党二大召开时,孙中山已经逝世。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本题的题干,“红军急切上征途”是长征,这次战略转移的原因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进行的。故本题答案选B。
10.【答案】D
【解析】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故选D。
1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2.【答案】C
【解析】1926年,北伐战争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上开始了,目标是中国当时的孙传芳、张作霖、吴佩孚三大军阀。所以答案选C。
13.【答案】C
【解析】对联“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指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进入甘肃。于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故选C。
14.【答案】B
【解析】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东北易帜,标志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其社会背景是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15.【答案】A
【解析】“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一标语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故选A。
16.【答案】D
【解析】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所以答案选①③④,袁世凯在北伐战争之前的复国运动时期就已经去世,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答案】A
【解析】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故选A。
18.【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A。
19.【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有“南京国民政府”,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右派蒋介石于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故答案为D。
2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成立的,不符合题意;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是1924年,符合题意;C项北伐战争开展是1926年,不符合题意;D项革命根据地创建是1927年以后,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21.【答案】D
【解析】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并且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所以答案是D。
22.【答案】C
【解析】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C。
23.【答案】A
【解析】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党的诞生地是上海。可见B、C、D错误,所以此题选A。
24.【答案】D
【解析】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会宁会师发生在1936年10月,所以这首诗表达了红军吴起镇会师的喜悦心情。故选D。
25.【答案】B
【解析】黄埔军校建立后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③④都是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之处,故选B。
26.【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由此爆发了五四运动。
(2)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解析】(1)(2)从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结果和意义角度进行解答,根据课本的知识点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4)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7.【答案】(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2)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资产阶级。
(3)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1)结合第二段内容中的时间和“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可以判断此事件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进行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陈独秀提到的的“德、赛两先生”,是指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大主题。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3)提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1927年大革命以后,毛泽东率领军队来到了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28.【答案】(1)甲午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解析】(1)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两次武装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9.【答案】(1)资产阶级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2)因为日本学习欧美,只用三十年时间就走过了欧美三百年的历史。
(3)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统治。
(4)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敌强我弱,只有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才能发展革命力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解析】(1)根据所学,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脱离群众等原因。
(2)本问只要答出材料中的理由即可,要学习日本向欧美学习的结果,使国家强大起来。
(3)本问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根据课本知识答出即可,当时黑暗势力是北洋军阀的统治。(4)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才能发展革命力量。他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30.【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王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2)遵义会议;会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解析】(1)红军要长征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泽东诗句中红军所经历的大山、大河有:王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2)征途中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是遵义会议、“三军”最后在会宁会师;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