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二十中学 栾立波
1、 设计理念
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本课采用了复习、归纳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创设学生学习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美好的生命历程”。
二、 学前分析
1、 硬件环境
我所上课的第九中学有宽敞的电教室,我校自备了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实验,电教室中备有投影仪和实物展台。
2、 学情分析
上这节课时九年级学生正处于专项复习即将迎接中考之际,通过新课以及前段时间的单元复习,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只是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还处于表面化、凌乱化,由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作一个系统的复习和归纳,为更好的迎接中考则变的十分重要。
3、 教具准备
(1)精心设计的CAI课件
(2)金属钠、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水等
三、学习任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准确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一些反应的发生。
2、 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3、 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的方法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
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自然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情趣。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难点:判断铜、铁、银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可行性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提供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促使他们逐步建立一定的物质观,形成一定的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已有的认知进行反馈和重新认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欲望。通过抽象思维、逻辑、形象思维等学习方法的体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发展他们的学力,促进主动学习。这节课只要采取了复习、归纳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明朗、变得系统起来。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与交流合作。
(三)手段设计:
1、 我制作了真正为这节课服务的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模拟动画实验及图片。
2、 为了让学生理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三种金属不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我设计了“钠与水的反应”的补充实验。
3、 区别几种金属的活动性的方法很多,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设计原则,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又设计了学生分组实验:设计判断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可行性方案。
4、 在这堂课的最后引入非金属之间的一些活动性规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为高中化学的学习作了铺垫。
五、教学过程(见下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首先展示梦溪笔谈中一段文字,提示学生找到涉及化学变化语句。由其中“烹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朗读、翻译并体会。联系金属活动性顺序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热情,自然地引出课题
复习流程 多媒体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由一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判断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及快慢总结(见多媒体)习题(见多媒体)由图片引导学生总结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之一: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溶液中金属的前面. 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铁与氯化银的反应”强调K、Ca、Na并演示补充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习题展示(见多媒体)由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总结金属和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重温金属活动顺序观察动画并总结学生讨论并回答观察图片讨论并回答学生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猜一猜”练习作答回忆、讨论后总结 用形象的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知识反馈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必须是可溶的为高中学习碱金属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习题展示 展示与金属活动性有关的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 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组实验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判断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可行性方案。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并展示实验成果讨论,并总结可行性方案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自我设计实验的能力
拓展延伸 由两个化学方程式引出非金属之间的活动性,和大家一起讨论Cl2、Br2、I2单质之间的规律 探讨非金属之间的规律 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化学更感兴趣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寻找非金属的其他活动性 为高中学习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作了铺垫
课题 专项复习:金属活动性 顺序及其应用 科 目 化 学 授课教师 牡市二十中栾立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准确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一些反应的发生。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的方法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自然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情趣。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判断铜、铁、银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可行性方案的设计。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学生已经对金属活动性有了一定的掌握。
硬件准备 投影仪、实物展台、实验仪器和药品
软件准备 教学自制了多媒体课件,收集了与生活有关的习题
教 学 过 程
项 目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首先展示梦溪笔谈中一段文字,提示学生找到涉及化学变化语句。由其中“烹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朗读、翻译并体会。联系金属活动性顺序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热情,自然地引出课题
复习流程项 目 多媒体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由一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判断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及快慢总结(见多媒体)习题(见多媒体)由图片引导学生总结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之一:教 师 活 动 重温金属活动顺序观察动画并总结学生讨论并回答观察图片讨论并回答学 生 活 动 用形象的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知识反馈教 学 意 图
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溶液中金属的前面.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铁与氯化银的反应”强调K、Ca、Na并演示补充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习题展示(见多媒体)由一道开放题引导学生总结金属和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学生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猜一猜”练习作答回忆、讨论后总结 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必须是可溶的为高中学习碱金属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习题展示 展示与金属活动性有关的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 学生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组实验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判断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可行性方案。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他可行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并展示实验成果讨论,并总结可行性方案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自我设计实验的能力
拓展延伸 由两个化学方程式引出非金属之间的活动性,和大家一起讨论Cl2、Br2、I2单质之间的规律 探讨非金属之间的规律 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化学更感兴趣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寻找非金属的其他活动性 为高中学习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作了铺垫
板书设计 专项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内容 金属活动性顺序 1、判断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和快慢应用 2、判断金属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 3、判断金属和混合盐溶液反应的顺序
教学反思 在复习环节上,应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复习支架,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