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6 12:51:51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中学生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不包括(  )
A.章宗祥 B.陆宗舆 C.曹汝霖 D.袁世凯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解答】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举行示威活动。
故选:D。
2.在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五四运动首先爆发在1919年的北京
B.五四运动的主体始终是青年学生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五四运动爆发。
【解答】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起了先锋作用。五四运动的中心首先是在北京,主力是学生,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综上所述可知B是不正确的。
故选:B。
3.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C.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了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历史登上政治舞台。
【解答】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故选:A。
4.根据下表的具体内容,表格中划线处应填写(  )
主题:晚清时期的_______
1.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与海外留学 2.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3.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4.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教育近代化过程 B.新闻出版业
C.社会习俗的演变 D.海外留学教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近代化的过程。1904年(农历癸卯年)初,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的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亦称“癸卯学制”。1905月2月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制,推广新式学堂,清廷诏准,至此历史延续1300科举制度终废除。
【解答】据题干“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与海外留学”“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可知,这体现了晚清时期的教育近代化的过程。洋务运动中创办了新式学堂,出现了海外留学。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故题干表格中划线处应填写教育近代化过程。
故选:A。
5.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胡适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以北京大学为基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向以孔教为首的思想发动猛烈攻击。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它建立于什么时期?(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师大学堂的相关史实。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解答】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它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选:B。
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100多年前在陈独秀眼中合格的时代新人应(  )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 B.支持北洋军阀统治
C.宣传儒家传统道德 D.主张变法维新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00多年前在陈独秀眼中合格的时代新人应具有民主、科学思想。
故选:A。
8.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鲁迅的《狂人日记》的相关史实。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解答】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据“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及所学知识可知,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故选:C。
9.“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高呼着口号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毫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直接目标实现的表现不包括(  )
A.取消二十一条
B.撤销卖国贼曹汝霖的职务
C.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大学在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承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解答】据“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学生领导人们在天安门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可知,这是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后来上海工人开始声援学生运动,罢工、罢市。在全国人民的斗争下,北洋政府释放学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A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选:A。
10.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份,符合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特点的是(  )
A.运动中心仍在北京
B.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C.资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农民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解答】五四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因为前期地点是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发展为上海,主力变为无产阶级(工人),所以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份的特点是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故选:B。
11.某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学生们举着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内容。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中的口号。通过题干的口号就可以知道是五四运动。口号是一个时期的风向标。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外争国权,内衬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声响彻云霄。
【解答】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青年学生首先走上街头举行罢课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五四运动爆发。
故选:C。
12.某回忆录中说道:“1921年暑假将临的时候,我们接到上海方面的通知(时陈独秀亦从南方来信,不在上海)要我们派人去参加会议,我们对会议的性质并不如事后所认识的那样,是全党的成立大会……”回忆录中记载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相关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解答】据所学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1921年暑假将临的时候,我们接到上海方面的通知(时陈独秀亦从南方来信,不在上海)要我们派人去参加会议,我们对会议的性质并不如事后所认识的那样,是全党的成立大会……”与中共一大有关。
故选:A。
1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国第一个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
A.鲁迅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第一个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的相关史实。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
【解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国第一个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
故选:D。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一些重大探索。请按提示为表格的①和②空白处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主要影响
民主共和梦 ① 孙中山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民主科学梦 新文化运动 ② 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
A.①工业革命 ②严复
B.①辛亥革命 ②陈独秀
C.①五四运动 ②胡适
D.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梁启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一些重大探索。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和②空白处分别是辛亥革命和陈独秀。
故选:B。
15.1923年,梁启超曾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B.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的原因
C.二次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分析】本题以梁启超的话语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据“……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可知,这句话签订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故选:A。
16.其电影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  )
①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
②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
③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④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①②③能从题干这部电影中看到。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7.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标志着无产阶级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答】据“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上海的这次会议是指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C。
18.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如图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中国迎来的这道曙光。这道“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答】据“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中国迎来的这道曙光。”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这道“曙光”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A。
19.“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犹如混纯中的盘古,抡起巨斧,在努力斩破黑暗,斩出一片光明。而那片光明最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绽放了。”在这段话中,“那片光明”是指(  )
A.五四运动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答】据“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而那片光明最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绽放了。”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这段话中,“那片光明”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C。
20.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为了纪念(  )

A.变法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以北京大学校园座雕像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大学校园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分别指的是民主和科学。这是为了纪念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故选:B。
2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A.提倡人权与科学并重
B.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C.反对儒家思想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注重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据“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人权与科学并重。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故选:A。
 
二.材料题
2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本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其掀起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中“德先生”“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分别指什么?
(3)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至少2个。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本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材料中“德先生”“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分别指分别指民主和科学。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故答案为: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分别指民主和科学。
(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至少2个)
2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1)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材料一所说的“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分析】本题以题干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因为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所以“清朝余孽”仍能“继当权”。
(2)因为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所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等。
故答案为:
(1)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原因: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2)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将1917到1921这五年笼统称作“五四时代”,并划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材料三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哪一史实?材料一“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他们的思想指的是什么思想?材料一中“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五四运动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三中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题干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指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材料一“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他们的思想指的是民主、科学思想。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指的是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指的是青年学生的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都体现了五四运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3)据材料“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说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故答案为:
(1)史实:新文化运动。思想:民主、科学思想。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2)“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青年学生的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主要依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揭 帖
材料二: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口号
(1)材料一的组织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请列举此组织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事例两个。
(2)材料二“临时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这个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宣言和口号?这一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组织是一个反帝爱国性质的组织。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些宣传揭示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廊坊阻击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炮轰紫竹林;天津保卫战;收复老龙头火车站等组织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等,都是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斗争的事例。
(2)依据材料二“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可知,材料二“临时政府”指的是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这个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依据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这是五四运动的宣言和口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答案为:
(1)反帝爱国运动;事例:廊坊阻击战;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2)中华民国;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中学生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不包括(  )
A.章宗祥 B.陆宗舆 C.曹汝霖 D.袁世凯
2.在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五四运动首先爆发在1919年的北京
B.五四运动的主体始终是青年学生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C.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根据下表的具体内容,表格中划线处应填写(  )
主题:晚清时期的_______
1.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与海外留学 2.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3.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4.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教育近代化过程 B.新闻出版业
C.社会习俗的演变 D.海外留学教育
5.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
A.传统儒家思想 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民主和科学
6.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它建立于什么时期?(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100多年前在陈独秀眼中合格的时代新人应(  )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 B.支持北洋军阀统治
C.宣传儒家传统道德 D.主张变法维新运动
8.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9.“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高呼着口号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毫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直接目标实现的表现不包括(  )
A.取消二十一条
B.撤销卖国贼曹汝霖的职务
C.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10.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份,符合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特点的是(  )
A.运动中心仍在北京
B.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C.资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D.农民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11.某电影中有这样一幕:学生们举着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内容。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2.某回忆录中说道:“1921年暑假将临的时候,我们接到上海方面的通知(时陈独秀亦从南方来信,不在上海)要我们派人去参加会议,我们对会议的性质并不如事后所认识的那样,是全党的成立大会……”回忆录中记载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国第一个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
A.鲁迅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钊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一些重大探索。请按提示为表格的①和②空白处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主要影响
民主共和梦 ① 孙中山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民主科学梦 新文化运动 ② 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
A.①工业革命 ②严复
B.①辛亥革命 ②陈独秀
C.①五四运动 ②胡适
D.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梁启超
15.1923年,梁启超曾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B.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的原因
C.二次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16.其电影讲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  )
①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
②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
③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④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标志着无产阶级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18.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如图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中国迎来的这道曙光。这道“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9.“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犹如混纯中的盘古,抡起巨斧,在努力斩破黑暗,斩出一片光明。而那片光明最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绽放了。”在这段话中,“那片光明”是指(  )
A.五四运动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为了纪念(  )

A.变法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辛亥革命
2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A.提倡人权与科学并重
B.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C.反对儒家思想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注重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二.材料题
2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本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其掀起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中“德先生”“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分别指什么?
(3)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至少2个。
23.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1)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材料一所说的“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将1917到1921这五年笼统称作“五四时代”,并划为两阶段:“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在第二阶段,学生们便成为主力,发动对中国某些传统和守旧主义的全面攻击。于是活动范围超出纯粹思想界以外。”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材料三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第一个阶段”指的是哪一史实?材料一“在第一阶段,一些新起的知识分子全力以他们的思想来感召学生和青年”。他们的思想指的是什么思想?材料一中“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史实说明五四运动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三中五四运动是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揭 帖
材料二: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三: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口号
(1)材料一的组织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请列举此组织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事例两个。
(2)材料二“临时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这个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宣言和口号?这一运动具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