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等。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2.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大化改新、武士集团、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等相关资料,作为下一节历史课的学习内容,该历史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亚洲奴隶制国家 B.亚洲封建国家
C.欧洲奴隶制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3.“大化改新”时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
A.明治天皇 B.孝德天皇 C.明仁天皇 D.裕仁天皇
4.2014 年 2 月 25 日联合国发布报告《阿拉伯一体化:21 世纪发展的必然》呼吁阿拉伯经济一体化。古代史上促进阿拉伯民族团结统一的举措是( )
A.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推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耶稣创立基督教,主张实行“仁爱”
D.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5.伊斯兰教的诞生表明7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实现半岛统一 B.发展商品经济
C.解决统治危机 D.建立民主制度
6.伊斯兰教教历叫做“希吉来历”,“希吉来”的阿拉伯语意为“迁徙”,是指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往麦地那,并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教政权,这一事件发生在( )
A.622年 B.630年 C.632年 D.645年
7.穆罕默德,古阿拉伯政治家、宗教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广大穆斯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到人类中的最后一位使者。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戊戌变法 D.查理?马特改革
9.日本进入幕府统治的第一代幕府是( )
A.室町幕府 B.镰仓幕府 C.德川幕府 D.征夷幕府
10.以下哪个是日本古代大庄园的特权( )
A.只入不输 B.庄园法庭 C.不输不入 D.输入均可
11.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加速了统一进程,并于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该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2.7 世纪中期,日本实行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这次改革叫( )
A.法兰克王国改革 B.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13.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C.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14.古代日本7世纪进行的大化改新主要学习中国的(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5.在中古时期的日本,曾掀起了一场“中国化运动”,他们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日本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次运动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伯里克利改革
C.查理?马特改革 D.丕平献土
16.孝德天皇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内容之一是( )
A.国家分给公民的土地,公民可终生使用
B.将部民收归国有
C.国家将土地分给贵族
D.允许土地买卖
17.在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成为虚君,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幕府将军 B.天皇 C.大王 D.首相
18.8世纪以前,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中国汉学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A.种姓制度 B.《汉漠拉比法典》
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
19.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①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②土地收归国有
③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阿拉伯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包括( )
①伊斯兰教
②麦加清真寺
③《天方夜谭》
④《源氏物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废除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材料二:如图所示
(1)材料一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
(2)材料一中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什么优良传统?
(3)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什么制度?它是在哪次改革后形成的?
22.材料: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1)材料中说日本仿效的是哪国的典章制度?
(2)小历同学在学完大化改新之后认为,大化改新的作用是使日本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他的看法正确么?并说明理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请你说出这些图片分别与哪一宗教有关?这三大宗教都诞生于哪一大洲?写出对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宗教的创始人。
材料二: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部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材料三:基督教中耶稣教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佛教、基督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信仰宗教,你是怎样看待宗教信仰问题的?
24.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
材料二 8世纪前期,某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则要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材料三 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农民的份地两部分。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有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
材料四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某王国”指的是哪个王国?经过改革形成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
(3)材料三中属于庄园劳动者的是什么人?庄园里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叫什么?
(4)材料中提到的“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形成了哪个阶级?这一阶级的出现有何意义?
25.某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小强特别喜欢学习历史,一天晚上他在梦里从唐朝出发经历了一场梦幻之旅。以下是小强梦中的见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见闻一: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仿效唐朝的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1)见闻一所说的“政治改革”指的是日本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封建国家。从上述见闻中,你认为日本改革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见闻二: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
(2)根据见闻二,概括当时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救世主不就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才能进入天国,否者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真主安拉﹣﹣﹣﹣﹣大家都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1)根据材料填写下表:
材料 宗教 创立时间 创立地区 创始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从古至今,世界上诞生过无数的宗教,而上述宗教历经岁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试从三大宗教的相似点分析其得以传播、发展的原因。
(3)“宗教是欧洲中世纪的脊梁”试根据所学知识基督教会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治理;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统一赋税等。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
故选:B。
2.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大化改新、武士集团、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等相关资料,作为下一节历史课的学习内容,该历史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亚洲奴隶制国家 B.亚洲封建国家
C.欧洲奴隶制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武士集团、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封建制国家,建立阿拉伯帝国;以上资料反映的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内容,因而该历史课的主题应该是亚洲封建国家。
故选:B。
3.“大化改新”时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
A.明治天皇 B.孝德天皇 C.明仁天皇 D.裕仁天皇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孝德天皇。
故选:B。
4.2014 年 2 月 25 日联合国发布报告《阿拉伯一体化:21 世纪发展的必然》呼吁阿拉伯经济一体化。古代史上促进阿拉伯民族团结统一的举措是( )
A.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推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耶稣创立基督教,主张实行“仁爱”
D.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5.伊斯兰教的诞生表明7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实现半岛统一 B.发展商品经济
C.解决统治危机 D.建立民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伊斯兰教的诞生表明7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实现半岛统一,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
故选:A。
6.伊斯兰教教历叫做“希吉来历”,“希吉来”的阿拉伯语意为“迁徙”,是指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往麦地那,并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教政权,这一事件发生在( )
A.622年 B.630年 C.632年 D.645年
【分析】本题结合伊斯兰教教历考查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往麦地那,并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教政权的时间。需识记掌握相关知识。
【解答】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第一个伊斯兰教政权。
故选:A。
7.穆罕默德,古阿拉伯政治家、宗教领袖,穆斯林认可的伊斯兰先知,广大穆斯林认为他是安拉派遣到人类中的最后一位使者。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伊斯兰教。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
【解答】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①创立伊斯兰教②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④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不是穆罕默德的贡献。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故选:B。
8.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是(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戊戌变法 D.查理?马特改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是大化改新。
故选:A。
9.日本进入幕府统治的第一代幕府是( )
A.室町幕府 B.镰仓幕府 C.德川幕府 D.征夷幕府
【分析】本题以“第一代幕府”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解答】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故日本进入幕府统治的第一代幕府是镰仓幕府。
故选:B。
10.以下哪个是日本古代大庄园的特权( )
A.只入不输 B.庄园法庭 C.不输不入 D.输入均可
【分析】本题以“日本古代大庄园的特权”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解答】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故日本古代大庄园的特权是不输不入。
故选:C。
11.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加速了统一进程,并于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该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帝国。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解答】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加速了统一进程,并于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该帝国是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故选:C。
12.7 世纪中期,日本实行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这次改革叫( )
A.法兰克王国改革 B.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646年,孝德天皇颁发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实行的一次成功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故选:C。
13.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C.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掌握其主要内容及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的内容包括: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当时日本政府并没有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故选:B。
14.古代日本7世纪进行的大化改新主要学习中国的(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知道大化改新主要学习中国的唐朝。
【解答】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改革主要学习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发展,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故选:B。
15.在中古时期的日本,曾掀起了一场“中国化运动”,他们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日本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次运动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伯里克利改革
C.查理?马特改革 D.丕平献土
【分析】本题以“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场改革是“大化改新”。故“他们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日本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的事件是大化改新。
故选:A。
16.孝德天皇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其内容之一是( )
A.国家分给公民的土地,公民可终生使用
B.将部民收归国有
C.国家将土地分给贵族
D.允许土地买卖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把握大化改新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将部民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故选:B。
17.在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天皇成为虚君,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幕府将军 B.天皇 C.大王 D.首相
【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
【解答】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12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
故选:A。
18.8世纪以前,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中国汉学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A.种姓制度 B.《汉漠拉比法典》
C.大化改新 D.查理马特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把握大化改新的内容。
【解答】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体现这一特色的是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这就是大化改新。材料中“8世纪以前,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中国汉学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反映的就是与大化改新有关的内容。
故选:C。
19.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①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②土地收归国有
③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经济上的内容有: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②③属于大化改新经济上的内容。
故选:C。
20.阿拉伯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包括( )
①伊斯兰教
②麦加清真寺
③《天方夜谭》
④《源氏物语》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文明,可用排除法解答。
【解答】《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与阿拉伯文明无关,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
故选:B。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废除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材料二:如图所示
(1)材料一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
(2)材料一中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什么时期的制度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什么优良传统?
(3)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什么制度?它是在哪次改革后形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废除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可知,材料一是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的内容。
(2)材料一中这次改革是参照我国隋唐时期的制度进行的,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有善于模仿,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的优良传统。
(3)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等级制度,它是在查理?马特改革后形成的。查理?马特改革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
(2)隋唐时期;善于模仿,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等级制度;查理?马特改革。
22.材料: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1)材料中说日本仿效的是哪国的典章制度?
(2)小历同学在学完大化改新之后认为,大化改新的作用是使日本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他的看法正确么?并说明理由。
【分析】(1)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理解大化改新的作用。
【解答】(1)据记载,公元630年~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留学僧。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重用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僧旻、灵云、惠云等人,依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以“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军事体制和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2)据所学知,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唐朝时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近代向欧美国家学习,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强国。
故答案为:
(1)中国。
(2)不正确;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化改新才是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请你说出这些图片分别与哪一宗教有关?这三大宗教都诞生于哪一大洲?写出对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宗教的创始人。
材料二: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部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材料三:基督教中耶稣教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佛教、基督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信仰宗教,你是怎样看待宗教信仰问题的?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与教义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解答】(1)材料一中的图片一是“耶稣受难”;图片二是“释迦牟尼塑像”;图片三是“麦加大清真寺”,由此可知,和图片一、二、三相关的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它们都产生于亚洲地区,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基督教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是宣扬的“平等”吸引了广大下层人民的支持,成为忠实的信徒;它们教人们忍受苦难,又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和支持。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我们要正确看待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我们应当给予尊重;宗教在诞生时期为了宣传教义,编出一些生动的神话传说,添加了夸张甚至虚构的成分,值得我们研究却不能迷信。(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亚洲;穆罕默德。
(2)它们宣扬的“平等”吸引了广大下层人民的支持,成为忠实的信徒;它们教人们忍受苦难,又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和支持。
(3)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我们应当给予尊重;宗教在诞生时期为了宣传教义,编出一些生动的神话传说,添加了夸张甚至虚构的成分,值得我们研究却不能迷信。(言之成理即可)
24.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
材料二 8世纪前期,某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则要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材料三 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农民的份地两部分。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有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
材料四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内容?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某王国”指的是哪个王国?经过改革形成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形成的纽带是什么?
(3)材料三中属于庄园劳动者的是什么人?庄园里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叫什么?
(4)材料中提到的“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形成了哪个阶级?这一阶级的出现有何意义?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庄园和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解答】(1)材料一“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
(2)材料二“8世纪前期,某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则要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中“某王国”指的是法兰克王国;经过改革形成了封君封臣制(或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这一制度形成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3)材料三“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农民的份地两部分。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有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中属于庄园劳动者的是农民;庄园里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机构叫庄园法庭。
(4)材料“‘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中提到的“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形成了市民阶级;这一阶级的出现的意义体现在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变成封建社会)。
(2)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或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的封赐。
(3)农民;庄园法庭。
(4)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5.某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小强特别喜欢学习历史,一天晚上他在梦里从唐朝出发经历了一场梦幻之旅。以下是小强梦中的见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见闻一: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仿效唐朝的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1)见闻一所说的“政治改革”指的是日本的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封建国家。从上述见闻中,你认为日本改革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见闻二: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
(2)根据见闻二,概括当时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
【分析】(1)本题以“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仿效唐朝的制度,进行政治改革”为切入点,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点。
(2)本题以“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西欧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
【解答】(1)由材料一“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判断是大化改新。从日本大化改新可以看出,日本民族的优点是非常善于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通过改造创新,使其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2)据材料一“法兰克王国农村的一座庄园里,城堡、教堂、磨坊、农奴住宅一应俱全,农奴们正在耕地上辛勤劳作,农奴连终身大事也要获得主人的允许”可知,西欧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到8世纪下半期封建采邑制开始成为西欧主要的土地制度。西欧封建经济上自给自足;农奴依附于封建主,毫无人身自由;等级森严。
故答案为:
(1)大化改新。日本善于向其他国家学习。
(2)经济上自给自足;农奴依附于封建主,毫无人身自由;等级森严。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救世主不就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才能进入天国,否者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真主安拉﹣﹣﹣﹣﹣大家都信仰真主,而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1)根据材料填写下表:
材料 宗教 创立时间 创立地区 创始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从古至今,世界上诞生过无数的宗教,而上述宗教历经岁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试从三大宗教的相似点分析其得以传播、发展的原因。
(3)“宗教是欧洲中世纪的脊梁”试根据所学知识基督教会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分析】本题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关知识。
【解答】(1)材料一是佛教的教义,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古代印度创立佛教。材料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公元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一带创立了基督教。材料三是伊斯兰教的教义,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
(2)据所学知,三大宗教得以传播、发展的原因有①上述宗教所宣扬的平等、团结和来世的说教对被统治者有较强吸引力,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②教义中宣扬的忍耐、服从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得到统治者的扶植、推广,得到广泛传播。
(3)据所学知,政治上,基督教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教会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故答案为:
(1)
材料 宗教 创立时间 创立地区 创始人
材料一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材料二 基督教 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 耶稣
材料三 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2)①上述宗教所宣扬的平等、团结和来世的说教对被统治者有较强吸引力,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②教义中宣扬的忍耐、服从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得到统治者的扶植、推广,得到广泛传播。
(3)政治上,基督教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教会是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