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6 13:1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年秋季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卷(五、六单元)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倾听思考 积累运用 阅读理解 创作表达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分值 6 10 8 6 6 6 6 5 17 5 25 100
得分


倾听思考

1、认真听老师读故事两遍,然后回答下面问题。(6分)
1.韩愈是用什么东西把教室装满的?


2.你还有什么东西能把教室装满?


积累运用
二、读拼音,写汉字。(10分)
xuán láng diàn qì pò xíong wěi
盘( ) 长( ) 宫( ) ( )

bào sú mǎn yì xí jī xuè mài
( )发 ( )语 ( ) ( ) ( )
三、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字。(8分)

走(郎 廊 ) 姿( 态 太 ) 打( 丈 仗 ) 河 (堤 捉 题 )

(住 柱 )子 ( 阁 隔 )楼 ( 屯 顿 )兵 (摘 载 栽 )树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山洪( )发 屏息( ) 人影( ) ( )亲情
( )有序 ( )大哭 ( )大悟 骨肉同( )
几经( )转 ( )如其来 ( )有兴趣 ( )满杏林

五、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6分)

1、颐和园 中国 昆明湖 北京

2、钢笔 笔 黑色钢笔 黑色新钢笔

3、女人 人 女青年 女共青团员

六、照样子,写词语。(6分)
隐隐约约: 、 、
闪闪发光: 、 、
七、把诗句补充完整。(6分)
黄鹤楼,烟花三月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带到 , 。
八、按一定书序排列句子,将序号写在( )里。(5分)
( )小英子想:外婆喜欢花,让我摘一朵最好看的花儿送给她。
( )小英子在山坡上走着,看见路边有许多美丽的花儿。
( )外婆的生日快到了,妈妈叫小英子送一篮子水果去。
( )小英子拎着水果,向山北走去。
( )来到外婆家,小英子把水果放下,把摘的到花儿送给了外婆。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7分)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舒畅(   ) 增添(   ) 眺望(   ) 乐趣(   )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2分)
        
  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 )、( )、( )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3分)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 、 ,北面的 、南面的 。(4分)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2分)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创作表达
十、口语交际。(5分)
李军在上学路上因帮助一个走失的小孩找爸爸妈妈,迟到了。对于老师的查问,李军既不能表现自己,又不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该怎么说才能达到以上的目的,又显得自然得体?(不能撒谎)




十一、写作。(25分)
提示:题目自拟,向别人介绍家乡的一处旅游景点,写一篇导游词。
要求:
1、注意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通过你的介绍能引起别人的向往。
2、字数400个左右。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700字








参考答案
倾听思考

一、认真听老师读故事两遍,然后回答下面问题。(6分)
1.韩愈是用什么东西把教室装满的?
用一支蜡烛,点燃后,灯光照亮的教室。

2.你还有什么东西能把教室装满?
歌声



韩愈买蜡烛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叫韩愈。他小时候在家乡读书,有一天,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每个学生都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把整个教室能装满。放学以后,学生们都拿着铜钱到集市去了。
  第二天上学,有的学生买来了树苗,有的买来竹子。可是,他们买来的东西都不能把教室装满,老师感到很失望。过了一会儿,韩愈来了,他不慌不忙地从袖(xi))子里拿出一样东西交给老师。老师竖(sh))起大拇(m()指连声说:“小韩愈真聪明!小韩愈真聪明!”
  原来,韩愈买来的是一支蜡烛。把蜡烛点着了,它的光照亮了整个屋子,它的光装满了整个教室。

积累运用
二、读拼音,写汉字。(10分)
xuán láng diàn qì pò xíong wěi
盘( 旋 ) 长( 廊 ) 宫( 殿 ) (气魄雄伟)

bào sú mǎn yì xí jī xuè mài
(爆)发 ( 俗 )语 (免 疫) (袭 击) (血 脉)
三、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字。(8分)

走(郎 廊 ) 姿( 态 太 ) 打( 丈 仗 ) 河 (堤 捉 题 )

(住 柱 )子 ( 阁 隔 )楼 ( 屯 顿 )兵 (摘 载 栽 )树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山洪( 爆 )发 屏息( 凝神 ) 人影( 幢幢 ) ( 骨肉 )亲情
( 井井 )有序 ( 嚎啕 )大哭 ( 恍然 )大悟 骨肉同( 胞 )
几经( 辗 )转 ( 突 )如其来 ( 饶 )有兴趣 ( 益 )满杏林

五、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6分)

1、颐和园 中国 昆明湖 北京
中国 北京 昆明湖 颐和园
2、钢笔 笔 黑色钢笔 黑色新钢笔
笔 钢笔 黑色钢笔 黑色新钢笔
3、女人 人 女青年 女共青团员
人 女人 女青年 女共青团员
六、照样子,写词语。(7分)
隐隐约约: 高高兴兴 、 口口声声 、 大大方方
闪闪发光: 比比皆是 、 楚楚动人 、 栩栩如生
七、把诗句补充完整。(6分)
故人西辞 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待到 重阳 (?http:?/??/?www.so.com?/?s?q=%E9%87%8D%E9%98%B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https:?/??/?wenda.so.com?/?q?/?_blank?)日,还来就菊花. , 还来就菊花 。
八、按一定书序排列句子,将序号写在( )里。(5分)
( 4 )小英子想:外婆喜欢花,让我摘一朵最好看的花儿送给她。
( 3 )小英子在山坡上走着,看见路边有许多美丽的花儿。
( 1 )外婆的生日快到了,妈妈叫小英子送一篮子水果去。
( 2 )小英子拎着水果,向山北走去。
( 5 )来到外婆家,小英子把水果放下,把摘的到花儿送给了外婆。


阅读理解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7分)
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 舒服 ) 增添( 添加) 眺望(瞭望 ) 乐趣( 趣味 )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情不自禁  近在咫尺
  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 山路 )、( 半山腰 )、( 山顶 )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 峨眉山 、 大渡河 ,北面的 乐山城 、南面的 马路 。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表达了作者喜欢家乡的乐山,更喜欢他的家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创作表达
10、口语交际:
参考答案: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无故迟到的,我有不得已的原因,请老师相信我,我自认不愧为您的学生!
11、写作:略
1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