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下列对于其历史功绩表述错误的是( )
A.统一了文字﹣﹣小篆 B.统一了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之中完成第一次大一统的朝代是( )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商朝
3.《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是( )
A.魏国 B.齐国 C.秦国 D.赵国
4.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5.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使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足。下列关于刘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25年称帝,重建汉朝,定都长安
B.注重对官吏的监督和惩处贪官污吏
C.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不属于其短命原因的是( )
A.赋税、徭役繁重 B.刑法苛严
C.皇位争夺 D.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7.小王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C.秦朝统治者向项羽投降
D.楚汉之争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8.假如你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人们使用“蔡侯纸”书写
④一位太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被朝廷任命为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楚汉之争 D.长平之战
10.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汉朝初年政府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原因是( )
①吸取秦亡教训
②汉初经济萧条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人民生活安定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楚汉之争
B.绿林起义
C.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3.李白曾作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和诗句相符合的史实是( )
A.平王东迁 B.桓公首霸 C.秦灭六国 D.楚汉相争
14.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统一后规范的写法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1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楚汉相争最后获胜的是( )
A.陈胜 B.刘邦 C.吴广 D.项羽
16.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
①符合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②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7.李欣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大泽乡”,“揭竿而起”等词语,那么出现在页面中的历史事件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18.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
A.三家分晋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长平之战
19.“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句中的江东子弟曾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该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0.不可一世的秦王朝自统一全国至最后灭亡,仅延续了15年时间。导致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吏因循守旧 B.统治极其残暴
C.连年自然灾害 D.少数民族入侵
二.材料题
21.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谁。
(2)用一句话分别概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
(3)这两位人物身上,我们如何“以史为鉴”?(任选其一)
22.秦帝国以恢弘的气度、尚法的精神,统一天下,首次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在地方上所采取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秦)《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哪项巩固统一的措施?请你再列举一项秦朝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汉书刑法志》云:“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遭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锅)烹之刑。……而奸邪并生,赭衣(囚犯穿的衣服)塞路,囹圄(监狱)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3)材料三中列举出秦朝有哪些刑法?这些刑法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秦始皇)“废先王之道,燔(烧)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4)材料四中反映出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理由。
材料五:传统的中国历史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时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23.探究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词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礼记?礼选》
(1)由所学知识思考,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经历了两种政治度的更替?西周时期确立了怎样的社会等制度?
材料二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官赋》 竹帛娴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戍卒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戍卒”建立了什么政权?
(3)诗中的“项”自称什么?请分别写出他歼灭秦军主力及最后兵败自刎的战役名称。
材料四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从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些察制的不独立性》
(4)请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ーー(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见下图
图一
材料三: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工作,外壤夷狄,收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至泰始皇时,统一了天下,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随意征发平民去服兵役。)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李白描绘的是“秦王”的什么功绩?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什么措施?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秦始皇是个怎样的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下列对于其历史功绩表述错误的是( )
A.统一了文字﹣﹣小篆 B.统一了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把握各项措施及其影响。
【解答】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被誉为“千古一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推动了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秦始皇在地方上还推行郡县制,对中国影响深远。所以,A、B、D正确。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所以C不属于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故选:C。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之中完成第一次大一统的朝代是( )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商朝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
【解答】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建立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局面。
故选:B。
3.《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是( )
A.魏国 B.齐国 C.秦国 D.赵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解答】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局面,建立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故选:C。
4.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公元前3世纪末。
故选:B。
5.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使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足。下列关于刘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25年称帝,重建汉朝,定都长安
B.注重对官吏的监督和惩处贪官污吏
C.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分析】本题考查了东汉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解答】关于刘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公元25年称帝,重建汉朝,定都长安。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故选:A。
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不属于其短命原因的是( )
A.赋税、徭役繁重 B.刑法苛严
C.皇位争夺 D.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相关知识,掌握其灭亡的原因。
【解答】据所学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有赋税、徭役繁重,刑法苛严,秦二世的黑暗统治。C项皇位争夺不是秦朝短命的原因。
故选:C。
7.小王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C.秦朝统治者向项羽投降
D.楚汉之争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分析】本题以小王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C项表述错误。
故选:C。
8.假如你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
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
③人们使用“蔡侯纸”书写
④一位太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被朝廷任命为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接受主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而西汉时期不可能出现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的情景,人们使用“蔡侯纸”书写始于东汉。
【解答】据所学知,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通过漠北之战大败匈奴,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做官。汉武帝接受主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而西汉时期不可能出现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的情景,人们使用“蔡侯纸”书写始于东汉。
故选:B。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楚汉之争 D.长平之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解答】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楚河”“汉界”可知是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 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0.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②繁重的赋税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1.汉朝初年政府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原因是( )
①吸取秦亡教训
②汉初经济萧条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人民生活安定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以“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休养生息政策。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是由于:一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二是吸取秦亡的经验教训。秦朝的暴政,以及多年的秦末农民战争,使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长期战争导致社会十分贫困和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稳固统治。这是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④人民生活安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楚汉之争
B.绿林起义
C.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故选:C。
13.李白曾作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和诗句相符合的史实是( )
A.平王东迁 B.桓公首霸 C.秦灭六国 D.楚汉相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统一全国。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该诗歌颂了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C。
14.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统一后规范的写法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
【解答】秦统一全国前,各地的文字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文字,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
故选:A。
15.“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楚汉相争最后获胜的是( )
A.陈胜 B.刘邦 C.吴广 D.项羽
【分析】本题以“楚汉相争最后获胜”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楚汉相争最后获胜的是刘邦。
故选:B。
16.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
①符合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②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符合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功不可没,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故选:A。
17.李欣同学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大泽乡”,“揭竿而起”等词语,那么出现在页面中的历史事件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在某搜索引擎里输入“大泽乡”,“揭竿而起”等词语,出现在页面中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
故选:C。
18.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
A.三家分晋 B.巨鹿之战 C.楚汉之争 D.长平之战
【分析】本题以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楚汉之争。
【解答】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历史上发生的楚汉之争。秦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战争实质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故“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有关。
故选:C。
19.“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句中的江东子弟曾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该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巨鹿之战的相关史实。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解答】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题干诗句中的江东子弟曾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故选:D。
20.不可一世的秦王朝自统一全国至最后灭亡,仅延续了15年时间。导致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吏因循守旧 B.统治极其残暴
C.连年自然灾害 D.少数民族入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导致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统治极其残暴是导致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
故选:B。
二.材料题
21.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谁。
(2)用一句话分别概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
(3)这两位人物身上,我们如何“以史为鉴”?(任选其一)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所学知,“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秦始皇、汉武帝。
(2)秦始皇灭掉六国,实现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汉武帝采取措施推进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我们应学习汉武帝积极进行改革,勇于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
故答案为:
(1)秦始皇;汉武帝。
(2)秦始皇首次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汉武帝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我们应学习汉武帝积极进行改革,勇于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
22.秦帝国以恢弘的气度、尚法的精神,统一天下,首次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虽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制度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在地方上所采取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材料二:(秦)《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哪项巩固统一的措施?请你再列举一项秦朝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汉书刑法志》云:“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遭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锅)烹之刑。……而奸邪并生,赭衣(囚犯穿的衣服)塞路,囹圄(监狱)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3)材料三中列举出秦朝有哪些刑法?这些刑法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秦始皇)“废先王之道,燔(烧)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4)材料四中反映出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理由。
材料五:传统的中国历史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时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建立、秦的暴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所采取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还有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建长城等。
(3)据材料三“《汉书刑法志》云:‘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遭参夷之诛,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锅)烹之刑。……而奸邪并生,赭衣(囚犯穿的衣服)塞路,囹圄(监狱)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可知,秦朝有连坐法、肉刑、镬烹等刑法;这些刑法的实施激起人民反抗。
(4)据材料四“(秦始皇)‘废先王之道,燔(烧)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材料四反映出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义,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秦朝的灭亡主要是秦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正是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故答案为: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
(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建长城等。
(3)连坐法、肉刑、镬烹等;激起人民反抗。
(4)不施仁义;不同意;因为秦朝的灭亡主要是秦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正是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5)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23.探究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词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礼记?礼选》
(1)由所学知识思考,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经历了两种政治度的更替?西周时期确立了怎样的社会等制度?
材料二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官赋》 竹帛娴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戍卒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戍卒”建立了什么政权?
(3)诗中的“项”自称什么?请分别写出他歼灭秦军主力及最后兵败自刎的战役名称。
材料四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从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些察制的不独立性》
(4)请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禅让制、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西周时期确立了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2)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押送的军官,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号召大家举行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由此可知,“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
(3)由材料“竹帛娴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知,诗中的“项”指项羽,他自称西楚霸王。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由于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结果,垓下之战中项羽连战失利,在乌江自刎。
(4)结合所学可知,秦朝设置的中央监察官员为御史大夫;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及地方官员,设立了司隶校尉和刺史。司隶校尉的职责是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刺史的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依据材料一“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可知,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
故答案为:
(1)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分封制。
(2)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张楚政权。
(3)西楚霸王;巨鹿之战;垓下之战。
(4)御史大夫;刺史;维护皇权(维护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等)。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ーー(唐)李白《古风》
材料二:见下图
图一
材料三: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工作,外壤夷狄,收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至泰始皇时,统一了天下,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随意征发平民去服兵役。)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李白描绘的是“秦王”的什么功绩?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什么措施?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有什么联系?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秦始皇是个怎样的人?
【分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考查秦朝的建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1)材料一“秦王”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开发了东南和岭南地区等。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措施。由图1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各不相同,秦统一后,将文字统一为小篆。由图2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各不相同,秦统一后,将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样式,统一货币。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是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3)材料三和材料四之间的联系是秦朝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由材料三“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工作,外壤夷狄,收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至泰始皇时,统一了天下,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随意征发平民去服兵役。)”可知,材料三反映了秦的暴政的内容;由秦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材料四反映了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故答案为:
(1)统一六国。
(2)图1:统一文字。图2:统一货币。原因: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3)秦朝的暴政是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
(4)秦始皇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