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标解读
1.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认知提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用表格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梳理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等史实,了解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地位,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历史问题,在此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追求强国富民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课突破点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是本课的重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到1997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历经近20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离不开实践,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发展,科学理论也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表格,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此次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此次大会将哪一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本课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和《相关史事》栏目,让学生了解中共十七大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本课的重点。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科学发展观正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中共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倶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大的重要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和《相关史事》栏目,从大会主题、基本要求、目标、全面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方面,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共十八大召开的基本情况。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中共十九大召开的基本情况,如时间、主题等。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本课的重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教师也可以结合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加深学生对这一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解。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建议
1.制作时间轴,理清脉络
教师可以根据本课内容,制作时间轴,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节点呈现在时间轴上,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理清脉络,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制作和呈现时间轴的过程中,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最后确立的过程是实践、总结、提高、再实践的动态过程。
时间轴上可以呈现以下内容: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列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名 称 重 要 意 义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追寻着伟大领袖邓小平的足迹,共同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目标1: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试题,识记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目标2:归纳整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其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重点)
目标3:说出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结合中共十九大召开的背景,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发生变化。(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试题,识记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九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说出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是什么,并回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2.阅读材料及教材,说出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分别提出了什么理论?这两次会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阅读材料及教材,说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4.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合作探究
4.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
中共十三大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87年
中共十五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四大
1992 年
1997年
形成
发展
成熟
确立
任务三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及教材,说出在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说出在中共十七大上,哪一观点被写入党章。并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哪一事例体现这个观点,哪些违背这个观点?
3.列举中共十八大的内容。
4.阅读材料,说出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九大召开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联系中共八大与十九大召开的背景,思考回答为什么主要矛盾变化了。
5.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什么,并说出其意义。
材料1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材料2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阅读材料,说出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九大召开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联系中共八大与十九大召开的背景,思考回答为什么主要矛盾变化了。
5.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什么,并说出其意义
名 称 重 要 意 义
邓小平理论 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5.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什么,并说出其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①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都是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再 见!
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