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推敲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课文第1节简单介绍了贾岛。第2节具体写贾岛夜访朋友未成,即兴作诗一首。第3—6节是重点部分。具体叙述了“推敲”这个典故的由来。贾岛在返京途中,仍专心斟酌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究竟用“推”还是用“敲”,结果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得知真相后,非但没有责怪贾岛,反而与他一起字斟句酌,并提出了建议,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课文最后一节点明了“推敲”一词的含义。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联系相关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推敲”一词的由来,并领悟“推敲”的含义。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到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用“ ”表明基础性目标,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 (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
【语句解析】
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贾岛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吟哦”就是“吟诵”的意思。贾岛吟哦的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比比划划”指贾岛反复地在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这两句句子描写的都是贾岛推敲文字的动作,从中可以感受他非常专注。尤其是对于路人的嘲笑,对于自己闯进仪仗队竟然一无所知,更是体现他的专心致志。这就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的体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品味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能把课文读流利,理解词义。
【预习设计】
1、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差( ) 凝( ) 簇( ) 莽( ) 皎( )
2、填上正确的笔画
幽的第五笔是( ) 豫的第三笔是( )
3、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用查词典的方法理解(皎洁),它的意思是:
用查词典的方法理解(簇拥),它的意思是:
用查词典的方法理解(犹豫不决),它的意思是: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吟哦),它的意思是: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斟酌),它的意思是:
4、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正确、读通顺,不读破句,标上小节号,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
5、自学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写下来,想办法去解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板书:唐朝 贾岛
4、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5、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6、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读,注意区分下列词语的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2、抽读本课生词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3、给文中的划线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替换。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
贫僧正在斟酌诗里的字眼。( )
韩愈饶有兴趣地听完贾岛的讲述。 ( )
4、分节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明确学法
1、师:这又是一篇跟名人有关的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
2、生交流要点:了解课文讲述了什么事情。
找出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3、按照学法总结,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不少学习名人故事的实践,积累了一定学习经验。这是篇自读课文,应该要让学生运用已有方法自学,在实践中形成策略。】
四、互动交流,深入学习
交流一:
自读课文,思考并交流:课文讲述了关于贾岛的什么事?
出示:
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回长安城。一路上,他( )。结果他( )。当他向韩愈讲清原委后,韩愈( )。最后,( )。
交流二:交流找出的描写人物的语句(略)。
交流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感受贾岛认真创作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出示:
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贾岛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
1、理解:“吟哦”就是“吟诵”的意思。贾岛吟哦的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比比划划”指贾岛反复地在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像贾岛这样,用心考虑文字用的是否适当,就叫“斟酌”。
2、情景说话:请一生表演贾岛斟酌时的情景。
师:看,贾岛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街上的行人,你们见此情景,是怎么想的?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交流。
师:就在这时,街上出现了一支仪仗队。最前面的士卫举着“肃静”牌、“回避”牌,准是哪位大官来了。行人们纷纷避让,要是不避让可是犯法的。可是,贾岛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他——生读: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同学,你知道贾岛为什么犯这样的错呢?
生交流。要点:贾岛作诗很投入。贾岛为琢磨一个字而如此专注,可见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意图: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学。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入情体会贾岛斟酌诗句之认真与严肃。】
3、补充:贾岛诗作《题诗后》(本单元古诗之一)
反复诵读诗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会诗人的“苦吟”特色。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本单元古诗《古诗诵读》中贾岛的诗作,倾听贾岛心声,进一步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钻研精神,了解诗人“苦吟”特色。】
五、延伸学习,感受韩愈认真创作的态度
1、初步了解“韩愈”其人。
师:天下无巧不成书啊。贾岛冲撞的是韩愈的仪仗队。韩愈是何许人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资料说一说。
要点:京城的官员 著名的诗人
教师补充:韩愈当时的官职是长安的行政长官,但他同时又是唐代 (?http:?/??/?baike.baidu.com?/?view?/?17592.htm" \t "_blank?)大文学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66893.htm" \t "_blank?)。
2、创设情景,知道贾岛作诗原因。
1)韩愈是如何对待这个无礼冲撞的人的呢?分角色朗读5——7小节。
2)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句。
出示: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3)结合课文2、3小节,思考:贾岛具体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同桌合作,说一说。
学生练说后教师指名叙述。
【设计意图: 把文中的转述改成贾岛的直接叙述,这是一个口语表达训练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联系上下文,注重文本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
3、听着贾岛的叙说,韩愈是怎样的表现?从他的表现中又能说明什么?
1)理解:饶有兴致——很有兴趣 思索——韩愈思考究竟用哪个字好?
2)朗读,体会韩愈认为用“敲”的理由。
3)韩愈非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和贾岛一起斟酌用“推”还是“敲”。可见,韩愈也是一个具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的人。
【设计意图:在“推敲”这个故事中,韩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所为显示出这位大文学家对创作的热爱和认真严谨的态度。但这一点,可能被学生忽视。所以,老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作适当引导。】
六、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总结:就这样,韩愈和贾岛一起斟酌用“推”妥帖还是用“敲”更恰当,他们对文学创作的认真和严谨的态度从“推敲”二字中充分体现出来。从此,“推”和“敲”这两个原本互不相关的字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新的特定含义的词“推敲”,意思为——(生补充),这个词就此流传下来。而为官的韩愈和贫僧贾岛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推敲”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
2、延伸拓展
(1)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练习:
让我们也来学学贾岛、王安石等诗人,一起来推敲一下我们自己写的话。(从学生日记、习作中摘取。)
古人云:三分写作,七分改。这“改”过程就是不断推敲的过程。希望我们平时写作中也都要养成细细推敲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从课文延伸到学生的学习实际,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遣词造句注重推敲的意识。】
板书设计:
32、推敲
???????????? 即兴写诗?? 斟酌 文字? 韩愈解疑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本资料由港西小学冯健新老师提供
教学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