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6 15: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自轩辕黄帝始,就有辉煌的梦想
黄帝的梦想
是人的生存延续之梦,是民族延续之梦
为此,他冶炼金属、发明文字
孔子的梦想
是道义之梦,
君子之梦
为此,他周游列国、著书讲学
秦皇汉武
的梦想
是安全之梦、强国之梦
为此,他们修长城、逐匈奴
北魏孝文帝的梦的梦想
是开放之梦
为此,他改革、迁都、汉化
白居易的梦想
是生态之梦
为此,他修西湖、筑白堤
中华民族的梦想
在无数后人中不断延续,不断辉煌
……
……
……
然而
1840年
鸦片战争
列强的坚船利炮却撕碎了清朝以来“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从此跌入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噩梦的深渊……
从此,无数仁人志士为打破这一噩梦而前仆后继,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实行,重新开启了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 时代梦
八下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目标
1、自学教材,在教材中划出本课基础知识:中国梦的提出、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经济建设成就等。
2、在自学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尝试构建知识网络。
3、通过图片视频展示、教师讲解,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与中国梦的关系。
4、通过学生活动,教师讲解,认识理解中国梦与世界梦、个人梦的联系,从而树立国际意识、大局意识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奋斗意识。

自学自测

要求:1、结合学习目标自学,完成目标1。
2、并完成自学检测题(自学检测题见导学案)。
3、时间:5分钟。

自我梳理

要求:1、结合自学自测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尝试梳理本课知识框架。
2、时间:3分钟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努力
奋斗

“四个全面”战略目标
新发展理念
经济建设成就

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本质
中国梦的阶段目标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努力
奋斗

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本质:

中国梦的阶段目标
——2012年11月,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
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必须走中国道路
是人民的梦
依靠人民来实现
不断为人民造福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努力
奋斗

“四个全面”战略目标



新发展
理念

经济建设成就

提出:
内容:
意义:
2013年、2014年陆续提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理政总方略
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内容:
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回答现实中的问题
成就:
新常态:
原因: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创新宏观调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综合国力
努力奋斗

提升
综合国力

物质基础

持续提升
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又能为实现中国
梦做些什么?请你以“中国梦—我的梦”为题,
写一篇150—200字小短文,来说说自己的梦想,
并说说自己如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
“两个 一百年”
新发展理念
“四个全面”
经济建设成就

阶段
目标

解决
矛盾

理论指导
行动指南

物质基础
衡量指标
总结提升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4页材料,小组合作分析: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4页材料,小组合作分析: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经过实践证明,是合乎发展规律的。因此,只有坚持中国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

合作探究 要求:阅读以下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 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发生什么影响? 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 ——邓小平: 《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3日)
材料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百分之七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祖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領断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习近平: 《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4年12月9日)

合作探究
阅读以上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出现了哪些变化?
如果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充分体现,经济问题将会演化为政治问题。
①经济发展速度变化;②经济发展方式变化;③经济结构变化;④经济发展动力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