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第23课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一、俄国的历史发展的概况
说一说
偏僻的小乡村的斯拉夫人
12世纪建城
莫斯科公国
13世纪为蒙古
金帐汉国统治
下的一小邦
16世纪中期
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
称沙皇
1480年独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加冕后改称沙皇,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沙皇俄国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1)17世纪末,欧洲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俄国落后的表现: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严重
4、文化上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居民只占23.6%
(2)1694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决心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二、彼得一世改革
1697年3月,彼得派遣了一个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出访欧洲各国。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装扮成一个下士随团考察。出访中,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造船厂当了4个月的学徒,在英国参观了海军造船厂,在普鲁士研究了兵制。
(二)、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1、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实行征兵制,发展海军。
2、经济:鼓励私人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
3、政治上:
中央设置参议院,地方设总督;废除旧贵族特权
4、文化教育和生活习俗:
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三)、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1、俄国跻身于欧洲列强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2、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
3、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1、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2、推行改革的手段过于野蛮和粗暴
3、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4、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彼得大帝改革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农奴制根源
3、用残暴的手段推行改革
俄国农奴制: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
二、农奴制危机(改革背景)
富裕的农奴主家庭
农奴的贫困生活
贵族们在圣彼得堡沙龙品茶的情景。
俄罗斯贵族与他的农奴们
农奴主给农奴居住的“独立房”
农奴被迫在庄园劳动
睡觉的孩子
“山上有没主的野兽,
山下没有没主的人。”
自由劳动力少 市场狭窄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农 奴制
我是一个工厂主,我有些烦……
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赫尔岑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新思潮涌动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车尔尼雪夫斯基
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
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果戈里《死魂灵》
普希金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
的死亡。”
——普希金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
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
专制
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克里米亚战争(1853)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加剧
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畜大为减少。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
商品进出口锐减。
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减。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把农民运动推向更大的高潮。
1、原因
a、根本原因:野蛮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c、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d.农民起义的打击
三、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主观上:
亚历山大二世
1855年秋,
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在俄国内外危机的冲击中其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2、改革者:1861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解放”的农奴
沙皇的抉择
【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材料】“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1858年---1860年,俄国共发生近300次农民起义,它表明一个严峻现实,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石---农奴制正面临灭顶之灾。
两种可能
革命
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的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目的是什么?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避免人民革命
3、目的:
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革命。
4、主要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政治上: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
经济上:
①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
②份地须高价赎买。
促进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表现:
没有自由,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
购买力低下,影响国内市场
“自由人”
赎买份地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
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
“农民获得自由时,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说其改革初衷)
在改革中,地主把最好的土地留给自己。农奴得到土地,按当时市价算仅值5亿多卢布,而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可以说:
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它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1、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量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材料
2、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5、1861年改革的影响
a、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b、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成为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6、性质:
是沙皇政府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局限性: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适时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们要坚持改革不动摇,支持、拥护改革。
启示
一、原因
1、根本原因: 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 战争惨败
二、内容
1、废除 制度,农民在法律上是 。地主不得 。
2、农民赎买 。
三、意义
1、性质: 。
2、影响:
。
小结
农奴制
克里米亚
农奴
自由人
干涉农民生活
份地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考考你
1.沙皇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农民起义威胁到沙皇的统治
B.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沙皇统治面临危机
C.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D.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惨败
D
(根本原因)
2、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D
3、下列对1861年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废除了农奴制
C.俄国进入封建社会
D.改革很彻底
B
4、1861年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地主不得买卖农民
B.农民享有参加选举等自由权利
C.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