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和刚出生的蚁蚕,想想为什么有不同颜色?
三天后第一次蜕皮后的小蚕,找找蚕蜕的皮在哪?
蚕蜕的皮,连嘴巴都能蜕下来
正睡眠的蚕
蜕皮前的蚕
四龄大蚕,数数有几厘米了?
蚕侧面的小黑点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数数蚕有几条腿?胸3对,腹4对,尾1对,共8对!
蚕的外形
找个角落开始最伟大的建筑工程——结茧
从小一直吃桑叶的蚕能结出2中颜色的茧子来
最喜欢角落多的地方“盖”房子
实验记录表:蚕蜕皮
蜕皮次数 日
期 外形变化 蚕蜕皮的过程
体长(毫米) 颜色
实验记录表: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实验记录单:蚕吐丝
吐丝前的蚕 画一个蚕茧
吐丝后的蚕
蚕怎样吐丝
其他发现
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带领学生交流养蚕记录及发现,学生认识到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各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教学难点
关注小蚕的下一步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为蚕吐丝结茧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透明塑料片;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师为学生也准备一些蚕
学生准备:养蚕记录(要求每周记两次就可以,或者有了新发现就记录,所有教师可平时加强与学生共同发现交流,督促记录)
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路说明
一.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要求学生把蚕先放一边组织各组学生准备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小蚕出生有自己有哪些观察发现。 教师及时追问:在养蚕过程中在桑叶背面有什么新发现?谁观察到过蚕是怎样蜕皮的。 教师出示录像课件蚕的眠和蜕印证学生的观察出示蚕蜕皮的观察记录表,把蚕每次蜕皮过程记录下来 准备记录单,可把照片或图片与记录相结合 学生分别汇报 学生重点讨论眠和蜕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达成共识
二.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重点活动) 1.导入:小蚕已经长得又大又壮了,我们来仔细观察它。 2.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想一想:你想观察蚕的哪些方面?准备怎样观察?帮助学生明确观察长短,外形(重点分别观察头,胸,腹,足),两侧的小黑点,如何吃,如何爬行。用眼,放大镜,透明塑料片帮忙等3.教师下发材料,各组领蚕,组织学生仔细开始观察,提要求: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 4.组织学生对刚才的观察进行汇报(要求说清自己的观察方法和发现,并和别人的不重复) 强调:蚕胸部三对足帮助吃食,腹部4对足使身体前进,最后一对尾足帮助移动身体,还可以和腹足附着在物体上,使身体前半部分抬起来,进行各种活动。蚕靠腹部气孔呼吸(从背部活动可以看出来) 出示录像,让学生重点观察蚕的嘴巴和吃食方式(如果有投影,把蚕和桑叶放大在投影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指身体讲解气孔 学生思考后回答观察目的 边仔细观察边进行记录 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观察 培养实证精神
三.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1.收起蚕,让学生预测一下小蚕还会长成什么样?2.教师出示课件(幻灯片图片吐丝结茧),引领学生认识并有目的地进行蚕下面的养殖观察。 提示:在蚕吐丝钱,为它搭个小架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结茧。 要求,认真饲养,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出示蚕吐丝的观察记录单) 学生认真思考后,说说自己的猜想 培养学生进一步观察兴趣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学习评价:课堂观察记录单。
蚕有几只脚,分别有什么重要作用?蚕怎样吃食?
国培教育网:http://guopeijiaoyu.taobao.com/ 中小学ppt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