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张PPT。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简述你认识甲烷大家比较熟悉甲烷,对甲烷你有哪些看法,请用一句话描述你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有关甲烷的知识!我准备的信息来源: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
有机废物的分解
天然源头(如沼泽):23%
化石燃料:20%
动物(如牛)的消化过程:17%
稻田之中的细菌:12%
生物物质缺氧加热或燃烧
我准备的信息应用
燃料:世界之最
制备其他有机物的原料:氯仿、四氯化碳等
危害
爆炸:瓦斯爆炸
温室气体:每个甲烷分子吸收的热量比二氧化碳分子还多21倍,甲烷世界分布图 地球低层大气中,甲烷含量的变化,点选上图可看理论模拟的动画,颜色愈红表甲烷量愈高。基本上,观测结果与电脑模拟结果相当吻合,例如:在印度恒河平原至中国大陆上空的甲烷集中区,是因大量水稻种植和牛等家畜大量饲养的结果。 视野火星大气中存在甲烷气体?是生命存在的有力证据
可燃冰:甲烷水化物
科学家警告海底火山泥浆甲烷将威胁人类生存环境
船只神秘沉没甲烷气泡作怪
可燃冰看上去跟冰块没什么两样,但一碰到火,这种“冰块”就立即会熊熊地燃烧起来,这就是“可燃冰”。“可燃冰”只是通俗名称,科学家在研究中把它叫做天然气水合物。它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 燃冰—百幕大“魔鬼三角”释疑在大西洋百幕大群岛有一个人称“魔鬼三角”的海域,20世纪已有20多架飞机50多艘万吨级以上的大船在这一海域失踪,1000多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2000年3月24日一艘满载食盐的货轮经过这一海域时沉没,6人死亡,12人失踪)。1998年9月英国地质学家克雷尔教授研究表明,造成百幕大坠机沉船事件的原因是由于海底下面有一种由冰冻状的水和甲烷混合而成的土豆大小的结晶体CH4?xH2O。它是由海底地层下面的细菌活动产生的,平时受到海水和地层的巨大压力,加上温度很低,结成团块。当发生地震时,使原本埋在地下的晶体翻上来,迅速气化成气泡,上升到水面,海水密度降低。这时,有轮船通过就会沉入海底。浮出水面的甲烷继续上升到空中,若恰好有飞机经过,甲烷遇灼热的发动机燃烧爆炸。
Office输入电子式的完美解决方案
——用“公式编辑器5.2”编辑的电子式
※使用说明:
1.在Office中输入化学用语相当困难,通常只能借助第三方软件输入。如公式编辑器;但公式编辑器主要设计用来输入数学公式,所以用来输入化学用语异常艰难,我在长时间的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完美解决办法。
2.Office自带的公式编辑器是Design Science公司为office定制的特别版,功能受到限制,需要升级Mathtype 5.2 汉化版才能编辑电子式,5.2版允许自定义的参数多了很多。
3.要用公式编辑器输入化学符号,一定要明白其默认设置主要是为输入数学公式而设置的,所以只有灵活多变地自定义设置“格式”“样式”“尺寸”参数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由于过程复杂,这里我不再赘述。好在中学化学中要输入的电子式有限,而且规律明显,下表所列电子式应该能满足绝大多数需要,偶尔需要简单修改即可使用。下列电子式字体大小为5号或10.5号、嵌入式,必要时可以直接用鼠标拖拉使其变大,如:,必要时可以用图片格式设置为“浮于文字上方”,以方便排版对齐。若在powerpoint中使用除了放大外,一般在深色背景中还需在“格式→颜色”中设置其它颜色,如:。等有空闲我会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
4.公式编辑器中输入空格定位不如office方便,很多人包括我以前根本不知如何输入空格,其实它提供了细致的解决方法,“Ctrl+Shift+空格”输入1/3字符空格,“Ctrl+Alt+空格”输入1/5字符空格,能精确定位。
5.近期我将推出:★《物质结构式的精彩解决方案-公式编辑器5.2的极限突破》;示例:
★《有机物结构简式的完美解决方案-ACDLabs为我所用》示例:可再编辑;
★《化学仪器图形的终极解决方案-突破显示极限(比人教版教材插图更精美)的Word矢量作图》,示例:
如图酒精灯是在word中用纯线条绘制可任意放大、拆卸、组合。如果有全套这样的仪器图,
任何实验装置图都难不到你了。
以上化学工具文档是我历时两年追求完美的突破,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单原子电子式
2.离子电子式
Na+
Mg2+
Al3+
分子(共价物)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基团电子式
6.电子式表示分子形成
2+→ 2+→
+2→ +2→
7.典型错例
课件11张PPT。化学与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的发现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马里兰州海军军械研究所的科学家比勒,用镍钛合金丝做试验。这些合金丝弯弯曲曲,为了使用方便,他把这些合金丝弄直了。但是,当他无意中把合金丝靠近火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已经弄直的合金丝居然完全恢复了它们原来弯弯曲曲的形状。 形状记忆合金的特点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其特点是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其形态(形状和体积),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定值时,它又可完全恢复原来的形态。 通过形状记忆合金模仿肌肉的收缩来实现人工肌肉的功能。用背部的金属纤维振动翅膀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一)在航空上的应用——
月球上的“奇葩”
在室温下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抛物面天线,然后把它揉成直径5厘米以下的小团,放入阿波罗11号的舱内,在月面上经太阳光的照射加热使它恢复到原来的抛物面形状。这样就能用空间有限的火箭舱运送体积庞大的天线了。 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二) 在医学上的应用
合金作为驱动元件,具有可动的肩、肘、腕及手指的微型机械手。手指和手腕靠TiNi合金螺旋弹簧的伸缩实现开闭和弯曲动作,肘和肩是靠直线状的TiNi合金丝的伸缩做弯曲动作,各个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元件都由直接通上的脉宽可调电流加以控制。 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归纳(1)汽车:后雾灯罩、手动变速箱的防噪音装置、燃料蒸发气体排出控制阀;(2)电子设备:电子炉灶换气门的开闭器、空调风向自动调节器、咖啡牛奶沸腾感知器、电饭锅压力调节器、电磁调理器过热感知器、温泉浴池调理器等;(3)安全器具:过热报警器、火灾报警器、烟灰缸灭火栓等;(4)医疗方面:人工牙根、牙齿矫正丝、导线等;(5)生活用品:自动干燥库门开闭器、卫生间洗涤器水管转换开关、空调进出口风向调节器、浴池保温器、玩具、路标方向指示转换器、家庭换气门开闭器、防火挡板、净水器热水防止阀、恒温箱混合水栓温度调节阀、眼镜固定件、眼镜框架、胸罩丝、钓鱼线、便携电话天线、装饰品等。 形状记忆合金的分类(1)单程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在较低的温度下变形,加热后可恢复变形前的形状,这种只在加热过程中存在的形状记忆现象称为单程记忆效应。(2)双程记忆效应 某些合金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又能恢复低温相形状,称为双程记忆效应。(3)全程记忆效应 加热时恢复高温相形状,冷却时变为形状相
同而取向相反的低温相形状,称为全程记忆
效应。 形状记忆合金的原料真正实际中使用的形状记忆合金主要是 TiNi合金和CuALBe合金,以及在这两种合金中添加微量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因而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材料是镍、钛、铜、铍青铜等,其产地分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金昌、遵义、白银、石嘴山等。 合金具有“记忆”的原因据科学家推测,金属的结晶状态,在被加热时和冷却时是不同的,虽然外表没有变化,然而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会发生突变,这称为相变。能引起记忆合金形状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分析表明,这类合金存在着一对可逆转变的晶体结构。如含有Ti和Ni各为50%的记忆合金,有两种晶体结构,一种是菱形的,另一种是立方体的,这两种晶体结构相互转变的温度是一定的。高于这一温度,它会由菱形结构转变为立方体结构;低于这一温度,又由立方体结构转变为菱形结构。晶体结构类型改变了,它的形状也就随之改变。 形状记忆效应与形状记忆合金一般金属材料受到外力作用后,首先发生弹性变形,达到屈服点,就产生塑性变形,应力消除后留下永久变形。但有些材料,在发生了塑性变形后,经过合适的热过程,能够回复到变形前的形状,这种现象叫做形状记忆效应(SME)。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金属一般是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SMA) 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组成铁碳合金的铁具有两种晶格结构:910℃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的α——铁,910℃以上为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Υ——铁。如果碳原子挤到铁的晶格中去,而又不破坏铁所具有的晶格结构,这样的物质称为固溶体。碳溶解到α——铁中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而碳溶解到Υ——铁中形成的固溶体则称奥氏体。奥氏体是铁碳合金的高温相。??? 钢在高温时所形成的奥氏体,过冷到727℃以下时变成不稳定的过冷奥氏体。如以极大的冷却速度过冷到230℃以下,这时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已无扩散的可能,奥氏体将直接转变成一种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称为马氏体。由于含碳量过饱和,引起马氏体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降低,脆性增大。 课件21张PPT。研究性课题:
对防腐剂的研究
防腐剂在我国 由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主办的“食品防腐剂生产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暨2005年防腐-抗氧-保鲜剂专业委员会年会预备会会议”已于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速度很快,食品防腐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食品防腐、抗氧保鲜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对于食品工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在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也有一些企业不按国家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正是由于这种种行为被媒体屡屡曝光、披露,使得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了许多误解,尤其是对食品防腐剂更是产生了恐惧心理。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食品防腐剂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品不含防腐剂”、“本品不含添加剂”、“纯天然”等产品标识也一度成为一些厂家寻求卖点的时髦。另一方面,防腐剂的使用超标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生产和应用企业。如何从技术上解决防腐剂的使用超标问题,是我们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这种现状,除了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解决人们对食品防腐剂的认识问题,而更紧迫的的工作是指导食品生产企业科学使用食品防腐剂。防腐剂超标使用的问题已经成为行业的大问题,这里存在许多技术问题,需要加大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防腐剂在食品的使用最为广泛,能防止食品由微生物所引起的腐败变质作用,从而延长其保存期。影响食品保存期的因素有多种,除与所使用的防腐剂种类有关外,介质的pH值、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物料的加热温度和溶解度也大有影响。因此,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找出最佳延长食品保存期的加工方法。
美国用于食品的防腐剂有50多种,日本约43种,中国允许的有15种。常用的是酸型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甲酸、山梨酸、丙酸及其这些酸的盐类。尽管苯甲酸钠在允许使用范围内是安全的,但因它有叠加中毒现象的报道,在国际上有争议,部分国家已禁止使用。山梨酸的抗菌力强,毒性低,故已成为主要防腐剂,如在美国约占防腐剂总消耗量的50%。山梨酸的缺点是水中溶解度低,故一般多用其钾盐,价格也贵,防腐剂中新批准使用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牛奶发酵制品的一种多肽,它可作为植物蛋白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的防腐剂,而且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在各类食品添加剂中,食品防腐剂可以说是消费者误解最多的一个品种。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专家刘栋教授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由于知识的缺乏和某些误导,一些消费者把食品防腐剂与“有毒、有害”等同起来,把食品中的防腐剂看作食品中主要的安全隐患,因此,非常有必要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中的防腐剂。 ⑴为什么要使用食品防腐剂
⑵食品防腐剂为什么能防腐
⑶食品防腐剂有哪些
⑷食品防腐剂的使用要注意哪些问题 各类防腐剂的认识1.切花保鲜剂的应用
2.肉类防腐保鲜剂
3.蔬菜水果保鲜剂食品防腐剂种类与使用范围苯甲酸苯甲酸钠
碳酸饮料、低盐酱菜、酱类、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不包括罐头)、果汁(味)型饮料、食品工业用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
山梨酸山梨酸钾
除同上外、还包括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类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氢化植物油、鱼干制品、即食豆制品、糕点、馅、面包、蛋糕、月饼、即食海蜇、乳酸菌饮料。
丙酸钙
生面湿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
丙酸钠
糕点、杨梅罐头加工工艺。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实验1:探究脱氧剂的成分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其他成分包括氯化钠、沸石、活性炭等,主要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水分及氧气的参与反应下,形成氢氧化铁水合物,在密闭的环境下即能降低氧气的浓度.起到保鲜的作用 。
实验目的:检验脱氧剂的成分
实验原理:磁铁可吸附金属铁,Fe+2HCl=FeCl2+H2↑,
Fe2_为浅绿色
实验用品:脱氧剂,磁铁,稀盐酸,试管
实验步骤:1.把脱痒剂倒在纸片上,用磁铁吸引
2.把所吸附固体取下,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2:对干燥剂的探究实验目的:检验干燥剂的成分
实验原理:CaO+H2O=Ca(OH)2 , Ca(OH)2 +CO2=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用品:生石灰干燥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试管,导管
实验步骤:1.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
2.向试管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然后静置至其变成固体
3.向试管加如稀盐酸,用导管将生成气体导入装有澄清 石灰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3:鲜花保鲜技术探究实验目的:对比鲜花保鲜是否有效,效果如何
实验用品:酒精,食盐,鲜花,量筒,托盘天平,鲜花3份,花瓶3个
实验步骤:⒈用三个花瓶分别养着三份花,加入自来水300毫升,并
将其编号1,2,3
⒉用天平分别称量3克酒精和食盐,加入1,2号中
⒊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THANK YOU,
GOOD BYE! 食品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因微生物的作用将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组织性状以及色、香、味,变成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食品防腐剂是指为食品防腐和食品加工、储运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它能防止食品因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保存期。在现代食物加工中,只有具有相当的保藏食品能力才有可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所以,食品都必须使用适当的防腐技术。食品防腐剂的用途,广义地说,就是减少、避免人类的食品中毒。狭义地说,是防止微生物作用而阻止食品腐败的有效措施之一。
BACK传统研究认为,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
2.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
3.作用于酶或功能蛋白。
近年来,人们进一步研究发现,防腐剂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不同的抗菌剂的抗菌效力也存在差异。目前,食品防腐剂的防腐机理仍在研究之中。BACK
食品防腐剂在我国被划定为第17类,有28个品种。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BACK
与各类食品添加剂一样,防腐剂必须严格按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添加,不能超标使用。防腐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达不到防腐效果,影响食品的风味和品质等,例如茶多酚作为防腐剂使用时,浓度过高会使人感到苦涩味,还会由于氧化而使食品变色。为了避免上述的这些问题,在使用防腐剂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协同作用。几种防腐剂混合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但使用防腐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规定,用量应按比例折算且不应超过最大使用量。
2.可适当增加食品的酸度(降低PH值)。在低PH值的食品中,细菌不易生长。
3.与合理的加工、储藏方法并用。如热加工可减少微生物的数量,因此,加热后再添加防腐剂可以发挥最大功效。BACK
切花保鲜剂的应用 切花保鲜剂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切花保鲜方法,由于效果显著,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切花保鲜。切花保鲜剂根据其作用方法、时期和目的,可分为3种: ①预处液是在切花采收分级后,贮藏运输瓶插之前,进行预处理所用的液体。②开花液又称催花液,是促使蕾期采收的切开花放所用的液体。③瓶插液又称保持液,是切花在瓶插观赏期所用的液体。其成分、种类因切花而异。保鲜剂中水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要注意水中有无对切花有害的成分,如钠、钙、镁、氟等对一些切花有危害,钠离子对香石竹有害,而氟离子对唐菖蒲、非洲菊、菊花、月季、一品红和小苍兰等都有害。大多数保鲜剂中都含有糖,最常用的是蔗糖,不同保鲜剂种类蔗糖浓度大致为预处液 〉开花液 〉瓶插液。糖对切花有多种效应,能补充能量,改善切花营养状况,促进生命活动。各种保鲜剂配方中一般至少有一种杀菌剂。8-羟基喹啉(8-HQ)及其碳酸盐和硫酸盐(8-HQC和8-HQS)即为切花保鲜上使用最普遍的杀菌剂。其他杀菌剂还有次氯酸钠、硫酸铜、硝酸银、醋酸锌等。其他成分还有有机酸及其盐类、乙烯抑制剂、拮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BACK肉类防腐保鲜剂肉制品中与保鲜有关的食品添加剂分为4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和品质改良剂。
化学防腐剂
化学防腐剂主要各种有机酸及其盐类。肉类保鲜中使用的有机酸包括乙酸、甲酸、柠檬酸、乳酸及其钠盐、抗环血酸、山梨酸及其钾盐、磷酸盐等。许多试验已经证明,这些酸单独或配合使用,对延长肉保存期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乙酸、山梨酸及其盐,乳酸钠。(1)乙酸从1.5%开始就有明显的抑菌效果,3%范围以内,乙酸不会影响肉的颜色,。因为在这种浓度下,由于乙酸的抑菌作用,减缓了微生物的生长,避免了霉斑引起的肉色变黑变绿,当浓度超过3%时,对肉色有不良作用,这是由酸本身造成的,国外研究表明,用0.6%乙酸加0.046%蚁酸混合液浸渍鲜肉10S,不单细菌数大为减少,并能保持其风味,对色泽几乎无影响,如单独使用3%乙酸处理,可抑菌,但对色泽有不良 影响,采用3%乙酸+3抗坏血酸处理时。因抗坏血酸的护色作用,肉色可保持很好。ANDERSON(1983)对胴体先用40 ℃热水喷淋,再用3%乙酸处理,细菌含量可减少96.8%。DRtAoed(1983)采用2%乙酸+1%乳酸+0.25%柠檬酸+0.1%抗坏血酸的水溶液喷淋胴体,可明显延长货架期。
(2)乳酸钠的使用日前还很有限。USDA认为乳酸钠是安全的,最大使用量高达4%,乳酸钠防腐的机理有两个,乳酸钠的添加可减低产品的水分活性,从而阻止微生物的生长;乳酸根离子有抑菌功能团。乳酸钠对鼠伤害,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目前,乳酸钠主要应用于离内的防腐,(3)山梨酸钾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很广,抑菌作用谰要在于它能与微生物酶系统中的硫基结合,从而破坏了许多重要的酶秒,达到抑制微生物增殖和防腐的目的,山梨酸钾在鲜肉保鲜中可单独作用,也可和磷酸盐、乙酸结合作用。(4)磷酸盐作为品质改良剂发挥其防腐保鲜作用,磷酸盐在同制品中有以下作用:明显提高肉制品的保水力;利用其加合作用延缓制品的氧化酸败,增强防腐剂的抗菌的效果,自从1982年美国农业部规定在肉制品中可添加0.5%的磷酸盐后,磷酸盐已成为肉类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天然保鲜剂 天然保鲜剂的一方面卫生上有保证,另一方面更好地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天然防腐剂是今后防腐剂发展的趋势。(1)茶叶中的抗氧化变质的性能。茶多酚对肉品防腐保鲜以三条途径发挥作用;抗脂质氧化;抑菌;除臭味物质。(2)香辛料提取物,许多香辛料中含有杀菌、抑菌成分,提取后作为防腐剂,既安全又有效。大蒜中的蒜辣素和蒜氨酸,肉豆蔻所含的肉豆蔻挥发油,肉桂中的挥发油以及丁香中的丁香油等,均具有良好的杀菌、抗菌作用。(3)乳链菌肽(Nisin)应用Nisin对肉类保鲜是一种新型的技术,Nisin是由某些乳酸链球菌合成的一种多肽抗菌素。它只能钉死革兰氏阳性菌,对酵母、霉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无作用。Nisin为窄谱抗菌剂。Nisin可有效阻止肉毒杆菌的孢杆菌的有效作用,这些产生内生孢子的细菌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目前,利用Nisin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将乳酸菌活体接种到食品中;另一种是将其代谢产物 Nisin加以分离利用。另外,海藻糖、甘露聚糖、壳聚糖、溶菌酶等天然防腐剂正在研究中。BACK蔬菜水果保鲜剂 采用明矾类、泛硫酸及聚氯化铝等化合物处理水果、蔬菜和花卉,能使它们在一定时期内达到良好的保鲜保味目的。用桔皮提取物橙皮甙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天然果蔬护色保鲜剂CP-F。对果蔬的保鲜实验表明,CP-F对果蔬具有保鲜、护色双重效果与自然放置对比,贮存期限大为提高,且能较好的保存果蔬的营养成分。
以二溴二甲海因为杀菌剂、以硬脂酸单甘脂及吐温-80为涂膜剂研制了一种新型水果和蔬菜复合保鲜剂,它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果蔬化学保鲜方法的研究实验证实最佳保鲜条件为:50kg脐橙用w(二溴二甲海因)=0.05%、w(硬脂酸单甘酯)=1.0%和w(吐温-80)=2.0%~4.0%的水基乳化液进行保鲜处理后,贮藏三个月腐烂率仅11%,四个月后也只有20%的腐烂率。
异VC钠是一种新型食品抗氧、保鲜剂。世界卫生和粮农组织确认为法定食品添加剂。该产品以淀粉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肉制品,啤酒,果蔬汁饮料类,果蔬罐头,肉类罐头,果酱,冷冻鱼等生产中。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和延长保质期,且无任何毒副作用。BACK果蔬保鲜、食醋、碳酸饮料、果汁(味)型饮料、果酱(不包括罐头)酱油、酱油、酱料、糕点馅、蛋黄馅。
脱氢乙酸
腐乳、酱菜、原汁桔浆。
双乙酸钠
谷物、即食豆制品。
二氧化碳
碳酸饮料、汽酒类。
乳酸链球菌素
罐头、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
过氧化氢
生牛乳保鲜(限于黑龙江、内蒙古地区使用)、袋装豆腐干。 BACK
课件50张PPT。水成为战争的工具 战场上的魔影——化学武器 严峻的反毒品战 动物的化学武器 军事武器中的化学知识水成为战争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便有关羽水淹七军的战例。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攻打赤嵌,最终用切断其水源手段迫使荷兰殖民者投降。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炸毁了库尔德斯坦的一座水电站,从而使伊拉克的大片地区陷入黑暗;
海湾战争中,作战双方都把对方的水坝、淡水处理厂和输水系统当作打击目标,伊军撤退时,将科威特的淡水设施破坏殆尽,而巴格达的现代化淡水补给和卫生系统也被多国部队所炸坏。 严峻的反毒品战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泛滥,民不聊生。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虎门禁烟。
通过调查表明吸毒者中青少年占有一定的比例。吸毒的品种则由传统的鸦片向精制品海洛因或混合毒品发展。一、毒品的种类鸦片
吗啡与海洛因
大麻
可卡因
冰毒
摇头丸
K 粉 罂粟花 鸦片成品鸦片
鸦片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罂粟果汁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物质是罂粟碱,它的分子式是C20H21NO4,这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它是从罂粟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罂粟碱为无色针状或棱状结晶,熔点147~148℃,易溶于苯、丙酮、热乙醇、冰醋酸,稍溶于乙醚、氯仿,不溶于水,溶于浓硫酸;加热到110℃变为玖瑰红色,至200℃则变为紫色,它与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结合生成结晶盐。
高纯度的海洛因 吗 啡 吗啡与海洛因
吗啡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分子式是C17H19NO3,结构简式如图。 吗啡存在于鸦片中,含量含为10%。吗啡为无色棱柱状晶体,熔点254~256℃,味苦,在多数溶剂中均难溶解,在碱性水溶液中较易溶解。它可与多种酸(如盐酸、硫酸等)和多种有机酸(如酒石酸等)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吗啡盐的PH平均值为4.68,吗啡对人的致死量为0.2~0.3g。
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酰衍生物。海洛因的毒性和成瘾性更大。
大麻植物 大麻成品 大麻
从大麻叶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叫大麻酚,它的分子式为C21H26O2。大麻叶中含有多种大麻酚类衍生物,目前已能分离出15种以上,较重要的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四氢大麻酚、大麻酚酸、大麻二酚酸、四氢大麻酚酸。大麻酚及它的衍生物都属麻醉药品,并且毒性较强。
可卡因俗称“可可精”,学名苯甲酰甲荃芽子碱,是1860年德国化学家尼曼(Alert Niemann)从古柯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其盐类呈白色晶体状,无气味,味略苦而麻,易溶于水和酒精,兴奋作用强,也是一种局部麻醉剂。可卡因
从古柯树叶提取的一种药物,又叫古柯碱。可卡因是一种莨菪烷型生物碱,分子式为C17H21NO4 。古柯碱是无色无臭的单斜形晶体,味先苦而后麻,熔点98℃,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但其盐酸盐易溶于水。古柯碱为酯类,用酸或碱水解时,生成苯甲酸、甲醇等。
“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摇头丸的主要成分是冰毒,是冰毒的一种。冰毒的成分是甲基苯丙安,纯品很像冰糖,贩卖者为了便于吸食者使用,制作成各种规格的片剂、丸剂,就是“摇头丸”———人服食后为释放能量会不停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冰毒是一种精神类毒品,吸食后透支人体的能量,对内脏器官伤害很大。吸食者有暴力攻击倾向,易引发暴力攻击、性侵害、抢劫等事件,成为社会治安隐患。有人曾诉说吸食冰毒后的感觉:“血液沸腾,敢干平时最不敢干的事。”有报章透露,冰毒吸食一次即可成瘾。冰毒对吸食者和社会的危害性,远甚于海洛因。 ????
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又称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素,为纯白色晶体,晶莹剔透,外观似冰,俗称“冰毒” 冰毒 K 粉 K粉是氯胺酮的俗称,英文Ketamine,属于静脉局麻药,临床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潜力。近年来在一些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发现了氯胺酮的滥用现象。2001年5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局将氯胺酮列入二类精神药品管理。 二、毒品的危害 成瘾性 经实验证明,人体内存在内源性阿片(吗啡)样活性物质即脑啡肽,毒物进入机体,与体内脑啡肽结合,模拟脑啡肽发挥作用。毒品可引起镇痛作用,可引起欣快作用,引起适应性和成瘾性。
吸毒可以导致多种疾病。 引起心脏、呼吸、造血、生 殖、免疫等系统的疾病,使吸毒者免疫功能下降 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性极强 如果中止毒源,马上便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从而出现过敏、震颤、周身无力、精神恍惚、打哈欠、涕流泪淌、恶心、呕吐、周身发凉、骨头发痒。严重者有痉孪性腹痛、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瞳孔放大、白细胞增多、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此时吸毒者往往无法自拔,或抱头乱窜,或发狂自杀等。
吸毒者成瘾后对毒品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渴求,为了满足毒瘾,会不择手段,诈骗、偷盗、卖淫,伤天害理地去获取毒品,严重地扰乱社会治安,造成国家和民族的危机。
毒品危害表现在: 一 、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 自伤、自杀、自残 加速死亡 二、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贻害后代 三、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伊拉克的生化武器
??????????????????????????????????????????????????????????????
? 核生化武器是伊拉克军力的重要一环,尤其是生化武器已颇具规模。伊拉克的生化武器在海湾战争期间成为联军挥之不去的梦魇。虽然并无证据显示伊拉克曾在这场战争中动用这些不人道的武器,但归国美军至今已有数以千计的人发生健康问题,包括不明原因的胃肠病、经常性倦怠、头痛和肿瘤等。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人在战争期间可能暴露于未来能够生化武器之下。
伊拉克是第一个在战场上使用神经性毒剂的国家,在1988年对伊朗发动的最后总攻势中,便成功运用神经性与糜烂性两种毒剂,将伊朗部队完全逐出伊拉克南部。1990年,伊拉克每年能生产数千吨芥子气、沙林和GF毒剂,三者分别为糜烂性毒剂,非持久性的神经性毒剂和半持久性的神经性毒剂,这些毒剂除了能装置在弹道飞弹的弹头外,还能利用航空炸弹、火炮和火箭发射。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的核生化设施受到严重破坏,联合国也对这方面进行了严格监控。
恐怖的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一种成本低廉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用化学武器进行作战称之为化学战。
化学武器有五个特点:
一是造价低廉
二是原料来源方便
三是杀伤威力大
四是杀伤途径多而难于防护
五是杀伤威力大,但又不破坏物资装备 化学武器
??? 战争中用来毒害人畜、毁灭生态的有毒物质叫军用毒剂,装有军用毒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布(喷)洒器等,统称为化学武器。
一、化学武器的种类及其毒害作用
??? 通常,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1)神经性毒剂
???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 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2) 糜烂性毒剂
??? 糜烂性毒剂的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这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化学毒剂2000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
(3)失能性毒剂
??? 失能性毒剂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
该毒剂为无嗅、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4)刺激性毒剂
??? 刺激性毒剂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刺激性毒剂作用迅速强烈。中毒后,出现眼痛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但通常无致死的危险。
(5)全身中毒性毒剂
???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
??? 氢氰酸(HCN)是氰化氢的水溶液。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抽风、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一类毒剂残害了集中营里250万战俘和平民。
??? 氯化氢(HCl)的毒性与氢氰酸类似。
(6)窒息性毒剂
??? 窒息性毒剂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
??? 光气(COCl2)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毒症状分为4期:(1)刺激反应期(2)潜伏期(3)再发期(4)恢复期??? 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二、新型化学武器—二元化学武器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也越来越现代比。其中二无化学武器的研制成功,是近年来军用毒剂使用原理和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毒或微毒的化学物质分别填装在用保护膜隔开的弹体内,发射后,隔膜受撞击破裂,两种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在爆炸前瞬间生成一种剧毒药剂。
??? 二元化学武器的出现解决了大规模生产、运输、贮存和销毁(化学武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与非二元化学武器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因此,二元化学武器大有逐渐取代现有化学武器的趋势。
三、化学武器的防护
??? 化学武器虽然杀伤力大,破坏力强,但由于使用时受气候、地形、战情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同核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消毒、急救、防护。
探测通报 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
破坏摧毁 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
消毒 主要是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染毒的人、水、粮食、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
急救 针对不同类型毒剂的中毒者及中毒情况,采用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急救
防护 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戴防毒面具、穿防毒衣)等。
??? 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2K2O2+2CO2 = 2K2CO3+O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比利时伊普尔展开激战时,同盟国的德国首先使用了毒气。那是1915年4月22日,前线战场突然一片寂静,德国突然停止了大炮的轰击,法国的士兵得以从阴暗的战壕中走了出来 ,打算吸几口新鲜空气,舒展一下疲惫的身驱。走出来的人中忽然发现德军阵地那边升起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这一人来高的云团循着傍晚的微风向协约国的法国阵地徐徐吹来,谁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当氯气毒气烟雾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飘来时,大群大群的士兵很快被熏得东倒西歪,眼睛睁不开、鼻子被呛得喘不过气来,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烫了似的。许多士兵满地打滚,另一些人则闭着眼睛狂叫乱跑。一名军官难受得抓烂了自己的脖子。士兵找不到上司,军官们找不到部下,卫生兵自顾不暇。几分钟之内,长达几公里的阵地笼罩了一片恐怖。协约国全线溃退,1万多人中毒,德国人乘胜前进了几公里。这就是震惊世界的第一次毒气战,它揭开了近代化学战的序幕。此种有形的战场,无声的杀伤惨剧,给人类历史留下的是极其痛苦的回忆。图中的蓝点为侵华日军投放化学武器的地点 日军对华化学战贯穿了八年抗战的始终,地域遍及18个省,有准确记载的战例达2,000多次,造成中国军队伤亡8万多人(实际使用的次数和伤亡应多于此)。从缴获的日军化学战记录与中方记录进行比较可知,同时期日方记录次数较多,有时甚至为中方记录的2-3倍一一化学战杀伤力巨大,很多时候因为没有受害者生还而无从查证。 石墨与石墨炸弹由于石墨晶体同层中的高域电子可以在整个C原子平面层中活动,故石墨具有层向的良好导电导热性质。又由于层间是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起来,使石墨易沿着与层平行的方向滑动,故石墨较具有润滑性
石墨炸弹又名软炸弹(Soft Bomb),因其不以杀伤敌方兵员为目的而得名。又因其对供电系统的强大破坏力而被称为断电炸弹 在海湾战争和北约轰炸南联盟时都使用了碳丝制成的石墨炸弹,致使电网瘫痪、损失惨重。
90年代初,海湾战争时,石墨炸弹在“沙漠风暴”行动中首次登场。当时,美国海军发射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向伊拉克投掷石墨炸弹,攻击其供电设施,使伊拉克全国供电系统85%瘫痪。
9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美国空军使用的石墨炸弹型号为BLU-114/B,由Fll7A隐形战斗机于1999年5月2日首次对南电网进行攻击,造成南全国70%的地区断电。随后在5月7 日,美国空军再次使用石墨炸弹对南斯拉夫刚刚修复的供电系统实施打击。化学在军事领域中无处不在。例如,照明弹中装有镁铝和硝酸钠,硝酸钡等物质。引爆后,镁在空气中迅速燃烧,放出含紫外线的耀眼白光,同时放出热量使硝酸盐分解,又进一步促进镁、铝燃烧;催泪弹中装有易挥发的液溴,它能刺激人的敏感部位——眼鼻等器官粘膜,催人泪下。有时还装有毒剂西埃斯,它使引起大量流泪,剧烈咳嗽,喷嚏不止,让人难以忍受,严重可导致死亡;利用焰色反应可制出各种颜色的信号弹;铁氧体的化学涂料,能吸收雷达波,可用于隐身飞机外表涂层;用AgI或干冰人工催化降雨作业,可形成暴雨、洪水,成为“气象武器”等等。
动物的化学武器也很毒 据考证,远在一亿多年前,昆虫界就已经开始有了化学武器。那些捕食性昆虫,往往用特有的化学毒液来杀死猎物
在众多使用化学武器的行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白蚁了。当发生遭遇战时,会分泌出乙烯酮、B-乙醛酮之类接触性毒物,撒在对方的角质层上,这种毒物能方便地穿透角质层,进入体内,在细胞中其亲电子基团立即发挥作用,造成严重内部创伤,使敌人因此丧失战斗能力。
在使用化学武器的行家中,喷雾甲虫也是比较有趣的。这是一种闪烁着彩虹的小昆虫,艳丽无比,引人注目。它们能通过喷雾,散射出化学药剂来有效地击退各种各样捕食者的侵犯。原来喷雾甲虫的腹部末端,有一对像炮筒似的小孔,当受到侵犯时,它可以把炮口旋转到任何方向,对准来犯之敌,其发射的准确度竟然达到百发百中的水平。一些贪婪的食客自然不敢贸然侵犯。 在自然界里,使用化学武器的能手很多,像许多蚂蚁,都能喷射刺激性强烈、含有甲酸的液体。其中有几种喷液,竟然含有高达20%浓度的甲酸!有一种蟑螂,能喷射催泪性毒气,许多种蛾、甲虫和千足虫,具有制造剧毒品氰化氢的本领,有些昆虫则能喷射乙醛、酮、酚之类刺激性物质进行自卫。一、武器的灵魂——火药二、恐怖的云海——烟幕弹三、人造“小太阳”——照明弹四、空中武器——氢气球五、致命的火神——燃烧弹军事武器中的化学知识如:黑火药、
苦味酸(三硝基苯酚)、
硝化甘油、
TNT(三硝基甲苯)、
硝铵、
无烟火药(纤维素三硝酸酯)。火药黑火药(褐火药)
1、成分:75%的硝酸钾,10 %的硫,15 %的木炭
2、反应原理:课件13张PPT。 会 考 复 习
第四章 化学基本计算乐清市三中 m n V(气体)Nc各量换算的中心一、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ν1 : ν2: ν3…… =N1:N2:N3 …… =n1 :n2 :n3 ……2.同温同压下:V1 / V2=n1/n2 M1 / M2=ρ1/ρ23.同温同容下:P1 / P2= n1 / n2练习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mol硫酸中含有4molO,质量为64g
B.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g
C.6.02×1023个硫酸分子的质量是98g
D.49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2、在标准状况下,1g下列物质的体积最大的是( )
A.CH4 B.SO2 C.O2 D.HeBD3、n molN2和n mol14CO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中子数相等4、体积相同的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中的Cl-个数相同,
则可推知MgCl2和AlCl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 B.1:2 C.2:3 D.3:25、一个空瓶的质量20g,在相同状况下装满氧气时质量为21g。
若装满A气体,其质量为22g,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32 C.64 D.128 ADC二、有关气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根据气体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M=22.4×ρ
(ρ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密度)
2、根据相对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M1=M2×D相对
3、根据物质的量概念求相对分子质量:M=m/n
4、根据化学方程式求相对分子质量三、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和结构式的确定①元素的质量
②元素的质量比
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产物的量最简式 相对分子质量①标准下密度
②相对密度
③化学反应
④概念分子式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结构式加1molH2相当1个碳碳双键
析出2molAg相当含有1个-CHO
与Na反应放1molH2,相当于1个分子中含有2个-OH或2个-COOH练习1、标准状况下氯气的密度是a g/L,
则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若氯化氢对空气的相
对密度为b,已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则氯的相对原
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
0.16molCO2和3.6gH2O,则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B.一定没有乙烯
C.一定有乙炔 D.一定有甲烷11.2a29b-1D4、某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其中C:H:O的
质量比为6:1:8,该有机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
乙烷密度的2倍,试求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
式,若该有机物常温下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试写
出其结构简式。3、某气态烃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28倍,
其中碳占85.71%。试求该烃的分子式并写出该链烃的可能结构简式。综合练习1、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0molN2和120molH2,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s后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2的
浓度为2mol/L。试求:
(1)用H2浓度表示的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2)N2的转化率
(3)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2、向1 L 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a molNaOH溶液时,
产生的沉淀的量可达到最大值;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
淀开始溶解,当前后加入的NaOH总量达到b mol时,沉
淀不再减少,求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综合练习3、A和B是两种有机物,各取0.1mol充分燃烧,都生成
4.48LCO2(标准状况下)和3.6gH2O。已知A对H2的相
对密度为14;B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且B的水
溶液具有弱导电性。
(1)试求A和B的分子式,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2)写出A转化为B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综合练习4、某金属M的硝酸盐受热时按下式分解:
2MNO3=2M+2NO2 ↑ +O2↑
加热3.40gMNO3,生成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
体积为672mL(标准状况),求M的相对原子
质量。综合练习课件27张PPT。高一化学提高班讲义化学计算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二.差量法三.平均值法 四.极值法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有关反应方程式或化学式,找出有关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式,从而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一)根据反应方程式确立关系式 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尤其是多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时可将其相互叠加),找出有关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1. 46g金属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淡黄色粉末,该粉末跟足量水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A.44.8L B.11.2L C.22.4L D.5.6L 2Na + O2 == Na2O2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关系式: 4Na ————O2 4×23 g 22.4L
46 g V(O2) V(O2)=11.2L 2.工业上常用漂白粉跟酸反应放出的氯气质量对漂白粉质量的百分比(x%)来表示漂白粉的优劣。漂白粉与酸的反应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现为了测定一瓶漂白粉的x%,进行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样品2.00g,加水研磨后,转入250mL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取出25.0mL,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稀硫酸,静置。待漂白粉放出的氯气与KI完全反应后,用0.100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生成的I2,反应如下:2Na2S2O3+I2=Na2S4O6+2NaI。滴定时用去Na2S2O3溶液20.0mL。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漂白粉的x%。 Cl2 + 2KI == I2 + 2KCl
2Na2S2O3+I2=Na2S4O6+2NaI 关系式: Cl2 —— I2 ——2Na2S2O3 71 g 2 mol
m (Cl2)m (Cl2) =0.71 gX% =0.71 g / 2.00 g ×100%
=35.5%(二)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守恒关系确立关系式 3.含FeS2 65%的硫铁矿在燃烧的时候,有1.8%的硫受到损失而混入炉渣。由这种矿石2 t可以制得98%的硫酸多少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
4FeS2+11O2 == 2Fe2O3 + 8SO2 2SO2 + O2 == 2SO3
SO3 + H2O==H2SO4
关系式: FeS2 ————————2H2SO4 120 196
2 t×65%×(1-1.8%) 98%×m(浓H2SO4)
m(浓H2SO4) = 2.13 t 4.分析磁铁矿(主要成分为Fe3O4)时,将铁沉淀为Fe(OH)3再灼烧至Fe2O3,若灼烧后Fe2O3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试样中Fe3O4的质量分数,则需取试样多少克? 设试样质量为m,其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w
2Fe3O4 ~ 3Fe2O3
2×232 3×160
mw w g
(三)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确立关系式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守恒的原则,确立有关物质间的关系式。 5.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是( )
A.1∶3 B.2∶3 C.1∶1 D.4∶3 (NH4)2SO4———SO2+6+4+2e关系式: N2?~?3SO2 6.将等体积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硫酸,有黄色沉淀产生。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这表明原混合溶液中H2S与Na2SO3的质量比为( C )
A.1∶2 B.2∶1 C.34∶63 D.63∶34 关系式: 2H2S?~?Na2SO32×34 126二.差量法 当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若引入数学中的“等比定理”,有
这样可将化学反应中相关联且成比例关系的物理量,根据其从始态到终态的差值来进行简约计算。(一)质量差量 7.KCl和KBr组成混合物8.00g。溶于足量水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13.00g,求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KCl → AgClKBr → AgBrCl、Br的质量未发生变化,变化的是K → Ag K → Ag △m
39 108 108-39
m(K) 13.00 g- 8.00 gm(K)=2.83 g 8. 25.4g NaHCO3与AgNO3的混合物,加热到500℃左右,待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冷却,再加足量稀硝酸,然后把溶液蒸干,得无水盐25.5 g,原混合物中AgNO3的质量是( A )
A.17 g B.8.5 g C.8.4 g D.9.2 g NaHCO3 → NaNO3 △m
84 85 1
m(NaHCO3) 25.5g-25.4g始态:AgNO3+NaHCO3 ,终态:AgNO3+NaNO3,AgNO3质量未发生变化,m(NaHCO3)=8.4gm(AgNO3)=25.4g-8.4g=17g(二)气体体积差量 9.标准状况下,H2和O2的混合气体a L,引爆后冷却到原来状况,气体体积减少至b L,则在原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可能为( AD )2H2 + O2 ==== 2H2O △V(a-b)L2 1 0 3最后,讨论氢气完全反应和氧气完全反应两种情况。 10.已知H2S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
2H2S + O2(不足)==== 2S↓+ 2H2O 2H2S + 3O2(足)==== 2SO2 + 2H2O
120℃时,H-2S与O2混合气体全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况,体积减少30%,求原混合气体中H2S的体积分数。 2H2S+O2=====2S↓+2H2O △V
2 1 0 2 1
2H2S+3O2=====2SO2+2H2O △V
2 3 2 2 1
得 无论发生哪个反应,损耗的体积都为H2S体积的1 / 2。
混合气体中H2S占2×30%=60%
11.在某容器中通入a mol CO2气体,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变为b mol,则被吸收的CO2的物质的量为( )
A.2b mol B.(a-b)mol
C.2(a-b)mol D.(2a-b)mol (三)物质的量差量 2Na2O2+2CO2==2Na2CO3+O2 △n0 2 0 1 1
n(CO2) (a-b)moln(CO2)=2(a-b)mol 12.在1个标准大气压、200℃时,将氢氧混合气100 mol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测得混合气体为73 mol。求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 2H2 + O2 == 2H2O △ n 1 2 1
n(H2) n(O2) 100mol-73mol参加反应的气体物质的量:
n(H2)=54mol,n(O2)=27mol若O2过量,则原有H2 54mol,O2有100mol-54mol=46mol若H2过量,则原有O2 27mol,H2有100mol-27mol=73mol 13.在常温常压下,将0.4 mol 甲烷与乙炔(C2H2)的混合气体跟1mol过量的O2混合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测得混合气体为0.65 mol,求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 CH4 + 2O2 == CO2 + 2H2O △ n1 2 1 2n(CH4) 2n(CH4) 2C2H2 + 5O2 == 4CO2 + 2H2O △ n 2 5 4 30.4 moL-n(CH4) 0.6mol-1.5n(CH4) 2n(CH4)+ 0.6mol-1.5n(CH4) =(1+0.4-0.65)moln(CH4) =0.3mol三.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根据平均值原理(混合物中某一量的平均值,必大于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小值,而小于各组分中相应量的最大值)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 平均值法最快捷的解题方法是十字交叉法(又称图解法),该法适用于二元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对含量的某些计算,如有关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 1.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数学推导:A·a + B·b = (A + B)·c即表示为:(a>c>b)2.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 14.Mg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求混合物中MgO和CuO的质量比。 MgO中,O%=40%,CuO中,O%=20% 15.晶体硼是由105B和115B两种同位素构成的。已知5.4 g晶体硼全部氢化生成B2H6(硼烷)气体时,可得标准状况下5.6 L硼烷,则晶体硼中和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是 A.1∶1 B.1∶3 C.1∶4 D.1∶2 2B——————B2H6
2M(B) g 22.4L
5.4g 5.6LM(B) =10.8 16.把一定量的铜和硝酸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原混合物中铜和硝酸铜物质的量之比。【2Cu(NO3)2 === 2CuO + 4NO2↑+O2↑】 由于Cu → CuO,Cu(NO3)2 → CuO,所以生成的CuO物质的量与原混合物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生成固体全部是CuO,所以M(混)=M(CuO)=80。四.极值法 极值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模糊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它采用的是“抓两端、定中间”的方法,即将题设条件构造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其中间量值。
19.2.3 g纯净金属钠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为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设Na完全氧化为Na2O,
2Na → Na2Om(Na2O)=3.1g46g62g2.3g设Na完全氧化为Na2O2,
2Na → Na2O2m(Na2O2)=3.9g46g78g2.3g3.1g<3.5g<3.9g氧化产物应为两种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23. 1.4 g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混合物,与水完全反应后蒸干溶液得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79g,则该混合物中碱金属的质量分数为( ) A.25.7% B.35.2% C.44.5% D.64.5% 设1.4g全是碱金属R
R → ROH1.79gM1(R)M1(R)+171.4g设1.4g全是R2O
R2O → 2ROH2M2(R)+161.4gM1(R)=612M2(R)+341.79gM2(R)=24.324.3<M(R)<61M(R)=39所以该金属为钾设1.4g全是K
K → KOHm1(KOH)39561.4g设1.4g全是K2O
K2O → 2KOH941.4gm1(KOH)=2.01g2×56m2(KOH)m2(KOH)=1.67g课件8张PPT。第三节 饮食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乙醇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俗称酒精
在通常条件下呈液态、可溶于水、易挥发、有香味 2.分子结构 2、酯化反应
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
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1、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反应物都是无水液体?
3、反应混和液的混和顺序如何?为什么?
4、为什么要用饱和碳酸酸钠溶液吸收产物?
5、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思考:2.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原子数较少的酯是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酯可做溶剂,并用于制备食品工业的香味添加剂。 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3.酯的水解 【活动、探究、思考】“乙酸乙酯的水解”
1、实验中为什么采用水浴加热?
2、根据现象分析酯在酸性、碱性、中性哪种条件易水解呢?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要点]
1、电子式 2、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
[要点分析]
一、电子式
电子式—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用电子式表示微粒的结构。
1.原子的电子式:用“·”将其最外层电子数表示出来即可。例如:
2.离子的电子式: ①阳离子的电子式:即它的离子符号。例如:Na+、Ca2+、Mg2+ ②阴离子的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①XY型 ②X2Y型 ③XY2型 ④混和型 NaOH Na2O2 NaOH中O和H元素是以共用电子对结合,而Na+和OH-则以阴阳离子静电作用
4.共价型分子
①X2型 H2 N2 Cl2 ②XY型 HCl HBr ③X2Y型 H2S H2O ④XY2型 CO2 CS2
CO2的电子式不能写成 ,此电子式从表面上看每个原子都符合8e稳定结构,若分析一下,它不符合客观事实, ,共用电子对为双方原子各提供一个,这样C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不符合事实。
⑤XY3型 NH3 ⑥XY4型 CH4 CCl4
5.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 Na2S:2Na·+→
共价化合物 HCl:H·+→
注意:离子化合物电子式和共价分子的区别
离子化合物首先形成阴阳离子之后,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的,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要标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共价分子是由共用电子对形成,没有离子,所以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不能写成离子形式。例HCl的电子式不能写成 。因此在写电子式时首先要看清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分子。
二、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对于离子化合物,例NaCl中,Na元素为+1价,表示一个Na原子失去一个电子,Cl元素为-1价,表示一个Cl原子得到一个电子。
对于共价化合物,例H2S中,H元素为+1价,S元素为-2价,H2S是由共同电子对形成的,没有电子得失,H为+1价表示一个H原子与S原子共用一对电子,且共用电子对偏离H原子;S为-2价,表示一个S原子共有两对电子,且共用电子对偏向S原子。由此可见,化合价的实质是一个原子转移电子的数目。元素化合物发生变化,说明电子发生转移;电子发生转移,导致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二者关系:
例如:S元素由-2价升为+4价, ,说明一个 ; 当一个 原子得3个电子,则N元素化合价变为+2价, 。
(1)可用双线桥表示化学反应中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在线上标出“失去”或得“得到”电子的总数。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可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物中不同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总数,箭头指出电子转移方向。
三、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初中从得失氧的角度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从化合价变化的情况来分析,所有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没有发生变化两类。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变化是电子转移的结果,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化合价变化,实质是电子转移。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⑥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⑦反应产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上述各概念间关系可归纳为: CuO: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H2: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可缩写为: 得 ~ 降 ~ 氧 ~ 还 ~ 还 失 ~ 升 ~ 还 ~ 氧 ~ 氧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根据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组成的特点,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不能包括所有的反应,例如:
[例题分析]
1.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分析:(A)错,H2S是共价分子没有离子,是靠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应改为: (B)错,在CO2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一个C原子共用4对电子,一个O原子共用2对电子。应改为: (C)错,NaF是离子化合物,应改为 (D)正确。
2.用线和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注明氧化剂和氧化产物
(1)2KClO3 2KCl+3O2↑ (2)S+3C+2KNO3 K2S+3CO2↑+N2↑ (3)FeS+12HNO3=Fe(NO3)3+H2SO4+9NO2↑+5H2O
分析: (1) 氧化剂-KClO3,氧化产物-O2,这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氧化剂-HNO3? 氧化产物-Fe(NO3)3、H2SO4
[本周参考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A、Na+H2O→NaOH+H2 B、Cl2+H2O→HCl+HClO C、F2+H2O→HF+O2 D、NO2+H2O→HNO3+NO
2.关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H2中H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H2只是氧化产物 C、H2只是还原产物 D、该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原子个数相等
3.在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2∶1 B、1∶1 C、2∶3 D、3∶2
4.在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4∶10 B、1∶4 C、9∶1 D、1∶9
二、填空题
1.在下列反应中,3Cu+8HNO3=3Cu(NO3)2+2NO↑+4H2O,当有0.3克NO气体生成时,被还原的HNO3是________克,得到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克。
2.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2HClO=2HCl+O2↑ 氧化剂: 氧化产物: (2)2FeCl3+Cu=2FeCl2+CuCl2 氧化剂: 还原产物: (3)2AgNO3=2Ag+2NO2↑+O2↑ 还原剂: 还原产物: (4)Cl2+2NaCl=NaCl+NaClO+H2O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5)S+3C+2KNO3=K2S+3CO2↑+N2↑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B 2.D 3.B 4.D
二、填空题
1. 0.63; 2.8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