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学
会
看
病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主要内容
母亲让(儿子 )借助( 她给的看病提示 )去医院( 独自看病 ),结果儿子(学会了看病)。
狠心 残忍 冷漠
默读课文,这位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做法,你赞同吗?
我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
我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理由是: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划出描写母亲心情的句子,读一读,用文中的内容说说她的想法。
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因为——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地震中的父与子》)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小练笔:
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孩子, 。”
《剥豆》
我的发现
共同点
主题 父母之爱
人物 母亲、儿子
写作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
主要的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
《学会看病》和《剥豆》这两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比一比:《学会看病》和《剥豆》这两个故事在心理描写方面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会看病》:独白式、慢节奏。
《剥豆》:对比,一快一慢。
想一想:能不能把《学会看病》和《剥豆》这两个故事心理描写的方法互换?为什么?
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狠心 残忍 冷漠
狠心 残忍 冷漠
毕淑敏,国家一级女作家,她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又开始专业写作,被誉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她创作的多部长篇小说均反响热烈,如《血玲珑》、《女心理师》等;并数十次获奖。
作者简介
《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