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 课件(20张PPT+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毛主席在花山 课件(20张PPT+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7 19:37:27

文档简介




28*毛主席在花山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人物:
地点:
毛主席
花山
花山 花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走近伟人
碾 簸

箕 俺

吱 筒

炊 沏

瓷 舀


(jī)
(niǎn)
(碾米)
(bǒ)
(颠簸)
(簸箕)
(chuī)
(zhī)
(嘎吱)
(炊事)
(tiáo)
(cí)
(陶瓷)
(笤帚)
(yǎo)
(qī)
(沏茶)
(舀水)
(tǒng)
(ǎn)
(俺们)
(竹筒)

我会读
俺们 舀水 碾子 簸箕 笤帚 操劳 沏茶 皱眉 旮旯 干扰 拘束 花椒
凉在石板上 粗瓷碗 炊事员
吱吱扭扭 一筒茶叶 夜以继日
我会认
夜以继日:

诚恳:
为难:
陆续:
旮旯:
端详:
局面:
操劳:
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真诚而恳切。
感到难以应付。
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
课文中指费心料理(事务)。
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地方。

仔细地看。
词语解释

朗读
这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时的几件事?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群众回来碾米
给碾米群众送茶水喝
帮群众推碾子
请群众回来碾米
给群众沏茶喝
帮母女俩推碾子


课文表现了毛主席什么样的情怀?
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返回3
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这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返回3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呢? 说说你的感受吧!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正因为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才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我们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只有关心群众,关心他人,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才能得到别人的拥护。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人。



聆听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写人记事:
要写出人物所做的事情来,通过事情来体现人物的品格和精神。同时要注意,在记事中注意人物刻画。(注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
描写一个场景(运动会、元旦文艺表演等),交代场景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活动的内容等。概括描写场面气氛(面);具体描述场面过程(点)。交代活动的结束,也可抒发自己的感受。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