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兰溪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2006.12
化学试题
原子量:H 1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K 39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Ba 137
第 Ⅰ 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在水中部分电离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HCO3 B.CH3COOH C.H2SO4 D.CO2
2.0.5L 1mol/L的AlCl3溶液与0.2L 1 mol/L的MgCl2溶液中,Cl-浓度比为-----------------------( )
A.15∶4 B.1∶1 C.3∶2 D.2∶3
3.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氯离子的是--------------------------------------------------------------( )
A、氯酸钾溶液 B、液态氯化氢 C、液氯 D、氯水
4.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 )
A. CuO → Cu B. Cl2 → HClO C. KClO3 → O2 D. Al → Al2O3
5.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下列关于此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C.既含Na+,也含K+ D.可能含Na+或K+
6.饱和氯水长时间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的量减少的是:①Cl2 ②HClO ③H2O ④HCl
⑤O2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⑤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还原剂失去电子越多,还原性就越强
B.失去电子难的物质,得到电子就越容易
C.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其生成产物为还原产物
D.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8.若1.8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 )
A.Al B.Mg C.Fe D.Zn
9.下列氧化物不能与铝粉发生铝热反应的是------------------------------------------------------------------( )
A. Fe3O4 B. MgO C. MnO2 D.V2O5
10.实验中需1mol/L的NaOH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分
别是--------------------------------------------------------------------------------------------------------------- -( )
A.950mL,38g B.1000mL,40g C.475mL,19g D.500mL,20g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3COOH+NH3=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H++OH-=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2H+=Ba2++H2O+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Na+H2O=Na++OH-+H2↑
12.对于反应:TiCl4+4Na=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氧化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B、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
C、Ti是氧化产物
D、若有1mol TiCl4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为4mol
13.不能用来鉴别Na2CO3与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C.制成稀溶液,分别加入CaCl2溶液 D.制成溶液,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14.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L 1mol/ 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的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D.在铜和硫的反应中(提示:生成Cu2S),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15.在硫酸钠和硫酸钾的混和溶液中,当n(Na+)=0.2 mol,n(SO42-)=x mol, n(K+)=y mol时,则x和y的关系是 -----------------------------------------------------------------------------------( )
A、y=2(x+0.1) B、x=y/2 C、y=2x-0.1 D、x=0.1+y/2
16.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投入的Na、K一定等质量
B.投入的Na的质量小于K的质量
C.曲线为Na,为K
D.稀盐酸的量一定是不足量的。
17.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18. 已知X2 Y2 Z2 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W2>Z2>X2>Y2,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的是: ------------------------------------------------------------( )
A. 2W—+Z2=2Z—+W2 B. 2X—+Y2=2Y—+X2
C. 2Y—+W2=2W—+Y2 D. 2Z—+X2=2X—+Z2
19.将3.6克含有杂质铝的金属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在标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V)为----( )
A.V=4.8升 B.V=3.36升
C.2.98升20.用密度为1.32g/cm3的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BaCl2溶液中,直到沉淀恰好完全为止。已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等于原BaCl2溶液的质量,则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1.9% B.42.1% C. 5.67mol/L D. 13.5mol/L
第 Ⅱ 卷(共50分)
三.填空题(共40分)
21.(6分)用“双线桥”表示下面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并填空:
4Zn + 10HNO3(稀) = 4Zn(NO3)2 + NH4NO3 + 3H2O
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硝酸的质量比是 ,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 ,当反应中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NH4NO3的物质的量是 mol。
22. (3分)19%的MgCl2溶液中Cl-和H2O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
23.(3分)微粒3717Cl中有____个中子,____个电子,此微粒对应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
24.(2分)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各元素中,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元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写元素名称)
25. (6分)草木灰是一种常用的肥料,其有效成分是钾盐。为了测定其成分,某个学生进行实验如下:分别取A、B、C三份草木灰的浸出液,A中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B中加入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C中加入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草木灰中含有的钾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26.(10分) 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常见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
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
件已略去)。
请回答:
(1)写出X 与Y化学式 : X Y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向 Y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写出Al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 (10分)实验室要配制100mL 1mol·L-1的Na2CO3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仪器中,不会用到的是 ______________
A.锥形瓶 B.200mL容量瓶 C.量筒 D.胶头滴管 E.100mL容量瓶 F.天平
(2)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量瓶上除有刻度线外还应标有___________,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4)人们常将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骤: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移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5)配制完毕后,教师指出有四位同学各进行了下列某一项错误操作,你认为这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溶解冷却的溶液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转入定容操作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6)通过计算可得出可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______________克。若用Na+浓度为4mol/L的Na2CO3溶液配制应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_____mL该溶液。
四、计算题:(10分)
28.某工厂每天排泄废水1000m3,经化验知废水中含游离氯(Cl2)量为5×10-4mol/L,H+浓度为
1×10-3mol/L,若用固体Na2SO3处理游离氯(Cl2)(化学方程式:Na2SO3+Cl2+H2O===Na2SO4+2HCl)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厂每天需98%的Na2SO3固体多少千克?
(2)处理后溶液中H+浓度有多大?
兰溪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题卷 2006.12
三、填空题(40分):
21.
4Zn + 10HNO3(稀) = 4Zn(NO3)2 + NH4NO3 + 3H2O
, , , 。
22. .
23. , , 。
24. 和 。(写元素名称)
25 、 和 (均填化学式),
26. (1)X Y
(2) 。
(3) 。
(4) 。
27.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0分)
28.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兰溪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2006.12
化学答案
一、二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D
B
B
D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A
D
B
A
C
D
C
二、填空题(40分):
21.
NH4NO3, 1:9, 1:4, 0.5。
22. 20:9
23. _20__,_17 _, _ __。
24. __碳___和____硅 __。(写元素名称)
25 ____KCl__、K2SO4___和___K2CO3_(均填化学式),
26. (1)X NaHCO3 Y NaOH
(2) HCO3-+OH -= CO32- +H2O
(3)Cl2+2NaOH=NaCl+NaClO+H2O
(4)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27.
.(1) ABC_
(2) 烧杯、玻璃棒。
(3) 使用的温度 检查是否漏水。
(4) 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 BEAGCDF(填各步骤序号)。
(5) B
(6)10.6___ _50__
四、计算题:(10分)
28. (1)64.3Kg (5分)
(2) 2×10-3mol/L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