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闽教版 七年级上
活动背景
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视电话、网络购物等就在我们的身边。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加速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改变了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北大方正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带来了汉字印刷的第二次革命,视频电话让人备感亲切,网络购物风靡全球。
苹果公司推出首款平板电脑
王选研制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小朋友与妈妈通视频电话
网络购物
活动目标
1.了解信息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3.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任务一 :探讨信息的奥秘
04
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有三种—物质、能量和信息。信息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大多与物质和能量有关。信息学是一门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以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为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目标,研究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
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交流乃至应用有关的各种技术。
探究活动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全球每天的信息量都呈指数增长,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增强信息意识,了解信息的特征,不仅要能运用信息技术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还要能运用信息技术快速判断信息的真伪。学会用信息技术有效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沟通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活动主题一:认识信息及其特征
认识信息
01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里,每一天我们都在与信息打交道。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
例如,日出、月落、花谢、鸟啼以及气温的变化、股市的涨跌等,都是信息。而人通过手势、表情、眼神、说话等简单行为来表达某种情感,传递某种信息。
事实上,同学们和着欢快的乐曲做广播体操,根据交通信号灯的提示过马路,看电视、听广播、阅读报刊、查资料、写文章、做作业、打电话、发传真、写电子邮件等活动,都伴随着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
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根据你对信息的理解,填写表中的某事或某物所包含的信息。
事物所包含的信息
事或物 包含的信息
日出 太阳颜色由红变白,太阳亮度变得刺眼,等等
秋风扫落叶
铃声响起
黑板
认识信息特征
02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如下几种特征:
①可存储
②可传递
③可利用
人的大脑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纸张、胶片、磁带、
磁盘、光盘、U盘、IC卡等都是存储信息的介质。信息可以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形态存储在各种介质中。
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载体进行传递。传递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有语言、表情、动作,还有书刊、电视、电话、手机、广播和网络等。
信息在工业、农业、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利用。
④可共享
⑤可识别
⑥可转换
⑦可处理
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人们可以通过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识别信息的真伪。
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例如,自能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或计算机码。
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可以进行决策、研究、创作、创造等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在处理信息时,既可以转变信息形态,又可以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
活动主题二: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解读古代信息技术
01
远古时代,人们主要通过声音、动作等传递信息,依靠大脑加工和存储信息。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出现了借助其他工具传递信息的方式。
在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信息传递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火来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
在古希腊,曾用银盾反射太阳光实现各城堡之间的信息联络。
语言、文字、造纸技术、印刷技术等重大发明,对信息传播产生了重要作用。
认识近代信息技术
02
19世纪,随着电报、电话、无线电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输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1844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设计出了著名的“莫尔斯电码”,它利用“点”“划”和“间隔”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等符号。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建立了贝尔电话公司,也就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前身。
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
1895年,意大利的马可尼与俄国的波波夫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通信活动,开创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
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发明无线电广播,预示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
03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催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因特网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
04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能够把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人们对真实环境的理解与体验的技术,如图所示。这种技术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物体,并通过传感技术将虚拟物体准确“放置”在真实环境中,借助显示设备将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再呈现给使用者一个感官效果真实的新环境。
虚拟汽车修理操作
商场虚拟试衣镜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汽车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几万甚至几千万台电脑和服务器互联成一片(即为“云”),软件和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接入数据中心,按各自的需求进行存储和运算。
“云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云盘、网盘、搜索引擎、电子信箱等,使用者只要注册或拥有账号密码就能得到大量存储空间或信息。
在未来,计算能力会像使用煤气、水电一样方便、便宜,基因图谱测序、解析癌细胞等涉及大量计算的工作都可以通过“云计算”完成.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它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已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居民二代身份证、城市一卡通、车船导航系统、高速路口不停车收费系统等。
此外,我国已在城市管理、智能家居、物流管理食品安全、数字医疗、定位导航、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研究。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将更加节能、安全、方便、舒适。
查找资料,收集物联网应用的案例,在小组中讨论并将结果填写在下表
物联网应用案例
应用领域 应用案例
城市管理 通过手机软件,查询各路公交车运行情况。比如,查看公交车实时位置、实时到站、实时离站等信息,方便我们规划乘车路线,节省等车时间。
智能家居
物流管理
食品安全
数字医疗
定位导航
环境监测
创新活动
1.从表中的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将内容填写在表中
图示 信息内容
10℃~14℃
阵雨转阴
微风
创新活动
2.阅读以下例子,分析其表现的信息特征。
例1,我国成功发射了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三号”,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例2,在现实生活中,IC卡已得到普遍的使用,有的学校把学生证做成EC卡,学生可用C卡在学校里借书、就餐。
例3,某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到博客,其他同学从他的博客里获得了好的学习经验。
例4,观测到的气温、风向、云图等原始气象信息,经过计算机的加工处理和气象工作人员的解读,就能做出较准确的天气预报。
例5,赵先生的手机收到一则获奖信息:尊敬的客户,恭喜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价值8万元的特等奖奖品,请您先把1000元的手续费电汇给我们,我们将马上给您寄去奖品。汇款账号:955823654879512。
(信息的可传递性)
(信息的 性)
(信息的 性)
(信息的 性)
(信息的 性)
创新活动
3.当今时代是充满发明与创造的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创造者、发明家。请你畅想未来十年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设想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产品,为新产品命名并描述其主要功能。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设想。
产品名称: 。
产品功能: 。
任务二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继续发展,必将引起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彻底变革。
探究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也给个人生活带来便利和好处;
另一方面它会给人类带来诸多问题,如信息泛滥、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网络陷阱等。
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对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是青少年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活动主题一: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生活质量。
请同学们列举实例说明信息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02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有人通过网络制造信息垃圾,有人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犯罪,有人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等。
请同学们列举实例说明信息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风靡全球以来,数以亿计的使用者整天沉溺于网络,患了“网络成瘾症”。据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普及率达到479%。《中国青少年第三次网瘾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瘾青少年约有4200万人。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03
为推动网络道德建设,增强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倡导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网络环境,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和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是我国青少年网络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在今后的网络使用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合法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甄别能力,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活动主题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
体验人工智能
01
机器人网站,与小聊天,体验机器人小i的智能。
在浏览器窗口的地址栏里输入网址:http:// Xiaoi. com/,按回车键,登录小机器人网站。在页面左下方输入窗口中输入文字,即可与小进行交流,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体验并交流:
从小机器人回答你所提问题的结果来看,你认为它相当于人类哪个年龄段的智能?
体验百度地图
02
在浏览器窗口地址栏输入网址:http://map.baidu.com,按回车键登录百度地图网站,如图所示:
单击左边的“搜索”栏,查找你学校的地理位置。单击左边的“路线”栏,查找你学校到你家的公交路线。
创新活动
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用户的增加,中国网瘾青少年人数逐年增加,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青少年整天沉溺于网络和手机?
2.2014年6月7日,在英国举行的图灵测试大会上,聊天程序冒充一个13岁鸟克兰男孩骗过了3%的评委,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如果你是图灵测试的评委,你会提哪些问题?
3.使用百度地图的“地铁”导航栏,查找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到天安门广场的地铁线路。
活动评价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