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重点)
3.学习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学习目标新旧思潮发生激烈的冲突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尊孔复古逆流猖獗一时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民主、科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56、57页第一子目,完成下列表格。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法语:青年美国:卡内基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胡适转述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话北京大学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信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合作探究一: 《兼容并包》也作《北大钟声》,是一幅描绘五四时期在中国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油画作品。画中人物有圭角毕露的陈独秀,留学海外的胡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穿长袍拖长辫却精通六国语言的辜鸿铭,还有李大钊、蔡元培、沈尹默、马叙伦、周作人、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1917年,他们齐聚北大,北大一时间成为大师云集的场所,“新潮”与“故国”对垒,白话与文言相争,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故名“北大钟声”。
油画《宽容》《兼容并包》,现名《北大钟声》 设问:陈独秀认为救治国家的两味良药是什么?内容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品读文章一:《敬告青年》(第一卷第1号)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出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个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旗帜(口号)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民主自然科学法则、科学
精神、科学方法科学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去。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药》思考:陈独秀高举的民主与科学大旗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提出的?品读文章二:《药》(第六卷第5号)设问:鲁迅的这部小说斗争矛头指什么?品读文章三:《狂人日记》(第四卷第5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材料二: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材料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中国历史(人教版)合作探究二: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内容二: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五常——仁、义、礼、智、信思考:什么是旧道德?
什么是新道德?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品读文章四:《文学改良刍议》(第二卷第5号)新文学语言用白话文内容三:倡导白话文 一次,胡适请同学帮他用文言文拟写复电,以婉言拒绝朋友邀请他做行政院秘书的好意,由此比较文言文与白话文哪个好。
之后胡适挑选了一份用字最少、表意完整的文言文电稿:“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而胡适的白话电报写到:“干不了,谢谢!” 小小故事馆(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品读文章五:《文学革命论》(第二卷)内容四: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旧文学新文学陈独秀胡适陈独秀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倡导白话文鲁迅提倡民主与科学3. 主要内容《敬告青年》《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思想
革命文学
革命“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材料三: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合作探究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维护专制的封建礼教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中共十七大报告节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节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创新,与时俱进 近代“中国梦”探索 器物 制度文化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感受历史 肩负未来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