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氧气的制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4-17 09: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教案
泰兴市大生镇洋思中学吴国兵
课题:3.4氧气的制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基本原理。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内、外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方法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难点:催化剂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氧气的用途很广。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制取氧气呢 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3.4氧气的制法(板书)学习目标是(投影):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基本原理;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高效自学,这两个学习目杯一定能达到,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二.引导自学。
1.内容:P49-50本节第一框题“氧气的工业制法”.
2.方法:对照自学思考题快速默看这一框题内容,划出重要语句。
3.要求:两分钟内完成自学任务,并能回答思考题(出示思考题) (投影)
(1)工业上制氧气的原料是什么 采用什么方法
(2)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一过程属分解反应吗
(3)如何贮存氧气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检查自学效果
(1)若“思考题(1)”第2个问题学生不能用准确语言表达,可帮助学生归纳“分离液态空气”。
(2)若“思考题(2)”学生在蒸发分离后得到“氮气和氧气”,则可帮助学生从分析液氮和液氧的沸点入手,归纳得出蒸发分离后应得到“氮气和液氧”。
6.评点:着重帮助学生分析工业上制氧气属物理变化,而不是分解反应.
三.引导实验:
1.内容:“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的催化作用”
2.方法:先自学P50本节第二框题中“实验与思考”的内容
3.要求:一分钟后要能较规范地做出这两个实验
4.学生自学:并准备实验器材
5.检查:(1)请同学们做前两个实验,并注意观察有关实验现象,同时思考:
(投影)
①二氧化锰、氯酸钾各为何颜色
②如何检验某气体是氧气
③两实验中插在管口的带火星的木条是否都着火
(2)做第三个实验,并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着火.
6.评点:二氧化锰具有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的功能.
(过渡) 这种功能化学上称为什么呢 除加热Mn02、KClO3的混合物制氧气外,还可以用什么物质制氧气呢
四.引导自学
1.内容:P51有关叫“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知识。
2.方法:对照咱学思考题,快速默看这部分内容,划出重点语句。
3.要求:三分钟后能完成自学思考题.
4.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投影)
(1)什么叫催化剂 (会默写) 什么叫催化作用
(2)实验室常用哪些物质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分别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各物质名称下面写出其化学式。
5.检查、评点。
(1)引导学生找出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请学生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投影)
①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中,起着是否有氧气放出的决定性作用。
③二氧化锰可增加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
④加热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物也能很快地放出大量氧气,则高锰酸钾是这一反应的催化剂。
(2)纠正文字表达式、化学式中出现的错误。
(过渡)实验室用何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氧气呢
五.观看“氧气的制法和收集”的录像。
六.请学生制取收集一瓶氧气并验满。
七.课堂小结:
1.氧气的工业制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注
(1)原料、原理(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
(3)制取、收集装置及操作。
八.布置作业:P52 习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