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夏启 B.商纣 C.赢政 D.胡亥
2.约瑟?汤恩比:“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刘邦建立“大汉文明”开始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20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3.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 )
A.夏 B.商 C.秦朝 D.西汉
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制度是( )
A.建立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出击匈奴
5.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它属于( )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C.公元前二世纪前期 D.公元前二世纪后期
6.秦始皇统一六国,却二世而亡,下列举措与秦朝速亡无关的是( )
A.焚书坑儒 B.严刑苛法 C.行郡县制 D.修建长城
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它应该是( )
A.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B.公元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公元20世纪70年代
8.在图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下列哪一朝代末年所爆发的农民大起义?(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外征战 B.增加徭役 C.焚书坑儒 D.休养生息
10.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间,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的一场战役是( )
A.楚汉战争 B.巨鹿之战 C.垓下之战 D.长平之战
11.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己,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后他们举起反抗的大旗,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陈胜、吴广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2.公元前209年夏,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史称( )
A.瓦岗农民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赵广起义
13.如果想了解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取得胜利的情景,我们应该去查找的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战
14.汉朝建立后,刘邦下令罢兵归田,招抚流亡,释放奴婢及死刑犯外的所有罪犯,让他们回到生产中去。同时,实行十五税一,减免赋税。汉朝政府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是( )
A.促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复苏
B.促使汉朝国力迅速发展,达到鼎盛状态
C.使汉朝文化昌盛
D.使“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1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咸阳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16.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无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焚书坑儒 C.严刑苛法 D.强征赋税
17.有一个旅游团在旅游的过程中,自主发起保护长城的活动。导游关于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有些模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到咸阳,东到北京
18.《史记》记载:一位谋士向秦王献计说“秦国很强大,和秦国相比,其他诸侯国不过就是一个个郡县罢了,但是就怕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希望大王别吝惜财物,使劲贿赂他们的大臣,让他们自乱其政。这样我们不过耗费几十万两金银而已,而诸侯都可以扫平了。”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后来证明这个建议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小故事表明六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
B.秦国士兵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C.六国联合也不是秦的对手
D.六国大臣收受贿赂自乱其政
19.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 )
A.强征赋税 B.修骊山陵 C.严刑苛法 D.统一度量衡
20.公元纪年法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2018年属于( )
A.公元20世纪20年代 B.公元20世纪初期
C.公元21世纪初期 D.公元19世纪20年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意义?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5)请列举出两项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2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请写出右图中文字的名称。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
【制度的创新】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思想的光辉】
材料三: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3)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精髓的传承】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3.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思想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嬴政掌权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繚;部署全国统一的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两翼,最后灭齐。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农桑。
材料四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王嬴政最终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两方面?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哪几方面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具有农本思想,他们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4)材料四中的董仲舒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用历史术语8个字概括这个建议。这个建议后,什么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4.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帝王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请简评秦始皇。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夏启 B.商纣 C.赢政 D.胡亥
【分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相关知识的识记。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得知: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嬴政自立为皇帝,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故选:C。
2.约瑟?汤恩比:“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刘邦建立“大汉文明”开始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20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分析】本题以“刘邦建立‘大汉文明’开始”为切入点,考查西汉建立。
【解答】依据所学,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刘邦建立“大汉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02年。
故选:D。
3.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 )
A.夏 B.商 C.秦朝 D.西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解答】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夏、商、西周不属于封建王朝。
故选:C。
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制度是( )
A.建立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出击匈奴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故选:A。
5.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它属于( )
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B.公元前三世纪后期
C.公元前二世纪前期 D.公元前二世纪后期
【分析】本题考查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解答】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它属于公元前三世纪后期。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选:B。
6.秦始皇统一六国,却二世而亡,下列举措与秦朝速亡无关的是( )
A.焚书坑儒 B.严刑苛法 C.行郡县制 D.修建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骊山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行郡县制与秦朝灭亡无关。
故选:C。
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它应该是( )
A.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B.公元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公元20世纪70年代
【分析】本题考查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解答】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它应该是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选:A。
8.在图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下列哪一朝代末年所爆发的农民大起义?(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及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末年所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D。
9.《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对外征战 B.增加徭役 C.焚书坑儒 D.休养生息
【分析】本题以《汉书?食货志》的一段记载为切入点,考查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西汉刚建立时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故选:D。
10.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间,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的一场战役是( )
A.楚汉战争 B.巨鹿之战 C.垓下之战 D.长平之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的相关史实。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解答】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1.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己,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后他们举起反抗的大旗,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陈胜、吴广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以“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己,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切入点,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我们因遇雨误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去戍边也要死十之六七。壮士不死则己,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C。
12.公元前209年夏,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史称( )
A.瓦岗农民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赵广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故选:B。
13.如果想了解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取得胜利的情景,我们应该去查找的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垓下之战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如果想了解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取得胜利的情景,我们应该去查找的战役是垓下之战。
故选:D。
14.汉朝建立后,刘邦下令罢兵归田,招抚流亡,释放奴婢及死刑犯外的所有罪犯,让他们回到生产中去。同时,实行十五税一,减免赋税。汉朝政府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是( )
A.促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复苏
B.促使汉朝国力迅速发展,达到鼎盛状态
C.使汉朝文化昌盛
D.使“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分析】本题以“汉朝建立后,刘邦下令罢兵归田,招抚流亡,释放奴婢及死刑犯外的所有罪犯,让他们回到生产中去。同时,实行十五税一,减免赋税”为切入点,考查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知识。
【解答】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百姓失去土地,吃不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人数超过一半。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为尽快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并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促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复苏。故汉朝建立后,刘邦下令罢兵归田,招抚流亡,释放奴婢及死刑犯外的所有罪犯,让他们回到生产中去。同时,实行十五税一,减免赋税。汉朝政府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是促使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复苏。
故选:A。
1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咸阳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战争的知识点,应把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陈胜、吴广”,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故选:B。
16.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无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焚书坑儒 C.严刑苛法 D.强征赋税
【分析】本题主要结合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为切入点,来考查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导致秦朝灭亡的一些原因。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的暴政导致秦朝灭亡。繁重徭役: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残酷的刑法:人民动不动就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秦二世更加残暴。其中秦统一措施上的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故选:A。
17.有一个旅游团在旅游的过程中,自主发起保护长城的活动。导游关于秦朝长城的起止点有些模糊,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到咸阳,东到北京
【分析】本题考查秦长城的相关知识,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解答】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故选:C。
18.《史记》记载:一位谋士向秦王献计说“秦国很强大,和秦国相比,其他诸侯国不过就是一个个郡县罢了,但是就怕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希望大王别吝惜财物,使劲贿赂他们的大臣,让他们自乱其政。这样我们不过耗费几十万两金银而已,而诸侯都可以扫平了。”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后来证明这个建议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小故事表明六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
B.秦国士兵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C.六国联合也不是秦的对手
D.六国大臣收受贿赂自乱其政
【分析】本题以《史记》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秦灭六国的相关知识。解答关键是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的信息。
【解答】由题干材料“希望大王别吝惜财物,使劲贿赂他们的大臣,让他们自乱其政”可以看出,六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六国大臣收受贿赂自乱其政。ABC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
故选:D。
19.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 )
A.强征赋税 B.修骊山陵 C.严刑苛法 D.统一度量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关联的是选项D.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故选:D。
20.公元纪年法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2018年属于( )
A.公元20世纪20年代 B.公元20世纪初期
C.公元21世纪初期 D.公元19世纪20年代
【分析】本题考查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解答】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2018年为21世纪初期。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选:C。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
(2)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意义?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5)请列举出两项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秦朝的建立及巩固。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莫定了经济基础,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答】(1)据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结合所学可知,“卫鞅”指商鞅。“孝公”指秦国国国君秦孝公。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2)材料一指的是商鞅变法。它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増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一中的商鞅变法为材料二中的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二中的秦王是秦始皇嬴政,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据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臭,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中可以看出,李斯反对的是周朝的分封制度,李斯的反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5)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统一道路和车辆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故答案为:
(1)商鞅;秦国。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増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嬴政;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分封制;郡县制。
(5)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统一道路和车辆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请写出右图中文字的名称。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
【制度的创新】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思想的光辉】
材料三: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3)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精髓的传承】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分析】本题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制度、思想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为切入点,考查我国文字的演变、秦朝创立的制度、孔子的贡献等。
【解答】(1)依据所学可知,右图中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根据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结合所学可知,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包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皇帝制度。
(3)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书《论语》一书;依据材料三可知,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表现在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4)依据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知,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皇帝制度。
(3)鲁国;《论语》;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
(4)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3.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思想统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嬴政掌权后,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繚;部署全国统一的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两翼,最后灭齐。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农桑。
材料四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王嬴政最终实现统一的条件有哪两方面?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哪几方面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具有农本思想,他们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4)材料四中的董仲舒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用历史术语8个字概括这个建议。这个建议后,什么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秦朝和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采取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措施。
【解答】(1)根据材料一“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如楚国的李斯、魏国的尉繚;部署全国统一的策略,秦王采纳李斯的建议,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先扫两翼,最后灭齐”可知秦王嬴政最终实现统一的条件有秦嬴政重用人才;正确的战术等。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路轨;统一文字。
(3)材料三体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具有农本思想,他们在位期间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封建贞观之治盛世局面。
(4)根据材料四的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可知这里的“臣”指的是董仲舒;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上书给汉武帝的建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答案为:
(1)秦嬴政重用人才;正确的战术等。
(2)统一度量衡;统一路轨;统一文字。
(3)“文景之治”。
(4)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24.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勤与惰、明与昏、仁与暴往往和国家的兴与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帝王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请简评秦始皇。
【分析】本题以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为背景,考查秦朝灭亡和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1)材料中的“废先王之道”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朝的灭亡主要是秦的暴政所致,秦始皇统治时期,赋税、徭役繁重,刑罚残酷。秦二世统治时期更加残暴。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灭亡。
(2)“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陈胜、吴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据所学知,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皇帝,他统一全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北击匈奴,兴修灵渠,开发南疆。同时他也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陵墓等。沉重赋税:农民上交收获物2/3给国家。刑法残酷。
故答案为:
(1)不是;秦因暴政而亡。
(2)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皇帝。主要功绩有:统一全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北击匈奴,兴修灵渠,开发南疆。(任答3点)过体现在: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徭役繁重:修阿房宫、骊山陵墓等。沉重赋税:农民上交收获物2/3给国家。刑法残酷。(任答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