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8 13:02:56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年开始,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新教材确定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分析】本题以2017年开始,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新教材确定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九一八事变。
故选:A。
2.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以下对这一公祭仪式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②加强军备,积极备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③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避免悲剧重演 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题目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杀;重点理解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解答】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助于铭记胜利和光荣,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有助于培养人们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人们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选项②理解错误。
故选:C。
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过程中所作的笔记。该笔记最能说明的是(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和部分东北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本 侵略。?1937﹣1938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四次大会战。?1940年8月,八路军打响了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从七七事变到T940年,各地侨胞捐款六亿多元。
A.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B.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中流砥柱
C.国民党的抗战对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D.抗日战争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小明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过程中所作的笔记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和部分东北军”“国民政府”“八路军”“各地侨胞”等可知,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
故选:A。
4.历史课上,四位同学对近代中国取得某次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了探讨:
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战场,分割包围
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他们探讨的战争应该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分析】本题以历史课上,四位同学对近代中国取得某次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了探讨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依据所学,抗日战争形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的抗争下,在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题干的中“战争”应该是抗日战争。
故选:B。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
A.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扰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全面内战爆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知识点。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解答】由材料《红星照耀中国》“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可知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后,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故选:B。
6.这是某次战役的主要战绩表,你知道这次战役的名称吗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摧毁据点
1800多次 2.5万多人 2000多公里 大量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卢沟桥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知识点。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解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战斗次数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摧毁据点近3000个。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根据战绩表可知其反映的是百团大战。
故选:C。
7.“1937年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面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文中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以《抗战宣言》的发表为切入点,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7月17日”可知,《抗战宣言》发表的背景是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战争的开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故选:B。
8.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建设起来,殷勤、刻苦、实践、奋斗﹣﹣造成整个民族生活的中心……巩固整个民族“活”与“做人”的力量……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西安事变爆发后
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
【分析】本题以侯仁之先生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民国二十年”,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所以与之有关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爆发,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故选:A。
9.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意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胜利没有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新中国成立。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故选:A。
10.《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它出现的背景是(  )
A.七七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分析】本题以“《松花江上》为切入点,考查了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松花江”可知这是指的东北地区,跟东北地区有关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抵抗,次日清晨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随后日军只用四个多月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故《松花江上》出现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
故选:C。
11.1939年春,一曲《嘉陵江上》唱响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抗日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自忠 B.叶挺 C.谢晋元 D.左权
【分析】本题以1939年春,一曲《嘉陵江上》唱响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抗日战场为依托,考查张自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39年春,一曲《嘉陵江上》唱响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抗日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张自忠。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张自忠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亲自指挥,不幸壮烈牺牲。
故选:A。
12.如图的建筑气势恢弘,庄严肃穆,虽具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你知道它所反应的历史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知识。
【解答】由图片中遇难者30万结合所学知道,这是描述的南京大屠杀的知识。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其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日军犯下了滔天罪刑。
故选:D。
13.九一八事变后,包括曾经是一些山林土匪在内的东北各族民众积极抗日,这体现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得益于(  )
A.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B.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C.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援抗日
D.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解答】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全国人民共同抗日。故九一八事变后,包括曾经是一些山林土匪在内的东北各族民众积极抗日,这体现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得益于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故选:B。
14.1940年,八路军电令:“由于国际形势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线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又于八月攻西安截断西北之交通”因此我军应积极行动,电文中“行动”指的是(  )
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孟良崮战役 D.蘑菇电述
【分析】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的相关史实。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发起大规模进攻。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给出的信息“1940年、八路军、敌又于八月攻西安截断西北之交通”可知这里的“行动”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发起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故选:A。
15.下列抗战中的著名战役与其过程、地位、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全国抗战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
②武汉会战﹣﹣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③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20师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④百团大战﹣﹣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①淞沪会战﹣﹣全国抗战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④百团大战﹣﹣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表述正确。②枣宜会战而不是武汉会战﹣﹣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③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而不是120师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故选:D。
16.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原因是(  )
A.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主张
C.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确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史实。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解答】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原因是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C。
17.当时任日本驻北平武官的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说:“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下列哪一史实能够证明这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分析】本题以当时任日本驻北平武官的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解答】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在北平西南宛平县(今属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制造的军事冲突。日军挑起事端、进而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中国军队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的作战,称为卢沟桥抗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开始。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道:“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华北事变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故选:A。
19.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其发动者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相关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分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发动者张学良”。
【解答】由材料信息“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发动者张学良”可知,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B。
20.日军华北方面军称此役为“挖心战”,将每年的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同时还引起日军内部产生“不应变更倾注主力于中国的主旨”的争论,因而推迟了日本南进步伐相关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日军华北方面军称此役为“挖心战”,将每年的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同时还引起日军内部产生“不应变更倾注主力于中国的主旨”的争论,因而推迟了日本南进步伐相关战役是百团大战。通过关键信息是“华北”,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故选:C。
 
二.材料题
21.2017年是中华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
(2)图二反映的事件与图一反映的事件相比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谈谈你的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日本为侵略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在中国犯下滔天的罪行。
【解答】(1)图一中显示的是日军占领沈阳。结合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非法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东北守军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东三省。因此图一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图二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相比,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战由局部转向全面。面对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12月,首都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
(3)依据所学知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场上拖住了日军陆军的绝大部分兵力,配合了盟军的作战,同时盟军也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支援。
故答案为:
(1)九一八事变;杨靖宇。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庆。
(3)认识: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给予支持和帮助。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l)上述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召开的地点?
(2)这次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谁当选了中共中央主席?并把什么写入党章,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为依托,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l)据材料“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可知,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在延安;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了中共中央主席,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l)中共七大;延安。
(2)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3)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4)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3.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材料一:
(1)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材料二: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再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说到痛心处声泪俱下,蒋的回答是:“你现在就是用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变。
(2)材料二中张蒋谈话之后,张学良等实行“兵谏”这一事件指什么?该事件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我国的抗战进入了什么阶段?此后日本制造了哪一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罪行?
材料四: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美化侵华战争,拒绝对当年侵华事实赔礼道歉。对此,你想对日本政府说些什么?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解答】(1)依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张学良等实行“兵谏”这一事件是指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材料三反映了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制造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罪行,属于这一罪行的是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全民族抗战。
(5)本问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从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认真反思并承担战争责任,并以史为鉴。
故答案为: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影响: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阶段;南京大屠杀。
(4)全民族抗战。
(5)从日本政府应正视历史,认真反思并承担战争责任等方面作答。
24.某班同学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按研究主题分3个小组,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实践活动
(1)第一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歌曲”,他们学唱了其中两首。请依据歌词回答问题。
歌曲一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起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科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歌曲二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超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东不顾西,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

①“歌曲一”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②“歌曲二”反映出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是什么?
(2)第二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日誓词”,他们抄录了以下誓词。说出这些誓词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杨靖宇(共产党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
朱自清(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
马本斋(回民支队司令,回族):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3)第三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中的少年儿童”,他们找到了以下几张照片。请看照片和文字说明,谈谈你的感受。

照片说明:
图A摄于1939年,敌后抗日儿童团列队接受检阅。
图B摄于1944年,一位13岁的中国抗日远征军战士面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图C摄于1944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们在学习。
【分析】(1)本题以“贺绿汀《游击队歌》”“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
(2)本题以“抗日誓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革命志士民族的精神。
(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1)依据“贺绿汀《游击队歌》”可知,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依据“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可知,游击战是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故“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可知,在抗日战争的作战方式以游击战为主。
(2)依据“抗日誓词”可知,有郝梦龄、杨靖宇、朱自清和马本斋都能体现出革命志士英勇不屈,誓死抗争,众志成城的精神。
(3)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战争给儿童带来了伤害;战争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反而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发生了国际争端,希望能用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而不要诉诸武力等等。
故答案为:
(1)①歌曲一全民族抗战或中华民族的抗战;②歌曲二是游击战。
(2)英勇不屈,誓死抗争,众志成城。
(3)战争给儿童带来了伤害;战争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反而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发生了国际争端,希望能用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同步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17年开始,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新教材确定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2.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以下对这一公祭仪式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②加强军备,积极备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③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避免悲剧重演 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过程中所作的笔记。该笔记最能说明的是(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和部分东北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本 侵略。?1937﹣1938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四次大会战。?1940年8月,八路军打响了百团大战。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从七七事变到T940年,各地侨胞捐款六亿多元。
A.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B.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中流砥柱
C.国民党的抗战对抗日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D.抗日战争的影响
4.历史课上,四位同学对近代中国取得某次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了探讨:
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战场,分割包围
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他们探讨的战争应该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朝鲜战争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
A.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扰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全面内战爆发
6.这是某次战役的主要战绩表,你知道这次战役的名称吗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摧毁据点
1800多次 2.5万多人 2000多公里 大量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卢沟桥战役
7.“1937年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面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文中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8.民国二十年,侯仁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看成一个非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建设起来,殷勤、刻苦、实践、奋斗﹣﹣造成整个民族生活的中心……巩固整个民族“活”与“做人”的力量……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西安事变爆发后
C.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D.八一三事变爆发后
9.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B.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0.《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它出现的背景是(  )
A.七七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1.1939年春,一曲《嘉陵江上》唱响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抗日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自忠 B.叶挺 C.谢晋元 D.左权
12.如图的建筑气势恢弘,庄严肃穆,虽具一格,被誉为是一部用石头筑成的史书。你知道它所反应的历史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3.九一八事变后,包括曾经是一些山林土匪在内的东北各族民众积极抗日,这体现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得益于(  )
A.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B.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C.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援抗日
D.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14.1940年,八路军电令:“由于国际形势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线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又于八月攻西安截断西北之交通”因此我军应积极行动,电文中“行动”指的是(  )
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孟良崮战役 D.蘑菇电述
15.下列抗战中的著名战役与其过程、地位、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全国抗战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
②武汉会战﹣﹣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③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20师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④百团大战﹣﹣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16.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原因是(  )
A.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B.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主张
C.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确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心任务
17.当时任日本驻北平武官的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说:“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下列哪一史实能够证明这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道:“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华北事变
19.挽救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其发动者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相关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20.日军华北方面军称此役为“挖心战”,将每年的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同时还引起日军内部产生“不应变更倾注主力于中国的主旨”的争论,因而推迟了日本南进步伐相关战役是(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1.2017年是中华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
(2)图二反映的事件与图一反映的事件相比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谈谈你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明确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光明前途的大会。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l)上述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会议?召开的地点?
(2)这次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谁当选了中共中央主席?并把什么写入党章,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23.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材料一:
(1)图片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材料二: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再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说到痛心处声泪俱下,蒋的回答是:“你现在就是用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变。
(2)材料二中张蒋谈话之后,张学良等实行“兵谏”这一事件指什么?该事件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标志着我国的抗战进入了什么阶段?此后日本制造了哪一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罪行?
材料四: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5)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美化侵华战争,拒绝对当年侵华事实赔礼道歉。对此,你想对日本政府说些什么?

24.某班同学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按研究主题分3个小组,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实践活动
(1)第一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歌曲”,他们学唱了其中两首。请依据歌词回答问题。
歌曲一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起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科现曙光。
﹣﹣贺绿汀《游击队歌》
歌曲二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超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东不顾西,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冼星海曲《到敌人后方去》

①“歌曲一”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②“歌曲二”反映出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是什么?
(2)第二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日誓词”,他们抄录了以下誓词。说出这些誓词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杨靖宇(共产党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在侵略者面前低头,就不配做中国人!
朱自清(清华大学教授):文化人应该挺身起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阵营。
马本斋(回民支队司令,回族):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
(3)第三组同学的研究主题是“抗战中的少年儿童”,他们找到了以下几张照片。请看照片和文字说明,谈谈你的感受。

照片说明:
图A摄于1939年,敌后抗日儿童团列队接受检阅。
图B摄于1944年,一位13岁的中国抗日远征军战士面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图C摄于1944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儿童们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