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金圣叹六才子书:《离骚》、《庄子》、
《史记》、《少陵集》、
《西厢记》、《水浒传》 施耐庵小传
历史有时都会犯懵懂,就比如施耐庵这个人,只知他是元末明初人,但一般的书上是找不到他的生平介绍的,许多人因此怀疑并无“施耐庵”其人,这就是为什么《水浒传》作者署名又加多一个“罗贯中”的原因吧。
然而事情又往往不尽然。看,关于施耐庵的资料,此处却是十分详尽的:施耐庵,名耳,祖籍苏州,35岁中进士,在杭州当官两年,因与权贵不和,退居故乡,开始写小说,据闻还是个热血书生,曾参加过元末张士诚的农民起义。生于1296年,直至1370年去世。
无论如何,施耐庵以一部《水浒传》,活在无数读者心中,这是事实。《水浒传》一书以民间流传的农民起义军英雄事迹为基础,施耐庵运用惊人的艺术技巧,将多个英雄故事贯串一起,经过加工、打磨及提升,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成为不朽名著。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的。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晁盖等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
生辰纲的来源,是“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财物,却把与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因而夺取是顺合民心的。
课文用“智取生辰纲”作题目,肯定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直接提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青面兽杨志全文脉络(1) (第1—4段) 写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情景。开端,内部矛盾已全面激化,连都管都痛斥杨志,属明线。暗线,“强人频繁活动”。
(2) (第5—11段)写晁盖等智取生辰纲的经过。故事的高潮与结局,外部矛盾与内部双重压来,杨志中计。双线交叉,暗线转明。
(3) (第12段)补充交代八条好汉的姓名和用药的秘密(所设之计)。补叙暗线活动。前为伏笔,悬念至此获解。
这一回中的双线结构 押送
怎样上路
怎样中计
怎样丢失了生辰纲 智取
怎样定计
怎样行动
怎样劫取了生辰纲思考并讨论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八条好汉究竟智在何方?1、扮成七个贩枣客商,在黄泥岗歇凉,装作害怕歹人,以此来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
2、白胜挑酒装作路过,故意不卖,以此来激化押送队的内部矛盾,并增强诱惑力量。
3、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以此来显示酒中无药
4、故意在另一桶饶酒,一人抢吃一瓢以此来消除杨志的疑虑,另一人再来舀酒,巳巧下麻药。
5、白胜再装堵气不卖,贩枣人充当调解人,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使杨志的思想没有反复的余地。理出“智取”之“智举”一、是乔装惑敌;二、是酒为诱饵;三、是卖酒戏法;第三招“机关算尽”:卖而不卖——买酒喝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理出“智送”之“智举”智1:起止时辰的变更,出城后“五七日”的安排;“五七日后”的安排。智2:“逼赶要行”,不敢稍怠。智3:斥责两虞侯的“慢慢地挨”。智4:坚持赶路,不异得罪老都管。智5:审察7个“贩枣客商”,以攻为守,连发三问。智6:对卖酒汉子的高度警惕。杨志性格的主要特点精明、小心谨慎
经验丰富
蛮横、粗暴
不懂得处理关系杨志京剧脸谱归纳主题本文生动地叙述了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失败经过,鲜明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存在着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充分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在《水浒》中的地位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起义英雄们第一次计划周密的联合斗争,打击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后来,这八条好汉都成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骨干。所以,这回小说在《水浒》全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