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 六年级上
回顾? 拓展八
交流平台
一、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月光曲》
《月光曲》中,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弦。
好处: 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之约》
好处: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二、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小组说,集体交流)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摘抄好词佳句
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
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日积月累
雕梁画栋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 余音绕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
美不胜收 烩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脍 炙 人口 不落窠 臼
曲高和寡 余音绕梁
kuài zhì
kē jiù
hè
rào
雕梁画栋: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例句: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鹉画眉等雀儿。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例句:天堑也能飞渡,人力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例句:他的这种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例句: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
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例句:你可以从明亮的窗玻璃后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画、瓷器、铜鼎和小铜佛等等 。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例句: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古色古香,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不落窠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例句: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例句: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例句: 西湖的风景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原来指人人爱 吃的美食,现比喻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
例句:《红楼梦》是一部 脍炙人口 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曲高和寡: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理解或接受。
例句:郭沫若《贾长沙痛哭》:“说他把自己比成屈原,把陛下比成楚襄王,真是‘曲高和寡’呢。”
妙笔生花: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也讽刺写作时夸大其辞,胡编乱造。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也指巧妙地润色文句。
例句:只要多注意日常生活,自然就会有丰富的素材,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例句:这篇文章格调高雅,阳春白雪。
笔走龙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例句:这种笔走龙蛇的书法,真是世间少有。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一般的声响。凡,平常的。形容人或事物不平常很出众,很出色
例句:名家弹奏的曲子,果然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别:另外。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例句: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
这些成语与本组教材“艺术的魅力”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有关于音乐、绘画、建筑、书法方面的成语,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火眼金睛
按要求将下列词语归类
巧夺天工 雕梁画栋 余音绕梁 笔走龙蛇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龙飞凤舞 古色古香 脍炙人口 妙笔生花
音乐艺术:
建筑艺术:
文学艺术:
书法艺术:
巧夺天工
雕梁画栋
余音绕梁
笔走龙蛇
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
龙飞凤舞
古色古香
脍炙人口
妙笔生花
脍炙人口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巧夺天工 引人入胜 美不胜收
1、象牙雕刻的人物花鸟,生动活泼,( )。
2、妈妈讲的故事娓娓动听,真是( )呀!
3、雄奇壮丽的三峡,无与伦比,( )。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名句。
5、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名声( ),每天中外游客
络绎不绝。
6、?中华文化瑰丽辉煌,在世界文明中( )。
巧夺天工
引人入胜
美不胜收
脍炙人口
不同凡响
别具一格
响遏行云
è
读短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用横线画出解释“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意思的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2、薛谭的态度在秦青为他送行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自己的体会。
3、谈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写一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顾·拓展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
3.理解成语的意思,注意积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课文中找出表示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
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设计意图:抓住本单元训练要点:恰当的联想与想象和写实相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回顾的同时理解更深刻,更利于在实际中运用。]
(二)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教学建议:交流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时,要多请学习语文有方法的同学交流,最好让他们把自己的采蜜本、日记本等拿出来展示,或者介绍自己如何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的方法,教师要适当梳理。]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2.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成语的出处,再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3.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4.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教学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读准这些成语,对于不理解的成语,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或听到这些成语,说说成语出处,再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通过读、议、说、背,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加深对本组单元主题思想的感悟。]
三、成语故事
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教学建议: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自己读懂故事,并进行简单复述。教师可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