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写六个生字,会认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会写六个生字,会认三个生字。
2.能理解课题的意思。
3.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语言交流给我们带来好多益处,以下这三个
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语言,请大家一起读读这些词语。
媒体出示:精炼得当 幽默风趣 机智巧妙
2.从刚才读的词语中选一个回答。
( )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
( )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 )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媒体出示: 精炼得当 幽默风趣 机智巧妙(这些词语依次一一填入空格)
3.让我们随着第三组课文的学习,走进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我们将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受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说明:从选词填空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的重要性。
4.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
5.他就是——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10杨氏之子
(1)请同学读题目。
(2)说说题目的意思。
方法:先指名逐字理解意思,再理解题目的意思。
媒体逐步出示:氏:姓。
之:助词,相当于“的”。
子:儿子。
题目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所以预设“氏”、“之”和“子”的解释,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连起来理解题目的意思。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4)你能不能也学着题目的样子来介绍自己。(我是X氏之子或我是X氏之女)
说明:“X”是自己的姓,抓一个文言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X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5)自己轻声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板书:文言文
(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
说明:从课题入手,从理解题目的意思,感知文言文的语言风格。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因为古人写作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觉得文言文很难学,其实学文言文也不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媒体出示:
huì wèi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yuē yìnɡ qín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说明:在要学的生字“惠、曰、禽”上标注音(蓝色),在多音字“为、应”上标注音(红色)。这是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读得更准确。
2.学习生字和多音字。
(1)学习生字“惠、曰、禽”。
①读音上注意:“曰“是整体认读音节;“禽”读准前鼻音。
②字形上注意:
“禽”、“惠”笔顺,看老师在方格中示范,照样子在方格中把结构写匀称。
“曰”不能写成“日”,和老师一起在方格中书写。
(2)认读多音字“为”、“应”。
多音字组词:
wèi( ) yīnɡ( )
为 应
wéi( ) yìnɡ( )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老师读。
5.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媒体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意: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6.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请男、女生赛读。
说明: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看停顿符号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帮助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感。教师最好能范读课文,甚至要带学生读,如果能把范读、带读、自由练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这更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朗读文言文的乐趣。
三、复习巩固
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ɡ)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ɡ yìnɡ)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ɡ)。”
媒体出示:shì、shèn、yì、wèi、yìnɡ、qín
说明:通过此练习,既复习了拼音,又把课文中容易读错的音节通过练习的形式进行了巩固。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以上练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也可以在本课时教学完毕后的集中复习,也可以在下一课时前的复习反馈。这个练习在媒体制作上设有超级链接,可供教师灵活选用。
四、作业
媒体出示
1. 抄写生字:梁 惠 诣 乃 曰 禽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写六个生字,会认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背诵课文。
2.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妙处。
一、复习反馈
两两合作,一人逐句朗读课文,一人逐句说意思。
说明:两两合作,既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又把文言文的句子和意思一一对照。
二、研读课文
1.找出这个故事中最精彩、最吸引你的地方。
媒体出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同桌来读读两个人的对话。想象一下孔君平当时的神态和动作,一起做做动作带上表情来读一读。
3.这样快速地回答,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等)你觉得这个小孩怎么样?(反应敏捷等)
老师和同学们合作朗读一读,让我们感受杨氏之子敏捷的反应。老师读孔君平说的,你们读杨氏之子说的。
4.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1)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板书:杨家儿子 孔君平
杨梅 孔雀
说明:板书中的“杨”字和“孔”用红色,醒目地看出杨家儿子学着孔君平的方法也在姓上做文章,是特别聪慧的孩子。
(2)你们有没有发现,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
媒体出示两句句子,让学生对比着读: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你们觉得杨氏之子的回答又巧妙在哪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说明: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一个情境,一个语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设一个语言实践的平台。
(3)如果你就是孔君平,听了小儿的一番回答,有什么感想?
是啊!这九岁的小孩真是了不起啊!实在太聪慧了。再读这充满着智慧的对答。
师:“此是君家果。”生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媒体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学生齐读第一句。
板书:甚聪惠
(5)(媒体出示)练习:请先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用成语来夸一夸杨氏之子。
能说会( ) 出口成( ) 对答如( ) 伶牙俐( )
媒体出示:道、章、流、齿
说明:在积累词语的同时,感受人物的聪慧。
5.总结:刘义庆写的《杨氏之子》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是那样凝练,仅仅只用几十个字,让我们感受到杨家小孩子的机智、聪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杨家的这个小孩的机智聪明。
说明:文章越品越有味,在反复的角色对话中层层深入,让学生逐步体会对话的
巧妙之处,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复习巩固
1.老师逐句说现代文,全体学生试背。(媒体出示图片)
2.同桌对练,先请一位学生背,然后齐吟诵。
说明:学完课文后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这些古代的文学精华会使人一生受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落实了“背诵”的教学目标。对照古今文背诵古文,以今文作拐杖辅助学生背诵。
四、拓展作业
1.《杨氏之子》这个故事出自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全书共有一千多个故事,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媒体出示)《世说新语》书的封面
2.像这样聪慧的小孩子在《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记载。这些的故事后来也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不少成语呢?如:七步成诗、道边苦李、咏絮之才等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读《世说新语》。
说明:通过一节课的读书学习,学生认识充分认识到杨氏之子的应答语言的巧妙后,出示并介绍《世说新语》这本书,印象会更深刻,吸引学生去读这本书中的故事。
3. (媒体出示)拓展阅读: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老师推荐以下一则,说说故事的大意,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人语之曰:“若②令月中无物③,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①尝:曾经。②若:如果。③物:指人和事物。传说月亮上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④瞳子:人眼睛中的瞳孔。
(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语言的巧妙之处是徐家的小孩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说明:教师应努力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因此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拓展内容,建议学生可以按照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大体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妙在哪里。重在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如果难度较大,可让学生自由组合,依靠集体的智慧达到学习目的。
4.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媒体出示)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试着写一写有情趣、能打动人的提示语或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师: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说明: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发现、搜集精妙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积
累并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这一活动的设计
将在本单元的回顾与拓展三中进行反馈、评价。
5.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文言文:10杨氏之子 理解意思
看注释
——刘义庆《世说新语》
杨家儿子 孔君平
联系上下文
杨梅 孔雀
甚聪惠
10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写六个生字,会认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能根据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检查
1.分句指名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别字,其他同学对读的情况简单评价。
说明:教师要注意对读课文的学生和学生的评价做评价。目的让读的学生了解自己读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又提醒没有轮到读的学生的要注意倾听。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该理解课文意思了。板书:理解意思
文言文语言简短,但包含的意思却很多,理解意思的时候就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话。要求用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老师建议可以自己独立思考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理解。
(1)媒体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很”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你怎么知道?板书:看注释
看注释是理解文言文最常用的方法。
这句话的意思——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很聪明。)
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看注释。
(2)媒体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其”在这里是“他的”,“他的”指谁的?(“他的”指小孩的父亲)
这句话的意思——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3)媒体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媒体出示:( )为( )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板书:联系上下文
这句话的意思——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联系上下文。
(4)媒体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曰”什么意思?(说)
“此”指的是什么?(“此”指的是杨梅。)
你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
说明:再次强调理解文言文可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君家指谁家?君家和下文的夫子家都是尊称,夫子家就是您家(孔家)。
这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5)媒体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知道什么是“应声”吗?
说明:如学生回答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就叫应声答。
“未闻”是什么意思?(“未闻”是“没有听到”的意思。)
这里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不一样。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这些动物,古文中“禽”的意思是“鸟”,那“家禽”就是家里的鸟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说明:关注重点字、词的理解,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3.(媒体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把这个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很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说明: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大体上说出意思即可。
4.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文言文。
说明: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时可以适当地点拨、讲解,更应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复习巩固
给“闻”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①姓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有名望的④用鼻子嗅⑤听见
①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②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③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④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⑤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
媒体出示:⑤③②④①
说明:结合词语的一字多义的教学,以选择解释条的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