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桥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8 21:29:24

文档简介

16桥
【教学目标】
1.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 “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 “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设置悬念、多用短语和多用比拟修辞方法的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2.初步领悟课文多用短语表达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明:开门见山地引入课文,直接把学生带入危急的情景中。
二、初读课文
1.放声读课文,要求如下。
(媒体出示)
(1)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按照“突遇山洪、疏导撤离、桥塌殉职、祭奠英灵”给课文分段。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媒体出示)
(1)容易读错的字 “揪(jiū)”、“瞪(dèng)”“搀(chān)”
(2)读词语: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搀扶 祭奠 乱哄哄 势不可挡 跌跌撞撞
(3)交流分段。
媒体出示: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随机纠正。
(4)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说明:学会生字、新词,梳理课文,扫除课文学习的障碍。引导学生用根据段落的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
1.在那个令人难忘的黎明,让我们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找出文中描写大雨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课文对大雨的描写和我们以往学习的环境描写的语句不同,多为短语,如:“像泼。像倒。”请你再读句子,有什么感觉?
小结:“像泼。像倒。”的短句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
说明:通过找、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短句的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描写特色。
四、复习巩固
1.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nínɡ xiào fànɡ sì shēn yín
( ) ( ) ( ) ( )
chān fú jì diàn xiōnɡ tánɡ qīng shòu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咆( ) 狞( ) 淌( )
饱( ) 拧( ) 倘( )
揪( ) 呻( )
瞅( ) 伸( )
3.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逼近——( ) 拥戴——( ) 吵哑——( )
反义词
惊慌——( ) 痛苦——( )
五、拓展作业
作业
1.读读写写:咆哮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搀扶 祭奠 乱哄哄 势不可挡 跌跌撞撞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6桥
【教学目标】
1.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 “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 “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设置悬念、多用短语和多用比拟修辞方法的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通过激情朗读,想象说话,感受文章思想感情。
2. 完成拓展练习。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句子: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出示校对。
说明:听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启发情感,引导进一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二、研读课文
1. 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媒体出示)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2.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他有许多次逃生的机会。(媒体出示)
在木桥前,当洪水没腿深时,老汉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
( ),老汉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
( ),但是老汉( )。
3.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
小结: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板书:不朽)
4. 配乐朗读全文。
说明:想象说话,帮助学生体会老汉这位老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用血肉之躯筑起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的崇高精神。
三、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
1.读句子,学写一句拟人句。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了______句话,写出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桥》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位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的言行举止,赞扬了老共产党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四、拓展作业
小练笔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板书设计】
16 桥
不朽


老汉 洪水 村民
如山 如魔 慌乱 依次
16桥
【教学目标】
1.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 “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 “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领悟课文在表达上设置悬念、多用短语和多用比拟修辞方法的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设置悬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特点。
2.通过感受情况危急,老汉形象高大如山,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2.媒体出示词语校对。
3.词语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 老汉)
4.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说明:检查、复习词语的同时,融入了思维训练,为下文学习洪水的肆虐作准备。
二、研读课文
(一)感受情况危急
1.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
2.学生交流。
(媒体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指导朗读。
3.体会凶猛,势不可挡。
读到“受惊的野马”、“狞笑”、“ 放肆”、“舔”等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找到比喻句带着这种体会再读句子。找到拟人带着这种体会再读句子。
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活脱脱的写出洪水的凶猛,仿佛是一个魔鬼。
板书:如魔
4.洪水的逼近,是死亡的逼近,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逃!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媒体出示)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板书:村民 慌乱)
说明:教师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洪水来临时的危急,激发学生情感。
(二)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凶猛!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
(媒体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自由读,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 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齐读。
②走近老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媒体出示)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
③与惊慌失措的村民相比,老汉像大山一样坚定,沉着!齐读这两句话。
3. 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读读老汉的命令。
①(媒体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②老汉的话,连续出现三次感叹号。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③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一百多人依次上桥。(板书:依次)
4.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
①请你们认真默读14-23节,从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找出矛盾的地方。
(媒体出示)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②学生交流。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③小结: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老汉“推” 得像大山一样坚定,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小伙子: “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是啊,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他像一座山,一座镇定、威严的大山,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一座大山,父爱如山!(板书:如山)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23节。
5.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似乎故事可以结束,但是课文的最后揭示了更大的悬念。我们突然明白——
(媒体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说明:课文的语言虽然简短,但是要引导学生从深情的朗读中体会老汉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为挽救村民用血肉筑起生命的桥梁。
四、复习巩固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2.抄写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
五、拓展作业
写一写,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子的瞪和推,背后的内心独白。
1.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
2.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
3.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
4.父亲推了儿子一把,--- 儿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