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 认识六个生字,读读记记“下旬”、“募捐”、“水泵”、“放弃”、“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 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17*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
(媒体出示)
1. 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2.读词语,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 钻井机 流泪 瑞恩的井
三、研读课文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我们先要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和怎样实现梦想的?(板书:拥有梦想 实现梦想)
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研读课文的环节主要解决瑞恩拥有什么梦想和怎样实现梦想的,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媒体出示)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小结:“梦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是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的梦想,听来是无法是无法实现的,但是这个梦想终究变成现实。
2. 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说明:默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筹集70元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媒体出示)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筹集2000元钱,筹集买钻井机的钱,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媒体出示)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媒体出示)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00元是多么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可是,让瑞恩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尽管如此,瑞恩并没有放弃。
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小结:瑞恩实现梦想不仅仅是有了钱,更是有执着的信念和金子般的心灵。(板书:执着的信念 金子般的心灵)
4.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小结: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板书:唤起人们的爱心)
四、复习巩固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媒体出示)
募捐(mù mò) 水泵(bàng bènɡ)
筹齐(chóu cóu) 一声不吭(kēnɡ kēn)
2.“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请列举一二。
五、拓展作业
1、抄写句子。
(1)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普罗克特)
(2)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3)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的真实的投影。(英国)
(4)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先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法国)
2、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
拥有梦想 实现梦想
执着的信念 金子般的心灵
唤起人们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