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水“晒盐”[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海水“晒盐”[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12-05 22: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
3.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并会根据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相应的结晶方法。
4.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5.通过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理念
1、本课题以新课程倡导的“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为基本理念,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本课题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新问题的提出及解决方法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积极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搭建平台;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的实际问题。
2、本节采用“创设情景—问题导思—自主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及药品,从一开始问题的提出即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学生的思考、讨论、实验、修正等活动贯穿课堂的始终,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挥自我、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①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②学生互动及个人自评相结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判和补充,这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同时学会赞赏别人。在“我的感悟与收获”板块,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说出自己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按四人一组准备15套实验仪器及药品(包括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试管、药匙、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蒸馏水、食盐晶体、硝酸钾晶体、熟石灰等);准备好需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内容,以保证清晰、高效的课堂效果。
(二)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引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第二节 海水晒盐。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海水晒盐的过程,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板书】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讲述】(展示两个烧杯)这个烧杯中是我刚才取的海水,这个烧杯中是我在海水中又加了一些食盐,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溶液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两个烧杯中的物质的认识。
【学生回答】
【说明: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检验,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表达能力。】
【讲述】从同学刚才的回答我知道了大家对上节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掌握的很好,还能很好的结合上学期学习的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既分析出了两份物质的相同点,又找出了不同点,这种良好的知识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说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会达到饱和,说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量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加食盐的溶解限量呢?也就是说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没溶解的食盐多溶解一些呢?
【学生回答】(加水;加热)
(板书: 溶解限量
加水
加热 )
【讲述】根据他选择的方法,你认为他对增加食盐的溶解限量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讲述】你同意他的观点吗?有没有证据来证明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进行——实验探究。先一起回顾一下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咱们今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投影】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建立假设
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获得结论
交流评价
【讲述】下面就请每组同学根据每一个可能的因素建立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看看能获得什么样的结论。注意:你在实验过程中选择的药品和用量可以参照课本的提示,也可以自行选择。
实验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水;
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药匙、量筒、托盘天平、试管夹、称量纸、废液缸、胶头滴管
【说明:在此增加了讨论、猜想、实验验证等手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才能,对学生学会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很有益处;对实验的改进,可引导学生对课本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其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哪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探究过程。
【讲述】根据大家的探究,xxx,起来总结一下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板书】1、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
温度 溶质的种类 水的量
【讲述】这3个量都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我发现大家在刚才的实验探究中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控制变量法,xxx,你为什么要使用此种方法呢?
【学生回答】
【讲述】 在前面探究哪个问题时曾经用过此方法?(燃烧的条件)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到控制变量法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同学们已经能主动的运用了,相信你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会用的更好。
【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总结学习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讲述】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什么是溶解度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阅读“活动天地”的内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
【投影】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吗?
【学生回答】
【评价、板书】
2、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中(100g水)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
3、溶解度曲线
【讲述】这条曲线就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通过这条曲线你都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
【讲述】用这样的曲线来表示溶解度非常清晰,一目了然,想不想学会画溶解度曲线?
【学生练习】
课本14页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你在下面的坐标系中先找到这些点,再用一条平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投影】课本15页列出了氯化钠等7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又能获得怎样的信息?
【学生回答】
【讲述】 除了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还有什么特点?(特别小)还记得我们在学习酸碱盐时描述氢氧化钙的水溶性是微溶于水,而不是难溶或易溶,为什么呢?请阅读15页内容找出依据。
【学生回答】
【练习、检测】请分别查出氯化钠、硝酸钾在20℃和80℃时的溶解度,记录下来。
80℃ 20℃
硝酸钾 169g 31.6g
氯化钠 38g 36g
据此分析为什么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晒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欲从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应选用何种结晶方法?
【说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想提高都很难;高涨积极的情绪后面,则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冷静和条理性,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检测本课题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小结】学生谈收获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