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几百年来,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黑木炭,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什么?
包公
包公审驴
北师版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包拯(999-1062)
第一课时
驴子
lǘ
炭火
tàn
ào
懊悔
家畜
奴役
愚蠢
chù
yì
chǔn
某人
狡诈
奸猾
mǒu
jiǎo
huá
自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审
刘
恨
案
套
遵
挨
左右 结构
挨
刘
恨
半包围 结构
遵
上下 结构
案
套
审
生字归类
对比识字。
识字方法
恨
根
hèn
ɡēn
仇恨
根本
狡
驴
jiǎo
lǘ
i
易读错
摘气球(比一比,选字组词。)
( )好 下( )
怨( ) ( )守
很
恨
遵
蹲
识字游戏
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随即:随后就,立刻。
近义词:马上 立刻
词语解释
惊慌失措:原指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本文指刘五丢了驴之后的表现。
遇到突发事情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能惊慌失措。
第一部分( ):刘五的毛驴被人换成了一头瘦驴。
第二部分( ):包公审驴的过程。
第三部分( ):瘦驴回到了自己家,刘五的驴被找到了,小偷也被抓住了
1-2
3-10
11-12
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整体感知
为什么审驴
结果怎样?
怎样审驴?
看了课文题目后,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懊恼(ào āo) 差役(mò yì)
愚蠢(chūn chǔn) 狡猾(jiǎo jǎo)
木炭(tàn huī) 瘦驴(lú lǘ)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课堂演练
1.他( )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 )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2.( )谁见到这头驴,( )要夸奖一番。
只要……就…… 无论……都…… 不但……还……
还
不但
无论
二、关联词填空
都
你觉得包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
A.足智多谋
B.沉着冷静
C.办事一丝不苟
ABC
三、初读课文后,填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包公到底是怎样用他的智慧审驴的。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互动课堂
课文主要讲了 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一头 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 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瘦驴
王五
包公
围绕着“驴”字,把这个故事提炼一下,形成几个小标题?
换驴——审驴——得驴
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这两头驴有哪些不同?
毛色发亮
这头驴是唯一的财产,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
毛色难看的瘦驴
刘五的驴
换来的驴
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包公为什么审驴?
从刘五的驴的样子可以看出,刘五对驴很是喜爱,所以驴被换后惊慌失措、又气又急。无奈之下,他只好去状告这头瘦弱的驴。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
句子品析
心
理
描
写
营造一种诙谐幽默的氛围。
默读第3-11自然段,思考:包公是怎样审驴的?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
句子品析
说明包公瞬间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足见包公的足智多谋。
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句子品析
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计谋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关
饿
在朗读时,要读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并感受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品质。
朗读指导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
这三个词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个案子的反应,可以衬托出包公审案的神奇。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
句子品析
侧
面
描
写
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情新奇罕见。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绝不心慈手软。
句子品析
语
言
描
写
打
这句话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能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放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句子品析
说一说包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说一说
我觉得包公做事很果断。
包公思维敏捷,足智多谋,他一定是一个博学的人。
包公有大智慧,遇事特别冷静,办案出神入化。
包公是一个秉公执法,公正无私的好官,所以人们叫他“包青天”。
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审驴的结果如何?
被饿坏、且受了惊吓的驴跑回了自己家,同时也抓住了他的主人——换驴的小偷。案件到此告破。
包公成功找到驴的原因是什么?
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有一旦遇到危难,就会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一生活特点,因此采取了最为有效的手段。
小组讨论:
回顾课文,思考: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小偷使用了偷天换日、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的计谋,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结果被捉住了。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别人的计谋不值一提。
包公使用的计谋是根据驴能认路的特点,巧妙地抓住了小偷。
刘五将计就计,告了驴,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包公审驴》的故事让我认识了包公的足智多谋以及他办事沉着冷静、果断、一丝不苟的态度。课后我要多读一些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体会它们的聪明才智,也让自己更聪明。
小组内合作表演课本剧,班级展示。
温馨提示: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要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_^ )
演一演:
起因—驴被偷换
包公审驴
断案果断 足智多谋
关上三天
四十大板
人们好奇
出乎意料
经过
与众不同
出神入化
结果—跟踪瘦驴—找到毛驴
结构梳理
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 为线索,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课文文赞扬了包公办案 。
毛驴
足智多谋、出神入化
主题概括
有关包公的歇后语
包拯办案——铁面无私
包拯放粮——为穷人着想
包拯升堂——尽管直说
包拯斩包勉——正人先正己
包拯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包拯斩陈世美——公事公办
拓展延伸
包公审案的故事
有一次,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同时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包拯叫他宰牛,也就不用怕犯法。
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大喝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
chù( )
畜
xù ( )
一、多音字组词。
畜生
畜牧
课堂演练
ɡān( )
干
ɡàn( )
干净
干活
二、把下面句子改为被字句。
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
驴被他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
《包公审驴》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 为线索,全文可以概括为“ — — — ”四个部分。
驴
丢驴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告驴
审驴
得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