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09 17: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2.曾有美国的医学家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张仲景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对论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张仲景是我们人类的骄傲。”以下成就属于张仲景的是( )
A. 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 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 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 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
3.“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推恩令”
4.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②征发农民去服兵役
③征发农民去服徭役 ④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电视栏目《百家讲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此节目曾对有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的是( )

A. 他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 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 他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D. 他推行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6.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B. 重视“以德化民”
C.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D.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7.公元前209年夏,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下列哪一事件( )
A. 大泽乡起义 B. 黄巾起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8.“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9.东汉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打开衙门坐堂行医,救治了无数湖南百姓。至今在长沙湘雅医院还立有其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医学伟人对湖南的源源遗泽。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千金方》
10.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的标志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设立
C. 班超出使西域 D. 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11.下列有关秦朝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到东海 ②西到陇西 ③北至长城一带 ④南到南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小明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词典”节目网上答题时,遇到了“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这道题,他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公元前60年 B. 公元前138年
C. 公元60年 D. 公元138年
13.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 焚书坑儒 B. 统一文字 C. 统一货币 D. 统一语言
14.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5.下列对华佗的介绍。错误的是( )
A. 东汉末年人 B.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C. 创制了“五禽戏” D. 提出了中医病理学说
16.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渠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17.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哪一现象反映了佛教传入后对中国的影响( )
A. 使用公元纪年法 B. 圣诞节前人们互赠圣诞贺卡
C.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D. 在洛阳建造白马寺
18.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9.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鼎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皇帝早逝 B. 幼主即位 C. 宦官得宠 D. 外戚专权
21.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在于( )
A.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并与西域各国建立了联系
B. 使西域的葡萄、胡萝卜等物种传入中原
C. 为丝绸之路的最终开辟奠定了基础
D. 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22.下列哪些制度是秦朝开创而被后世各朝所沿用的(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中央集权制 ④世袭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3.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 博士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2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B.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C. 设立西域都护
D. 控制西域各族
25.《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时期的历史。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汉武帝 D. 光武帝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由材料可知,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汉初这种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
(3)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种景象?最后出现了什么结果?
2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期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30万……每年征调服役的有二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死刑种类也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1)材料说明秦朝的统治有什么特点?秦始皇征调大量的民力修建大型工程,请举两例
材料二 西寺坡镇是安徽宿州市埇桥辖区下的一个普通小镇,却承载着大泽乡起义发生地的历史遗泽,而且还存有大泽乡起义遗址“涉故台”,2014年正式更名为大泽乡镇,这也意味着大泽乡起义旧址的地名终于实至名归,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2)大泽乡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次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 

图1

图2
(3)图1事件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4)图2中国象棋棋盘两军对峙的分界线是楚河汉界,“楚”和“汉”分别指谁?
(5)“楚”“汉”两人曾是反秦战友后来却变成对手,他们之间战争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 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建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 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远铭记,永远呵护。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5)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有什么现实意义?
29.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

(1)伴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了。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年?
(2)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
(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汉朝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名医,被后世称为“医圣”。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故选C。
3.【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文字可知,出自西汉贾谊的《治安策》,其大意是,天下要想实现太平,就得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力量单薄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朝廷法纪,国土狭小则不会生反叛之心。反映了要建诸侯国,使诸侯国越小越好,这样它们就不能对中央形成威胁。这与“推恩令”是不谋而合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诸侯国实力就被削弱。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4.【答案】A
【解析】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在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而不是上缴秦半两钱为赋税,是实物地租,不是货币地租。因此可见,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秦朝的刑法也很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所以选择A。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图片人物在教材中标为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他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与秦始皇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与汉文帝、汉景帝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他推行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与秦孝公相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D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而文景之治是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因此,D项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所以答案选A。
8.【答案】D
【解析】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造纸材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9.【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张仲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西汉,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故本题选B。
11.【答案】D
【解析】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南至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西到陇西。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有关知识。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B
【解析】诏书是皇帝意旨的内容既然没有人认识是因为看不懂,可见秦始皇应该统一文字的必要性,没有涉及语言和货币,排除A、C、D三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由此分析可知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与西域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故A错误;丝绸之路主要运输丝绸,还有其它商品。故B错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C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提出中医病理学说的是张仲景。

16.【答案】A
【解析】科举制度是隋炀帝所创,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是他的过失。
17.【答案】D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令人在洛阳建造白马寺。A、B都与基督教有关;C与纪念屈原有关;故答案为D。
18.【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后,形成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就沿着这条路运往西亚,再到欧洲,故选B。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2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外戚梁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大权就由外戚独揽,东汉时期外戚梁冀,是典型的外戚专权,他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动摇了东汉统治。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C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开辟了丝绸之路,这成为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所以答案选C。
22.【答案】B
【解析】①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②郡县制和③中央集权制两项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④世袭制是原始社会后期,夏禹破坏了原始的民主禅让制,采用世袭制,因此本题选B。
23.【答案】D
【解析】秦统一全国后,为了监察百官,设立了御史大夫一职。

24.【答案】B
【解析】A项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B项是出使西域的意义。C、D项是张骞通西域,西域各国归附汉朝后,汉朝对西域设立西域都护,统治西域各族。所以答案为B项。
2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26.【答案】(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造成的。
(3)汉高祖。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最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景象。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见西汉建立初期社会穷困,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西汉初期的经济状况的原因有: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历经长期楚汉相争,经济穷困,社会动荡;北方匈奴大规模南下,骚扰边境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指的是当时的皇帝汉高祖;为改变汉初经济困境,汉高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最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景象。
点睛:关于汉朝的考点,除本题涉及的汉朝初期的社会状况和措施以外,还需要重点掌握汉武帝时期采取的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
27.【答案】(1)秦朝的徭役赋税沉重,刑罚残酷。(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修筑长城、开凿灵渠、修建骊山陵墓、建造阿房宫等。 
(2)陈胜和吴广等人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他们被迫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为灭亡秦朝准备了条件。 
(4)楚指项羽,汉指刘邦。 
(5)争夺帝王之位。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每年征调服役的有二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死刑种类也有10多种可知,秦朝的徭役赋税沉重,刑罚残酷;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征调大量的民力修建长城、开凿灵渠、修建骊山陵墓、建造阿房宫等;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和吴广等人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他们被迫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中,项羽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为灭亡秦朝准备了条件;
(4)依据所学可知,图2中国象棋棋盘两军对峙的分界线是楚河汉界,“楚”和“汉”分别指项羽、刘邦;
(5)依据所学可知,楚汉之争是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帝王之位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28.【答案】(1)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如:在途中曾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设法逃脱,才到达大月氏。
(2)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作用: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
(3)西域都护的设置。
(4)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
(5)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汉武帝为了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如他在途中曾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设法逃脱,才到达大月氏。
(2)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很大,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名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
(3)本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立的意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再到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5)本题考查的是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的现实意义。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成功,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扩大国家之间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进而密切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29.【答案】(1)西域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张骞第一次出使的时间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出使时间为公元前119年。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
(3)西域都护。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的时间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出使时间为公元前119年。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到欧洲,又把西域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