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09 18:2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教学目的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三、文学常识
作者 刘向 ?
评价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作品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代表作 《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四、梳理式练习】
1.字音
昳丽(yì) 朝服衣冠(zho gun) 窥镜(?ku??) 期年(??j) 朝于齐(cháo) 
间进(?jiàn?)
2.重点实词??
朝服衣冠(早晨;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镜?(照)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君美甚(更)
不自信(相信)?????????????????????????孰视之(仔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皆以美于徐公?(比)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四境之内??(全国)
王之蔽甚矣?(很、非常.) ????????能谤讥于市朝(这里指指责、议论)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朝于齐?(朝拜)
3.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2)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3)受上赏(受,通“授”,给予、付予)
4.一词多义??
(1)朝  ,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偏指“市”指市集,市场)
(2)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通“熟”,仔细.)
(3)于???欲有求于我也?(?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4)上? ?受上赏(第一等的)  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5)下  乃下令(颁布,下达)  受下赏(下等的)
(6)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动词.)  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7)美  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8)修  修八尺有余(身高)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9)时  时时而谏进(有时)?  时而献焉(到时候)
(10)旦  旦日(第二天) ?? 旦辞爷娘去(早晨)??旦旦有是哉(天天)
(11)而  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  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顺承)
  ????????窥镜而自视(连词,表修饰)
5.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暮寝而思之??(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6.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面刺(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
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作动词,穿戴)
?暮寝而思之(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7.特殊句式
(1)固定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
(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
  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3)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判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式标志
(4)省略句  (忌)与(之)坐谈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问之客
(5)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意含被动.
8.文句翻译
?(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答:?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3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答: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答: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
?(5 )徐公何能及君也?
答: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6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答: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美?”?
( 7)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答:徐公不如您美。?
(8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答: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9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答: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 10)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答: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1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12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 1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 1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五、整体感知
1.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2.?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第三课时
一、内容探究?
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邹忌是在比美中,在与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
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3.?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4.?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5.?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到时时间进再到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6、总结?
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
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二、品味艺术特色?
(1)整齐美: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课文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三问、三答、三时、三比、三赏、三变;纳谏措施的三叠,纳谏时间的三叠,纳谏过程的三叠;整体使用三叠:第一部分:从受蔽到自省是铺垫;第二部分:邹忌对齐王类比纳谏;第三部分:齐王纳谏后的措施收效。?
(2)哲理美。?
(3)精妙的人物形象的刻画。?例如:三问?
一问:问其妻,自称“我”,用的是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表明双方是平等的;??二问:问其妾,用的是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但让人感到端着点架子,妾的地位低就暴露无遗了;?
三问: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句式通俗多了,但仍让人感到端着架子,让人感到邹忌对有求于他的客人的傲慢。?例如:三答?一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表明她为有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又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溢于言表。?二答:其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对邹忌不如妻对邹忌那样发自内心地赞美,其敬畏之情暴露无遗。?
三答:其客只是一句讨好主人的话,语气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敷衍之情也明显了。?
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对人物心理、神态写上一个字,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使读者感如身受,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服技巧——含蓄讽喻?
含蓄讽喻,是指有时在不宜直言陈述的情况下,改用故事或含蓄的话语,或故作姿态的方式,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这里的奥妙,就在于讽喻应含蓄有度,掌握好“度”,就有了成功的把握。?
???????采用含蓄讽喻的方法,对于不大爱听反面意见或唯我独尊的人来说,有时能取得正面说服得不到的效果。其大致有两种形式:?????1.言己意他?????2.类比讽喻?言己意他说服技巧:?
中国有句古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思想总是有某种共同规律的。游说中积极发掘这种共同规律,寻找事物的关联处,通过现身说法,先自觉地解剖自己,再推及他人,以避免对方的反感,求得双方在思想上引起共鸣。这种方法就叫言己意他。?
??本文中邹忌就是用了这种方法说服了齐威王。
【结构图解】

【类文阅读】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闬:念hàn。??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说:念shuì,劝说,说服。??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为大事:这里指造反。??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 
A.不相说?????公输盘不说(《公输》)
B.战不胜?????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曲桡而诛???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D.田忌遂走???老翁逾墙走(《石壕吏》)
解析:A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分别是“和睦”“通悦,高兴”;B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是“战胜”;C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是“杀死”;D选项里加点的词语的意思是“逃跑”。故选A。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2)亦验其辞于王前??
??????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
4.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翻译】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听后就出走避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