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09 18: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A
教师寄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本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来进行。课前教师应做充分的准备。一上课,教师马上便可根据学生的准备,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在课上做实验的时间不宜过长。当探究活动告一段落后,可以请学生代表汇报各自的探究结果,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收集到的材料做进一步的介绍。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的课外阅读材料,应布置学生课下阅读,然后作为环境污染造成恶果的典型事例进行介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能力目标:培养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难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具有较强_______的雨水,叫做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_____ 造成,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PH小于________。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河流和湖泊__________,可以直接危害植物的_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废旧电池中含有_____、____、____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物质;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随水渗入________,污染________,并随水分移动,进一步污染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直至进入多种_________和________的体内。
二、合作探究
1、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用具: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完成探究实验中安排的讨论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2、请阅读117和118页相关内容,了解水俣病、痛痛病的症状及发生原因,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总结:
(1)归纳酸雨及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对生物的危害。
(2)归纳控制酸雨及废电池的根本措施。
(3)阅读<<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体验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
三、拓展创新
你生活的社区里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你认为应当怎样改变这些现状?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酸雨、含铅废气、臭氧层破坏
C、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D、温室效应、滥砍乱伐、臭氧层破坏
2.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A、沙尘暴 B、二氧化硫 C、汞、镉等重金属 D、氟利昂
3.在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试验中,模拟酸雨的浓度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应该是( )
A、浓度越大,影响越小 B、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C、浓度大小影响都一样 D、浓度大小都毫无影响
4.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 )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 )而形成的。此外,( )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对生物有极大地危害,被称为“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5.各种电池中,造成环境污染最严重的是含( )( )( ) 的电池。最早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 )的鱼虾造成的。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 );对于废电池应当( ) 。
六、学习感悟
答案
课前预习:1、酸性 酸性物质 含硫量高的煤 5.6 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酸化 芽和叶 空中死神
2、汞 银 镉 土壤 土壤 河流 湖泊 海洋 生物 人
合作探究:1、实验设计注意设计对照试验,设置变量,合理即可
2、见课本
拓展创新: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达标测试:1.C 2.C 3.B
4.酸性物质 大量燃烧含硫高的煤 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空中死神 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5.汞 银 镉 汞 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环保型电池 做好废电池的回收和无公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