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
小组教师
九年级语文教师
上课教师
?
科??? 目
语文
班级
?
课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分析
?
?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邹忌通过一件日常小事(比美)联想到国家大事,以讲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巧妙地劝谏齐威王,结果是齐威王纳谏除弊,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人物却形神毕肖。故事蕴含
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至于文意,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就完全可以自己疏通。教师只要给予引导、检查、督促。
?
课标
渗透
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
(3)学习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
?
?
?
?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
(2)赏析课文,加深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
?
?
?
?
内容
分析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
?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
教法
学法
朗读品味感悟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
教
学
过
程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语:
???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2、朝? 3、孰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二、品读课文,理解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一问:充满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赞美
二问:严肃、疑虑、急切????????????????????? 妾答:肯定、讨好、畏惧
三问:不好意思、试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维
邹忌劝说齐王:诚恳、忧虑、恭敬
齐王下令纳谏:急切、真诚、诚恳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关于邹忌:
a)邹忌与徐公比美,得到赞美却并不沾沾自喜,而是反复问,反复思考,为什么?
b)邹忌由与徐公比美受蒙蔽,联想到齐王受蒙蔽,说明什么?
c)齐王很快接受了邹忌的建议,说明邹忌怎么样?
关于齐王:
a)齐王作为国君,听了邹忌一番话,欣然接受,你觉得齐王有什么特点?
b)齐王的“三赏”及齐国朝廷的“三变”,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君?
c)齐国“战胜与朝廷”的结果,让你对齐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邹忌: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不偏听偏信、有责任感、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
齐王: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用于改革……
3、再读课文,品味邹忌的劝谏技巧。
【思考】为什么邹忌劝谏齐王能取得成功?
a)以小见大。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b)类比推理。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c)设喻说理。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语言委婉,态度诚恳。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小结】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形式;文章结构紧凑,详略得当,祥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语言朴实,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写作中借鉴。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邹忌的劝谏技巧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点拨】在现代社会中,推荐自己、了解别人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习邹忌的劝谏技巧,劝说别人时要注意方式,言语要把握分寸,态度要礼貌诚恳、不卑不亢,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五、总结。
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邹忌劝谏的艺术和本文写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
?
?
?
作业
写一写:运用邹忌的劝说技巧,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劝谏方式。
话题一、劝谏长辈不要沉迷麻将。
话题二: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
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 ——??? 妻 ————妾————客
?????????????? 私 ————畏————求??????? 讽
?
齐王——???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蔽甚??? 设喻(委婉)
??????????? 三赏————广开言路
???? 纳???? 三变————政治修明????????????? 谏
??????????? 四国朝齐——国家强盛
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