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2、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儒学危机的原因、体会宋明理学的思想、感悟宋明理学的精神,形成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1、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儒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程颢程颐
朱熹
北宋
南宋
陆九渊
王阳明
南宋
明朝
(创 新)
奠基人
开创者
心学集大成者
理学集大成者
材料一: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儒学在哲学层面上,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而董氏的阴阳灾异和神学化的天命观则更显得粗浅……
一、理学创立背景
(1)自身局限
材料二:佛教传人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唐宋时期,三教彼此在反复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北宋时出现了“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局面。
(2)佛道冲击
材料三: “五代,干戈贼乱之世也,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
----《新五代史》卷17,第188
(3)社会变迁
2、条件:
(4)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科举教育
(5)城市经济
必
要
性
可
能
性
1、儒学危机
理是世界本原
宇宙自然:
天下万物都遵 循的普遍原则
人类社会:
儒家道德伦理
人 自 身:
人性
1、程朱理学内容
(一)程朱理学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
----《朱子语类》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 ----《朱子文集》
朱子语录:
(1)世界观
主要特点:
从哲学角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2)修养观
“存天理,灭人欲”
1、程朱理学内容
(一)程朱理学
朱子语录:
客观认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的“理”和“欲”,是伦理道德和物质欲望的关系
“天理”是指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主要指儒家的伦理道德;
“人欲”就是私欲,是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
“灭人欲”不是要灭除人的一切欲望,灭除的是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要求的“人欲”,正常的人欲就是“天理”。
---吴长庚《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理论的重新认识》
客观认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在当时的积极影响:
有利于加强个人自身道德修养,有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客观认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在当时的积极影响:
三个有利于:加强个人自身道德修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加强个人修养、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
消极影响: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一)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内容
朱子语录:
(3)方法论
格物致知
概念:“格物致知”
通过实践、接触、了解事物,把握、明白、贯通万事万物先天存在的“理”。
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是先天存在的“理”,
主要指儒家伦理道德。
(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是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和真理(不是先天存在的规律和真理)。
(唯物主义的实践论)
比较“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
比较 同
(手段相同) 异
(“知”不同)
格物致知
实践出 真知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2、程朱理学的地位
(1)南宋以后----
逐渐发展成官方 哲学
(2)元朝----
《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3)明朝----
更进一步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朱喜
1、世界观
陆九渊 王阳明
(二)陆王心学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世界本原是“理”,理就在“心”中,“心即理”。
朱熹
“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流派 异 同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朱熹
1、世界观
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本原是“理”,理就在“心”中,“心即理”。
(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 王阳明
(二)陆王心学
(1)“理” 是世界的本原。
(2)都是唯心主义
流派 异 同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发明本心)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进,向外探索要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
升级版 —新鹅湖之会 · 朱陆王之辩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内求
外求
2、方法论
1、消极影响:
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等级秩序;
它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等。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四为”思想: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天下开太平
----社会理想
----价值目标
----生命意义
----学统传承
和谐意识
博爱情怀 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北宋张载
陆
九
渊
五自思想: 自立、自重、自得、自成、自道。
人的自身价值
主观意志力 主观能动性
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注重:
气节品德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
忧患意识济世精神
2、积极----生机与魅力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凸现人性、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主观能动性、主观意志力
(3)忧患意识
(4)强调力行
(5)和谐意识
(2)注重气节、品德,
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