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散文家谈散文》教案+课件(幻灯片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3《散文家谈散文》教案+课件(幻灯片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0 19:49:19

文档简介

《关于散文<白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关于散文〈白鹭〉》是第三单元三单元“学会读书”之“阅读有独特的感受”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主要对散文、小说、诗歌三种文体作品的评论,首先要了解三种文体的基本知识;同时,我们应在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 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关于散文〈白鹭〉》则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作者晓雪既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评论家,这篇文章具有挥洒自如的特点,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 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大气而不拘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了解《关于散文〈白鹭〉》一文的主要观点。
3.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体会如何阅读散文,体会散文的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品味散文美的意境,体会散文中作者抒发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散文的方法。
难点:评论的一般写法。
四、课前准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的《白鹭》,不仅欣赏了白鹭的美,也欣赏了《白鹭》这边文章的美,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评论这边文章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激发读者的兴趣。
二、自学成果展示
1.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
冷峻jùn 真挚zhì 淳厚chún 婉约wǎn
隽永juàn 绮丽qǐ 恬淡tián 睿智ruì
气势磅礴páng bó 寥廓liáo kuò 鸿鹄hú 姚鼐nài
2.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晓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3.著名作家的散文风格
鲁迅:深沉冷峻 巴金:自然真挚
茅盾:淳厚质朴 冰心:婉约清秀
林语堂:幽默隽永 徐志摩:浓艳绮丽
汪曾祺:恬淡纯净 秦牧:博识睿智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文本。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边读边理解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用原文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晓雪评论这篇文章的语句。
2.再次圈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观点,了解作者晓雪对《白鹭》的基本看法。
(1)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用文章中的词句来回答。
(2)哪一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明确:
(1)风格: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内容: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描绘白鹭被人忘却的美
(2)文章第4段中“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对散步《白鹭》的评价。
四、精读研讨,品味欣赏
1.从上面的问题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是从第4段开始提出对散文《白鹭》的看法的,那么为什么要安排前3段的内容呢?
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讨论明确:
作者晓雪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并在第2段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这是对下文作的一个铺衬。
老师根据上述同学的回答归纳总结,第4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
2.为什么要列举名家散文的风格?
指出多位作家散文风格上的不同,一方面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散文风格作铺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与理解。
3.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有什么作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月,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明确: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明确:引用莱辛的话是告诉读者阅读《白鹭》的方法,因为散文《白鹭》具有以上特点,因此我们要用“反复品味”的方法来阅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能加初步感知作者对文章《白鹭》一课的评价与理解。
五、精读研讨,探究质疑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
老师三个问题一起展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这不仅是作为评价《白鹭》的指导性思想,而且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整体评价。正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
2.文章对郭沫若的作品进行评价,为什么还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同时为概括郭老的风格作义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老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了解。
3.怎么看待评价时对原文的引用?
作为评价的文字,看起来是一种偷懒的方法,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弄“拙”成“巧”的写作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在匠心独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能加深对文章《白鹭》一课的评价与理解。
六、总结反思
作者围绕中心,或举例,或引用,或议论,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最精妙处指给大家看,是一篇短小精得文学小评论,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是一篇结构精巧、见解独到,感受独特的好散文。
七、拓展延伸
学完了晓雪的这篇评论,我们肯定也发现自己写的亮点和不足,下面请修改上节课写的对散文《白鹭》的见解的文章。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能加深对文章《白鹭》一课的评价与理解。
板书设计:
风格: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关于散文《白鹭》 文字: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内容:对白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描绘白鹭被人忘却的美。
教学反思:略(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 第十三课
《关于散文<白鹭>》
预习检测,读准字音
冷峻 jùn 真挚 zhì 淳厚 chún 婉约 wǎn
隽永 juàn 绮丽 qǐ 恬淡 tián 睿智 ruì
气势磅礴 páng bó 寥廓 liáo kuò
鸿鹄 hú 姚鼐 nài
简介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写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评论的:
(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
(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4)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5)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审美基调:
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文眼: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 概括内容
(1)对散文的见解:随意性和多样性
(2)著名作家散文的艺术风格
(3)比较郭老散文的艺术风格
(4)评《白鹭》的特点:文字、感受、认识。
(5、6)强化注重阅读感受:姚鼐、莱辛的话。
(7)总结全文,用白鹭赞美《白鹭》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 深度探究
1.作者对《白鹭》的评论有哪些?
2.你从文中还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文字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感受上:“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和独到的认识”
散文的特点:随意性和多样性。
作家的不同的写作风格
郭沫若的散文风格
1.从上面的问题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是从第4段开始提出对散文《白鹭》的看法的,那么为什么要安排前3段的内容呢?
2.为什么要列举名家散文的风格?
3.郭沫若的散文有何特点?
4.文中引用姚鼐和莱辛的话有何作用?
精读研讨 品味欣赏
第4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
1.从上面的问题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是从第4段开始提出对散文《白鹭》的看法的,那么为什么要安排前3段的内容呢?
精读研讨 品味欣赏
2.为什么要列举名家散文的风格?
指出多位作家散文风格上的不同,一方面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散文风格作铺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与理解。
精读研讨 品味欣赏
3.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有什么作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精读研讨 品味欣赏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
老师三个问题一起展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这不仅是作为评价《白鹭》的指导性思想,而且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整体评价。正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
精读研讨、探究质疑:
2. 文章对郭沫若的作品进行评价,为什么还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同时为概括郭老的风格作义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老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了解。
精读研讨、探究质疑
3.怎么看待评价时对原文的引用?
作为评价的文字,看起来是一种偷懒的方法,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弄“拙”成“巧”的写作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在匠心独运。
精读研讨、探究质疑
郭沫若先生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白鹭诗一样的美,那么评论家又怎样评价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呢?
文字上
非常精彩,极其简练。
感受上
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认识。